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11-05 20:51: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60分)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 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个核心思想是由两则素材组合在一起表达的。这与每一则材料独立存在有什么不同吗?我以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如果只有“丹麦人钓鱼”的故事,你完全可以从“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这句话入手谈做事严谨,讲规矩,但是放在这里就不行了,老师会说你断章取义。这与任何一种形式的作品产生的原理是一样的,两则素材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互动一定会产生新的意义,如同一块红布,加上五颗五角星,就成了国旗,而不再是一块布、几颗星星。当然,断章取义也有“义”,盲人摸象也是“象”,只是离核心意义和整体表达有了或近或远的距离罢了。换句话说,想取得一类卷的分数就困难了,因为一类卷的评分标准是“准确理解材料”。
那么,两则素材甚至多则素材组合的材料应该如何把握其核心思想呢?这就好比对偶中的上下联,在内容上,两则素材可能会是相反、相同、相承三种关系,第一步要分析出来。今年高考的两则素材指向是相同的,这种类型的关系,我们在把握其意义时,要抓住其中表述相同的地方,即“放生小鱼,从而有望获得更多的大鱼”。所以,核心的思想是“可持续发展”。?
当然,“鱼”可以是自然资源的借代,也可以是一切资源的借喻。那么,可持续的就不仅仅是自然界,还可以是人类自身——是孩子,是自我,是社会,甚至世界本身。
可以进入的角度跟每个人的积累有关。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邂逅,是写作者与命题的邂逅。每个人与材料相遇在哪一个点上是不可测的,考生之间可能各不相同。所谓的“角度”又可以分为“视角”和“感点”,视角是观察材料的角度,视角之后是感点,感点是触动之点,或者叫“与生活联系之点”,跟立意有关。视角有限,感点范围更广,而立意是无限的。就这个材料来说,视角有三组六个,丹麦人、孟子,尺子、渔网,小鱼、大鱼,都可以成为观察的视角,或者叫思考的角度。比如,可以从小鱼的角度出发,对渔网和人们心目中的尺寸做反思,呼吁给予它们成长的空间,以便发展、壮大,可以谈青少年的成长,谈创新产品的孵化,谈新型文化的命运,等等。这里,“小鱼”是视角,“密网”和竭泽而渔是“感点”,而“呼吁给予青少年成长更宽松、自由的空间”就是立意点。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进入,都应建立在对材料整体把握、整体理解基础上。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命题作文“误会”写作导引及例文
文题回顾: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误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就误会产生的原因而言,一般是缺乏相互理解,因此要消除误会,就要先做到准确理解对方,以避免误会;误会之后要善解人意,学会倾听、交流、宽容,用换位思考来化解误会。
  写记叙文,要通过一个别开生面的故事或片断组合,借助曲折的情节和多角度的描写来引人入胜。写议论文则要围绕找误因、寻解法的思路来写,这样就可以透过误会的表象升华到本质认识。据此,我们可以确立如下立意:①学会消除误会,跨越心灵障碍。②学会换位思考,倾听心灵之音。③化解心中的误会,我们需要一颗信任、宽容和理解的心。④学会享受误会,享受误会是一种豁达、宽容的人生境界。
  【佳作示例】
  (议论文类)误会
   误,错也;会,即理解。误会,就是错误的理解。纵是智者,也难免有“千虑一失”之时,更何况众人呢?误会之生,实属正常。
  误会已成,隔阂既生,那么怎样才能打破隔阂,化干戈为玉帛呢?
