时间:2017-11-10 21:25:05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8年8月18日,刘翔因伤退出北京奥运会110米栏比赛,顷刻间,舆论像潮水一样向他扑面涌来,几乎要将他吞噬。但是,13个月后,2009年10月25日,“飞人”刘翔以13秒34的战绩,延续着复出后的奇迹,一举夺得第十一届全运会110米栏冠军,同时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三夺110米栏冠军的运动员。这期间有过怎样的心路荆棘,外人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刘翔身上,我们看到: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精神当然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进取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斗志。也许,每个人的人生征程上,都会难免有一次或几次无奈的“退赛”,但是,伤愈或休整后,再顽强地站起来,以自己个性十足的风貌和不屈的意志再度跨越前方的每一个人生之栏,只要努力跑出属于自己的速度,金牌与否便已经不重要,突破就是成绩,冲线就是胜利,更多尊敬的目光和真诚的掌声依然会属于我们自己!
请以“退赛”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边城》片段,根据要求改写。?
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在门前大岩石上看天上的云。
请改写上文。要求:(1)运用第一人称(可选“翠翠”或“爷爷”为描述角度)。(2)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3)符合原文情境,情景交融。(4)不少于200字。
?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无人逃脱
企业高管们本想“逃离城市”,享受片刻孤独,体会禅宗所谓“独坐大雄峰”的世间稀奇事——但结果却是雪峰也无法给予一点点。寂寞,他们最终无人逃脱。【开头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独坐大雄峰”,形象,生动,别致,新颖。】
这正像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离群索居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灵。”而在之后的论证中,作者自己也完全摒弃了成为神灵的可能性。于是离群索居就注定只能成为野兽。哲学家在笔下转了几个弯,最终得了理论——人不能离群索居,不能孤独。【亚氏的理论,在这里使用,很好,妥当。】
这个结论用在当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微博微信把人划进不同的圈子里,痴迷于此的人连过马路都忙着刷屏,人和人天南海北的聊着,不顾一切地对着屏幕笑着,哭着,不过没有关系,不会有人在意,因为大家也都沉浸在自己的城市圈里。
公共传媒的泛滥仅仅是城市包围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人们经历了惶惑、好奇、狂喜最终深深沉醉无法自拔。是的,认识群居动物,已经无法活在缺少人声的地方了。虽然人们似乎感觉到了这是不妙的,想要“逃离城市”,但心灵早已被城市束缚了,人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人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说得好。】
城市的喧嚣可以让人很欢乐,但欢乐未必等同于幸福。【观点不错,有思考。】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塑造了一个著名的形象。那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形单影只又不见人烟,独自生活在偏僻的山区中。两次世界大战都没能惊扰他的宁静,他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植树,种下的每棵树都是他的亲人。牧羊人用了几十年的光阴终于证明了孤独可以使人感到幸福,那种逃脱的幸福是城市难以企及的。【牧羊人得出来的结论,让我们感觉无奈,但是我们又能够如何改变他的结论?在一个宁静的地方,任何一阵杂沓脚步的进入,都只能带来傲慢、自大、亵渎,而不是幸福、热闹、共享。所以,我们应该缓缓地望着牧羊人,体味他的和谐与静谧。】
城市人需要孤独,需要给手机放个假,需要像戒烟酒那样经历浑身不舒服恨不得一巴掌拍醒自己,最后发现其实自己原本的生活本来就是无需手机的——那时人们过的生活才叫生活。【思想深刻、独到。】孤独是最能孕育、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天路历程》、《世界史》的作者无不经历了牢狱之孤独才有了如此杰作。城市人那140字的微博段子要怎样发展成惊世之作,这是值得深思的。【生活气息浓,很好。】
当下,城市人的尝试仍不幸地处于无人逃脱的状态,但幸运的是仍然有人在奋力地奔突,现在我们不必置身戈壁大漠、雪山雄蜂,但求内心的挣扎逃脱。让我们看看手机的微博提示音还能把人类再困多久!【结尾有力!有创!有韵!】
关不住的鸟
一群企业高管借攀登岗什卡雪峰来“逃离城市”。初衷是好的,然而从开始攀登直至登顶,始终未能彻底逃离——因为网络。【引用材料。这里可以脱离材料,或者化用其他材料,可能会更令人惊喜。】
外国一著名学者理查德·桑内特曾经说过:“网络减少了人们的公共生活,使原本该去广场跳舞的人们像章鱼一样被固定在书桌前。”当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在我看来,网络常常束缚捆绑了人们精神生活——无时无刻不思考关于网络的一切。
无形中,在城市中一切显而易见的压力之下,人们被笼罩于网络的囚笼而不自知。因而,这群高管逃离了城市的地界却没有逃出城市的精神世界。
然而,这群高管代表人群反映的主观意愿却令人称赞:看见束缚,并尽力逃离以获取自由!【深思得出的结论。】
就像《百年孤独》中那无奈的轮回一样,表面上,这群高管远去了青海雪峰,实际上,却是在“原地踏步。”并没有脱去束缚的外衣,也并没有得到自由。
