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三)

时间:2017-11-05 20:42: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第一’和‘第二’的问题”。
  同学们都看着老师,一时不明白老师的意图。老师就问同学们:“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大家哄堂大笑,大声回答道:“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于是老师又接着说道:“同学们,‘第一’和‘第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你们都只记住了第一高峰,而不知道第二高峰呢?你们记住了第一高峰,该不该就忽略第二高峰呢?”听了老师的话,同学陷入了沉思。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 3、文体限制:写议论文; 4、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人的一生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各种矛盾和困难时,我们往往要从中作出某种选择,此时此刻,你是果断抉择呢,还是进退两难呢?你是自己拿定主意呢,还是顺从别人的意愿呢?你选对了,还是选错了?你对你的选择感到后悔吗?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根据话题的提示,我们可以记叙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如何选择的一件事。既可以写成因选择正确而获得成功的一件事,也可以写因选择不当而失败的一件事,甚至可以写自己在选择面前进退两难而错失时机的一件事。你可以对如何作出人生的正确选择发表看法,写成议论文;你还可以通过写童话、寓言、小品文等文体,来表现人们面对选择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心态,从而揭示某种人生的哲理。你的立足点可以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选择,也可把目光放远大一点,写写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该如何选择的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
请以“说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会想才能会写”,所以学习作文(特别是议论文),必须重视思维训练。求同思维要训练,求异思维也要训练。“求同”,就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善于归纳、概括,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求异”,就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别与矛盾,就要善于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中学时代培养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的求异思维能力,不仅有益于作文,更有益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以“怀疑与批判”为话题来写文章,关键是要选好材料。那么,选什么材料来写才能出新出彩呢?第一,选取文化层次较高的材料来写,会使文章立意高远。文化层次较高的材料,内蕴丰富,发人深省。选取这样的材料入文,显得高雅、醇厚。人们读了,定会有耳目一新,如饮醇酒之感。第二,选取科技含量较高的材料来写,会使文章内容厚重。现在的时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可以说,科技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行文抓住这个主题,文中多有科技的内容,自然就会显得厚重有力。第三,选取时代感较强的材料来写,会引起多数人心灵的共鸣。关注时代,思考时代,写出时代感较强的文章,就易于打动人心。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发现这里到处是残砖乱石。邻街的商家劝他说,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路人和车辆慢下来,进店铺的几率增加了,才能有商机。而乡下人却坚决搬走石头,并找人修平了路面,从此,人车畅流,一派繁华,以前绕道的人也回来了。
注意:(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尊重他人就是抬举自己
尊重他人,是一种气质,是一种修养。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他人的信仰。尊重他人的人,能“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也能适时适度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所以,尊重他人就是抬举自己。
要尊重他人,首先要有一颗宽广的心,一种能广纳百川的气度。当别人提出他的看法时,你应认真听,当别人说完时,再发扬言论。即使别人说错了,也千万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这是一种涵养。
吉林省2005年高考状元的指导老师曾说:“他(指高考状元)的涵养令我十分佩服。”原来,这位高考状元平日里学习十分刻苦,上课从不走神,即使老师讲的题他已倒背如流了,他也会认真听老师讲解,找出自己遗露的地方。这位导师说,有一次他给状元讲错了一道题,其实“状元”已经发现了错误,但他并未反驳老师,当老师纠正时,他又认真地听老师讲了一遍。这位状 元对老师的尊重,确实令人佩服。我想,可能正是这种涵养促进他进步,使他在高考中一举夺魁。
做到尊重他人,本身也是一种抬举自己的方法。善于在尊重他人中抬举自己,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在向苏轼求学时,显得十分谦逊。每次苏轼讲做诗词的一些重要方法时,他都认真听,课下为己所用。当老师称赞他时,他却说:“学生之材,得益于先生。”如此尊重老师,促进他在努力中改进自己,终成为伟大的词人。试想,如果他不尊重苏轼,苏轼讲什么他都不听,也不用苏轼的话砥砺自己,何会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问世。所以说,尊重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抬升的过程。
当然,尊重他人也是有度的。尊重他人并不等于盲目地跟从他人,毫无主见。这样不但不会抬升自己,还可能使自己坠入深渊。切记:适度尊重他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才会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
抛掉你的个人主义吧!尊重他人,吸收他人经验,将其化为自己的灵魂。
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抬升自己吧,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本题解析:话题中的“石头”就是一个典型的喻体,那么从对它的感悟中应该确定什么样的观点才能贴切题旨呢?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到(邻街的商家简称为城商,来自乡下的商人简称为乡商):?①城商利用乱石,使路人与车辆慢下来走进商铺,来扩大商机;乡商搬走石头,修平路面,路人方便了,商机更多了。?