  默然不语,破口大骂,此皆误会之症。误会产生前后,人与人之心灵往往相隔甚远,心灵之音难以传达,故会大声争吵,或干脆充耳不闻,心灵的隔阂愈积愈厚,误会就会趁隙而入。此时须架一座宽容之桥,洞悉对方的心灵世界,学会换位思考,才不至于一叶障目,雾里观花,误会也就烟消云散了。
  误会多因琐事而生,加以冲动之火助长,便会产生星火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是故,纵使是心有灵犀的恋人之间也难免误会连连。此时所需之良药便是一轮松间明月,或一缕江上清风,来抚慰烦躁的心灵,消融心灵的隔膜。卧于理智之石旁,啜一口冷静之茶,看天边云卷云舒,观园间花开花落。用冷静的甘露滋润排斥的心灵,浇灭冲动的火花,冲散误会的烟云;用理智的光辉驱散猜疑的阴霾,消融误会的冰封。惟有冷静与理智坐守心灵之门,误会便无可趁之机。
  如果说冷静与理智能阻挡误会的侵入,那么,开阔的胸襟则能使之永远地消逝于朗朗乾坤。旷达之人,不会苦苦地挽留夕阳的影子,亦不会久久地感伤春光的消逝,他们能包容你的无知、愚拙以及放肆。自然,他们自己也从不会让误会近身。纵观古今误解之辈,皆为心胸狭窄,小肚鸡肠之人。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便是个有点小性子之人,喜“咬文嚼字”,对无心之言妄加揣测,折磨自己原已不堪重负的心灵,不得不说她的命殒归天与她的小性子有莫大的关系。由此可见,误会不仅是人际关系的一剂毒药,于己之身心也是极为不利的。以小性子来忖度他人言语,只会杯弓蛇影,风声鹤唳,给人的心灵以无情的摧残。以旷达的心胸来旁观世间百态,误会便无处可生无处可藏。
  以明察秋毫之眼洞悉他人的心灵世界,以冷静、理智之心压制心中冲动之火,误会之种子就无可萌发;以旷达之胸怀包容世间万物,误会之毒便可彻底清除。若是,心灵之泉即可永远清澈明净,人生之路自是永无误会之恨。
  【评点】文章思路清晰,论证缜密,语言精炼。结构上按照议论文典范的三段论式,即引论(是什么)――本论(为什么)――结论(怎么样)来构思全文,重点放在结论即如何化解误会上。结论部分又按照“分-总”的模式来行文,先从两个方面分说,结尾再加以总结,进而收束全文。论证上融形象说理与举例论证于一体,做到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辩的有机统一。或骈或散潇洒自如的句式,或白或文清丽通脱的语句,更使文章显得古朴别致,摇曳多姿。
  (记叙文类)误会
  每年,总会在一个安静的夜晚,用一段忧郁的文字,祭奠第一场春雨。
  一年开始的时候,杨柳迫不及待地装点上翠绿,柳边的桃花开得绚烂。也许,飘摇的柳误会了这暗香的花,它本无意炫耀这夺目的色彩。一切都投映在这池水中,风吹动着影,漾起一池光彩。也许,跃起的雨误会了这墨绿的水,它本无意束缚它的自由。在一场场轻轻柔柔的细雨中,春天便日渐妩媚动人起来。也许,我们都误会了这雨,它本无意用这种湿漉漉的方式来演绎一段真诚与自我。
  穿过一段曲折的桥,坐在古老的亭里,看着这一切,在这怅然的春雨中变得那么单纯;感受着春风送来的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香气,以及夹杂着的雨滴的清新。
  伸出手,让雨滴从指尖滑落,与从这亭檐上落下的雨一起打散在干净的石子路上,这蜿蜒伸着的路面,反射出刺眼的光,似乎引着谁,去雨中游荡。
  我误会了自己。于是迈出了第一步,又退回,再迈进,踟躇着,雨很大,可毕竟是春天的雨,很是温柔。
  我依然徘徊着,徘徊着,池面上的水花,池边铁链上的水花,我手中的水花,招摇着,空白了我的大脑。
  其实,我一直都在误会着自己。
  零落的方向感,迷失的路,我以为我就是快乐的,以为我所有的就是我想要的。但所有人都说不是,我坚持着,尽管只有我一个人如此认为,直到最后我在雨雾中迷了路。