研究明史十多年,写就《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看清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后也得出这样的结论:“立国就像开公司一样,两百多年就很不错了, ……到了崇祯这一朝,‘气数’尽了。”好一个“气数尽了”,明末,有明君、有贤臣,但纵然全力以赴,仍是亡国。就好像这群高管,拼尽全力上了山,依然不自由。
真是让人绝望,仿佛有既定的轨道,纵然想尽一切办法也没法脱离命运或其他无形的束缚。
真的是这样吗?
不,不应该是这样。
不论是否成功,这群高管的初衷我是赞同的。我相信他们确确实实是为了“逃离城市”而并非为了什么无聊的炫耀。没错,他们没有成功,但也许他们下次便可以意识到错在哪里,又或许,其他聪明的人可以真正“逃离”。可无论如何,这种“冲出重围”的精神不能丢,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自由”的信仰。
熊培云问:“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人们回答各异,他的标准答案是:“是用来逃跑的。”【妙用。】
就算一次次逃出来又一次次被抓回去,仍然要再一次地逃出去!这群高管为“逃离城市”而来,又被网络抓回去,很可笑,但这又有什么呢?再逃一次!
最后,借用一句话:“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根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结尾有力,颇得真味。】
本题解析:
这则作文题审题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①企业高管们为什么要逃离城市?②为什么选择攀登雪峰这一形式?③一路攀登一路直播的原因有哪些?④登顶之后为什么放不下手机?⑤“城市”和“雪峰”是否有象征意义?审题时的“追问”有助于深入领悟材料内涵。
本则材料的叙述对象都是“一群企业高管”,难以从多个人物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从材料的自然语意层次角度立意。本段材料可以划分为四个语意段,分别对用的立意可以是:
1.攀登雪峰,逃离城市。
①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
②“逃离”只是一个借口。
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 。
①分享美,是一种快乐。
②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
③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
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
①美常存于“高处”。
②登高方能见美。
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
①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
②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
还可以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
①“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
或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
或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
②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
或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
③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或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④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进步,又保持一种警惕和审视。
考生能紧扣上述角度,联系社会、人生展开议论或叙述,便视为符合题意。其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任玉华出生在河北农村,只读完了初中,17岁开始,在北京“漂”了12年,到工地上打过工,帮别人擦过玻璃,开过黑车,尝试过做租房生意,卖过桶装水,收过破烂……都宣告失败,北漂的巨大压力使任玉华一度想过自杀。最终选择在清华大学干起修车匠,这一干就是5年多。“80后”修车师傅任玉华近日在人人网发“励志帖”,讲述其十多年来的北漂坎坷遭遇,在清华做修车匠,通过自身努力将业绩从倒数第一做到最前列。当问及原因,任玉华说,清华校园浓郁淳厚的学习氛围影响了他,他把修理自行车当做自己的事业。他每天都记日记,写下修车心得,还会在空闲时看书学知识,给各款自行车建立档案。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研制出一辆真正结实耐用的“小华”牌自行车。“励志帖”刚一贴出即受到网友热捧。被人称作体现了“清华精神”。
读过“励志哥”任玉华的事例,你也会有所感触吧,请联系上述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⑵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体裁自定(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此题为材料作文,“励志哥”任玉华的事例就是教我们努力励志,所以本文可以写议论文,论证人应该励志,可以写有关励志的故事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请以“爱的方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