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11-05 20:10: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马 诗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1]李贺,祖上为唐皇室后裔,,家世早已没落,仅任奉礼郎之职 。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2]房星,天马之星,天上星宿)
小题1:简要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5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②境遇不好,骨瘦可敲。③铜质有声,说明铮铮作响,器质精良,素质一流,富有精神。
小题2:①托物言志,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佳的马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若答象征,借物抒情,婉曲之中的一个也可,尤其是答象征手法,解释合理,亦可得分)②化虚为实,虚实结合,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艰难,为实;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精神和素质俱佳,为虚。化虚为实,将内在的精神外观为可闻之声,可见可感之物象,形象的描绘出诗人恰似这批瘦马般才情卓绝,境况凄凉却精神不倒的现状。③夸张手法,“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瘦骨”之瘦,能敲“铜声”,用夸张手法着力表现马的瘦却精神无比,素质超群的特征,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写照。(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
小题2: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婉曲写法。“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梁
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三、四两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衷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2.这首诗描写梁园的萧条,抒发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书友人屋壁
[宋]魏野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1.诗中的“友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中的“友人”是一位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隐士。他通达知命,不好名利;生活闲散自由,心情闲逸安宁;随缘自适,听凭自然。
2.尾联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心迹、志趣一致,喜欢远离尘俗的幽居生活的情怀。作者代为友人设想:静着的时候,想想那些有闲暇而来的人,还应当算我最心境偏僻。这种把自己拉入诗中,从自身出发,代友人设想的写法,更突出了自己与友人不好名利、喜欢脱离世俗过隐逸生活的志趣。(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④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⑤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⑦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⑧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⑨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选出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愤恨到极点)
B.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乃尔,就这样)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D.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致谢)
2.选出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府吏闻此变,求假暂归。/ ②虎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B.①新妇识马声,蹑履逢迎。/ ②怅然遥望,知是故人来。
C.①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入。
D.①黄泉下相,勿违今日言!/ ②转头向户里,渐愁煎迫。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组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⑤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
4.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故事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此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为何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徇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参考答案:1.D
2.B
3.A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古诗鉴赏(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人和友人挥手告别,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
B.诗中有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相互映衬。
C.本诗形象鲜明,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节奏明快。
D.本诗感情真挚,一反李白诗的豁达乐观,尽显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小题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落日”则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个意思,共4分。对一个得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可根据诗歌整体意境来分析判断。D项,“一反李白诗的豁达乐观,尽显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不正确。在该诗歌中并没有体现出哀伤的情调。故选D。
小题2:“浮云”、“落日”和“孤蓬”一样,都是送别诗常用的诗歌语汇,诗人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中,故答题时,可结合着对景物的理解,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浮云”飘忽不定,故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落日”天色已晚,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