  我以为我想寻找的就是迷路的感觉,以为我一直在追求雾中失落的孤单,以为自己与众不同。可是,我渐渐知道,我误会了自己:我一直把自己放在暮色四合的消沉里,忘了原来我也可以;当上了锁的信心被灰尘晕上岁月的陈旧,才发现太多的该给自己的,依旧藏得那么隐蔽。
  但我依然顽固着,所以我依然迷失着,依然徘徊着,依然让大脑杂乱地空白着。
  我知道这雨不会坠满一个春,它总会停。等到雨停,雾散了,我便能找到回去的路,可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眷恋着这清新的空气,诱人的桃花,飘拂的柳条,还有那一池温柔的春水。
  一场雨冲掉一切的误会,春天来了。
  当柳叶茂密,当桃花更香,当鱼儿在一池春光里畅游,当我在这雨后的暖阳里享受这份清新,加快自己归去的脚步时,我终于明白:过去于我,只不过是一场小小的误会……
  【评点】这是一篇以抒情见长的散文。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新颖的立意:“我”误会了自己!文章在构思上也极显匠心,先触景生情,由眼前的自然之景中的诸多误会,引发出“我”对自己的误会。然后揭示出“我”对自己误会的具体表现,即没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这样行文,既张弛有度又合情合理。文章语句富于表现力,意蕴深厚,如“晕”字的活用,如“找到回去的路”“归去”等语句,都极大地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记叙文类)误会
  青春的舞台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却又常常误会自己只是个无关痛痒的观众。
  ――题记
  雾霓
  什么时候才开始说话的呢?应该是最近吧?我总觉得一开口就会有一种陌生感袭来,因此总是害怕得闭上刚刚想要张开的嘴唇。所谓青春,我也只是一直在看别人的表演而已。可是也有例外的,结施就是其中的一个。我想该指出的是,她是唯一一个,一个我对她不吝言谈的人。虽然我不过是她众多朋友中的一个,可我的笑,从来只向她表露。她是唯一的那一个,我只能相信她。
  前不久编了座位,邻座的女生愣愣地看着我,然后才结结巴巴地问了一句:“那个……这位同学,请问……你……是什么时候……转到我们班上的?”――这不奇怪,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结施冲过来拍着桌子冲那个我现在还不知道名字的邻桌吼道:“什么什么时候转来的?她一直都是我们班的!都半年了你连同学都不认识你怎么回事啊?她叫雾霓,雾霓!记住了?”看见邻桌像化石一样坚硬地点了点头后,结施才转向我,变脸一样换上微笑:“我是结施,以后就坐在你后面,请多指教啦!”不得不提,她声音很大。我有点不知所措,只说:“呃,哦。”那应该不算说吧。
  结施
  那绝对是个奇怪的人,绝对!一定!百分之百!编位后第一天她答我的那声“呃,哦”,绝对是分班之后她说的第一句话。而且到现在为止,她好像只对我说话?她是不是一直都是一个人呢?不会寂寞吧?大概是缺乏自信吧?我对我的死党兼军师同时还相当于姐姐的梨纱商议着我所谓的“雾霓拯救计划”后,梨纱以一种“你再胡闹我可不会收拾你的烂摊子”的表情瞪着我。什么啊,每次都那样,可哪次不是她依着我?我喜滋滋地想象着雾霓性情转变后和同学们一起大声谈笑的“风景”,假装听不见梨纱的第N次哀叹。
  雾霓
  这种字迹太明显了!是人都知道结施是唯一能写出这种东倒西歪的字体的人。为什么?我们不是朋友吗?我看着这个粉色的被周围的人称作“情书”的信封,感到结施给了我一切:戏弄、猜疑、轻视……难道朋友就该是愚弄的对象吗?