②石头满地,商机不多;铺平路面,商机多了。?③石头的保留与去除是事情不同的原因。“巧用”石头是不真诚的城商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却是损人以利己使他人陷入困境的旁门左道;搬走石头是质朴的乡商改善环境,方便行人,最终获得成功的美德体现。?
商机是事业的成功的关键。那么,是损害他人以求自己的成功,还是先帮助他人后赢得自己的辉煌?孰是孰非,应该倡导与弘扬哪种做法,就可一目了然。由此,可联系的论述角度有:?
①不能损人利己,而应先利人后利己。?
②要真诚善良,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目光短浅。?
③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怀他人,亦被他人关怀。?
④为大家就是为小家,帮助他人亦被他人帮助。?
⑤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⑥改善环境可促进发展经济。?
⑦尊重他人,行善去恶。?
⑧发展进步双赢为上等等。?
(二)拓展喻体则是抛弃材料,只挖掘话题中核心词语的内涵,然后联系现实确定论点。?“石头与商机”这个话题中,“石头”是平凡的事物,“商机”是成功,所以能否关注平凡的事物就与事业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着眼于喻体的内涵,可联系的观点与素材有:①巧用平凡,追求成功。②平凡见伟大,善良帮助人。一个小孩用小石子到店铺像大人一样“买”东西,善良的老板犹豫片刻后,收下小石子,给了孩子一些糖果,老人以他的善良影响着一位孩子的成长,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③摒弃平庸,赢得财富。当淘金者蜂拥而至,却受阻于一条大河,一位冷静的淘金客于是拿出积蓄,买了艘船,没有随众人再奔向产金地,而是留下来摆渡,最终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他的成功就是缘于对那些平凡平庸做法的摒弃。④汲取知识,运用智慧,化平凡为神奇。一位农夫买了座农场,满地沙砾,都是响尾蛇,失望之余,他翻阅书籍后,将响尾蛇肉制成罐头,蛇皮送到皮革厂,蛇油等送往药厂,并开设了农庄旅游,由此大获成功等等。因此,直接拓展喻体,合理想象,仍然可以提炼到新颖的观点。?再如下列这则材料:一位声名远扬的木匠常常对徒弟说:“注意了,留一道缝隙。”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师傅总是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如何确定“一道缝隙”这个喻体蕴涵的观点呢?分析材料可知:要求“美满”,装修失败;留一道缝隙,即成“绝活”。因而可以联系的观点就有:①不可求全责备,要不为己甚。②推己及人,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③求善求美还应尊重规律等等。?
拓展喻体,联系现实,可以看到:缝隙———空间———社会———机遇、机会。?
由此可论述内容有:①留一道缝隙,给他人一次机会,是一种英明,既尊重了他人,又豁达了自己。?②留一道缝隙,给他人一些自由,是一种关爱,自立了他人,轻松与欣慰了自己(教育)。?
③悲伤时留一道缝隙,别禁锢自己的心灵,要接受他人的关心、温暖与呵护。?
④失败时,给自己留道缝隙,不必因不能圆满而自责,因为世界本没有完美的事情,让自己尽快摆脱苦痛,旷达、乐观、更轻松地前行。?
⑤了解缝隙即缺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减少缺陷,追求成功。?⑥缝隙即机会,狠抓机会,发展自己。?
⑦不给坏人留缝隙,绝不姑息养奸、养痈遗患。?
⑧不给自己留缝隙,拒绝牟利者的腐蚀,永葆高尚的情操等等。?
总之,比喻性话题既可狠抓提示性材料,深入挖掘,又可直接拓展喻体,联系现实,提炼论点,以展现丰富角度和厚重的立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理解寓意是准确审题立意的关健。蝶的回答体现了寓意,我们的着眼点可以放在蝴蝶的回答上。必须渴望飞翔",才能真正飞翔一一志存高远,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一一具有放弃现有的安逸舒适生括的勇气,历经磨难,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一一一获得全新的生命体验,得到生命的飞升,就必须付出代价。勇于打破原来赖以生存的模式、制度、习惯,才能获得新生,实现质的飞跃。综合上述要点.这段寓言材料的主旨可以归纳为:志存高远,勇于摆脱旧束缚,勇予牺牲,付出代价,才能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点评: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读懂材料,画出体现材料主旨的句子。二、找出材料陈述的对象。三、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四、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然后依此而立意。本题亦可如此立意。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