  “雾霓,我昨天看了一部叫《情书》的电影哦,你听说过吗?很感人的,尤其是那里面同名的歌曲,好浪漫!”结施带着每天都一样的笑容跑过来说。那个笑容好像没有昨天可爱了,声音大得比昨天的更让人心烦。我只回答:“戏?好假。这个玩笑一点也不好笑。”不带一点感情,无所谓高兴不高兴,也无所谓生气或者无奈,只是像读科普论文一样,机械地发出声音。我就在她眼前将那个东西丢进垃圾桶。而结施的眼睛里,我找不到伤心,那大概只是一种,玩具坏掉了的无所谓。我不知道她有没有打算解释,我也不想听解释。
  我想我不需要解释,也,不需要结施。
  梨纱
  结施哭了。
  这不是她第一次哭,却是在她父母离异之后哭得最伤心的一次。“雾霓不理我了,她不理我了……”这时的结施,就像一个在森林里迷了路的小孩,除了害怕和伤心,什么也没有了。结施是个善良的孩子,害怕孤独,害怕一个人,害怕被抛弃,因此才希望她的朋友们不要孤单,希望朋友们也能快乐。
  雾霓,你真的什么也不留下地走了吗?为什么那么快就转学了?结施需要的不只是我啊!虽然你不需要解释,但我还是要告诉你:结施看你不愿多说话,心想你大概是因为自卑,于是她就以一个男同学的名义写了一封情书给你,想让你知道你也有很多闪光点,希望你从此成为一个开朗、快乐的女孩,只是粗心的她没有想到你会误会而已。
  仅此而已。只是,不晓真情的你,还会回来吗?
  在北方的一所学校的音乐晚会上,有人弹奏了一首感人的钢琴曲,叫《情书》。只是,梨纱不知道;结施,也不知道。
  你好吗?
  我很好。
  我希望你也很好。
  谢谢。
  再见。
  【评点】这篇习作,在考场上或许不能得高分,但若从纯正的文学创作角度来讲,却又不失为一篇佳作。文章结构上采用片断体的形式,以人物的转换来行文,显得新奇独特。感情真挚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叙写了学生青春时代那种特有的真实生活与淡淡情愫。人物形象鲜明,颇具立体感。结尾简洁而又似懂非懂的语句,又予人以无穷的感慨和极大的想象空间。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有些人苦恼自己的简单,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简单;有些人的简单被他人称为幼稚、不成熟,有些人的简单被他人赞誉为高明、智慧……简单这个词,细细想来,还真的不简单!
请以“不简单的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和法国曾同时各派出一支船队驶向刚刚被探险家发现的“新大陆”澳大利亚。
航海技术较先进的法国人首先到达今天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港,并将它命名为“拿破仑领地”。但他们突然发现并全体出动去抓一种珍奇蝴蝶。此时,英国人也来到这里。他们只在岸边看到了法国人的船却没有在陆地上看到法国人的影踪或其占领标志。于是他们立即行动,在这两块陆地上插上了大英帝国的占领标志。
当法国人带着蝴蝶标本归来,“拿破仑领地”已不复存在,英国人以胜利者的姿态向他们介绍了英国的“维多利亚”领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学会取舍
山泉放弃山间的安适,一路奔腾,东流入海,终于成就生命的壮阔;雄鹰摆脱父母巢穴的温暖,奋力腾起,搏击蓝天,终于成就生命的豪放;蝴蝶冲破身体的束缚,破茧成蝶翩翩起舞,终于成就生命的华美……自然万物因为正确取舍而成就生命极致。人生又何尝不是?学会正确取舍,我们才能成就人生精彩。
古人云:"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与义的取舍,是人生取舍的最高境界,古人早就为我们制定了准则,即"舍生取义"。古今中外循此准则而成就千古芳名者数不胜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屈原舍生命而取高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舍生命而取一片丹心,董存瑞高举炸药包屹立碉堡下,这是他舍生命而取人民之解放……危难面前这些仁人志士正确而伟大的取舍成就了他们青史留名的荣耀,人生路上学会取舍,我们才能成就人生辉煌。
人生是一次远足,一次取舍即是一次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了不该选择的,而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我们将无法重来,悔恨终生。因此,在人生的每一次取舍面前我们都应谨慎选择。
当浩浩荡荡的义军走过汉家小儿的门前,他在犹豫,他在徘徊,是走进这人群冒着生命危险起义还是躬耕垄亩过自己的安适生活?终于刘邦扔掉了锄头冲进了义军,于是乎,伐暴秦,败项羽,一次取舍让刘邦成就了自己的帝王霸业,更成就了一个永远令人难以忘却的巍巍大汉。每当人们听到昭君出塞的悠悠驼铃,每当人们看到茫茫大漠卫青挥舞的战旗,人们总能想起汉家小儿那次伟大的取舍。
当李白醉卧于华清池的台阶,当世俗的荣耀,帝王的恩宠将他包围,他陶醉过。然而他明白,这不是他的选择。于是乎,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毅然迈出了官场,走向了自由,从此放白鹿于青崖之间,煮酒作诗,中国文化里一颗明珠冉冉升起。正确取舍,让李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更让中国文化的天空多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王侯将相,迁客骚人因正确取舍而成就帝王霸业抑或千古文章,而每一个普通的人生也因正确取舍绽放出辉煌。学会取舍,让生命更精彩!
简评:本文立意准确,正确加减亦正确取舍,论据充分,详略得当,语言多用修辞,大气、流畅、铿锵有力。文章若能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分析论证或许更好。
善于抓住机遇
总是止步于绿水青山处,倾听不经意的鸟鸣虫叫;总是流连于山穷水尽的路口,期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也总是沉醉于灯火阑珊,回首刹那默然的惊喜。机遇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也许正是怕错过稍纵即逝的它,才会如此珍惜上天赐给我们的每一个时刻。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立于乌江之上,你那深邃的眼神让人迷离,此时的你大概已了然了吧,犹记得,鸿门宴上,优柔寡断不仅让你错失了杀刘邦的最好机会,更落得个“竖子不足与谋也”的评价,也许你是后悔的,怎奈“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当四面楚歌之声响起,你知道一切都晚了,霸王颈血浸染乌江,苍天抽泣,大地无语。人这一生实在没有过多的机遇供你去把握,一次的错过足以让你身败名裂,当然,一次的把握也足以让你光辉一生。
没有资本,再好的机遇也是枉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花费了六年时间,不断观察,不断摸索,像神农尝百草,日复一日的在一簇簇野草堆里搜寻,最终开创了震惊世界的一次“绿色革命”。因为努力,因为善于抓住机遇,更因为他那丰厚知识的沉淀积累,让他在机遇面前,有了更进一步对自己人生升华的资本,没有这些,即使机遇仅仅是与他一步之遥,这一步也永远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世称“卧龙”的诸葛亮可谓三国时期一颗明星,然而世人尽知其神机妙算,却不知他隐居隆中边种地,边修学,静观天下,待机而出。刘备的三顾茅庐,为他的出山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多年的知识储备让他早已按捺不住寂寞,大干一场才是他所追求的。也许无边的等待是痛苦的,但只要相信机遇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的,那么当机遇来临,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分外辉煌。
当破晓的光晕驱散西湖之畔的水汽,当混沌的尘灰又一次隐没在潮动的人流之间,当一切暴露在阳光底下,就连那机遇也无处遁形之际,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它,去创造另一个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时刻。
面对诱惑
谈到诱惑,人们会联想到为女色所惑而丢了江山的商纣王,为权势所惑铤而走险的严嵩,为金钱所惑而以身试法的陈希同。?
诱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存在是对人的一种激励,一种鼓舞,一种鞭策,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进入某种最佳境界,从而优化人的生活质量。爱因斯坦一定从小就给自己一个要出类拔萃的诱惑,乔丹的诱惑一定是潇洒灌篮?这些受惑者为自己的诱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取得了成功,但取得成功的他们又是如何的欣慰。?
作为中学生也会面对许许多多的诱惑,令人眼花缭乱的游戏机是一种诱惑,别人穿的漂亮衣服是一种诱惑,别的父母送来的美味佳肴是一种诱惑,学校外面灯红酒绿的生活更是一种诱惑。?
飞蛾扑火,为诱所惑;身败名裂,源于诱惑。古往今来,多少是是非非,在诱惑面前现尽凄凄惨惨。而诱惑,却总是如一把没有休止的哨子,唱着它的歌,在你的心际来回地撞。正如海妖西壬以她美丽的歌声诱惑一个个水手。而面对诱惑的我们,更应该作坚持勇敢而聪慧的水手,战胜诱惑!?
我,是一个水手,一个并不成熟的水手。所以我每天都得像将领检阅他的士兵一样认真地审视我自己,整理着考验之下的我。年轻的水手以为别人的衣服很漂亮,于是会为它而朝思暮想,徘徊不前;也会在百步之外闻到别人碗里佳肴的阵阵浓香,于是会为它顾盼神往而呆从无为;还有那校园之外的灯红酒绿?
审视一下自己,听听西壬们的歌,其实是那样的低级无聊,我真的就会为她们所惑吗?我清楚我此刻正在海洋的中心,岸已不远,可这些海妖,她们专门来诱惑着我,希望我在徘徊呆坐间消磨我自己,不,我不会的,因为我知道,在岸边,那里等待我的是一个温馨的港湾,那里停泊着智慧的大船,那里在谱写着崇高的生活目的,那里孕育的是无限美好!?
西壬拿出她最美的声调唱着歌,可是,想想过去,想想未来,我想到了曾为她的歌声所惑的失足水手。秦桧因犯下了滔天罪行,至今被人们抛在十八层地狱;汪精卫,是做了卖国贼的,至今为人们所唾弃;而文天祥就不一样,那一身正气冲霄汉,被颂至今。虽然西壬的歌不一样,但她的目的都是致水手于死地。她当然也会使我浪费宝贵年华,泯灭意志理想。越想,我越看得清楚,你的无论什么歌都不会对我起作用的,因为我有我的理想,我有我的追求,她永远在云霞间向我轻轻召唤!我会为了那真正的美好和崇高而擦亮自己的眼,清醒自己的头脑,不让那些世俗的东西玷辱我的心灵。?
面对诱惑,我唱着战歌。


本题解析:最佳立意——占有先机也未必成功,关键是做事要分清主次、轻重、本末(不能因小失大、要有大局观),抓准事情的目的、方向,正确地取舍。(以法国为主角谈,由果推因)
其他符合材料内容范围的立意:
1、瞅准时机就要果断行动、把握机遇、当断则断(以英国为主角谈)
2、拒绝诱惑(排除干扰)、坚守本心(初心)、做事专注(以法国为主角谈)
3、志存高远——(以法国为主角谈)
4、正确的选择(以法国为主角谈)
5、玩物丧“邦” (以法国为主角谈)
6、忧患意识(忘乎所以者败)(以法国为主角谈)——差一些的立意
7、竞争循“法”(合“礼”竞争)(以英国为主角谈)——最差的立意
跑题立意:
1、后来者居上——(以英国为主角谈)跑题
2、先下手为强——(以英国为主角谈)跑题
3、笼统谈坚持——(以法国为主角谈)跑题
4、笼统谈长远眼光——(以法国为主角谈)跑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张小风说:”在生命高潮的波峰,享受它;在生命低潮的波谷,忍受它:享受生命,使我感到自己的幸运;忍受生命,使我了解自己的韧度,两者皆令我喜悦不尽。”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根据你的感想或体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