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20:10:24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马 诗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1]李贺,祖上为唐皇室后裔,,家世早已没落,仅任奉礼郎之职 。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2]房星,天马之星,天上星宿)
小题1:简要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5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②境遇不好,骨瘦可敲。③铜质有声,说明铮铮作响,器质精良,素质一流,富有精神。
小题2:①托物言志,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佳的马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若答象征,借物抒情,婉曲之中的一个也可,尤其是答象征手法,解释合理,亦可得分)②化虚为实,虚实结合,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艰难,为实;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精神和素质俱佳,为虚。化虚为实,将内在的精神外观为可闻之声,可见可感之物象,形象的描绘出诗人恰似这批瘦马般才情卓绝,境况凄凉却精神不倒的现状。③夸张手法,“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瘦骨”之瘦,能敲“铜声”,用夸张手法着力表现马的瘦却精神无比,素质超群的特征,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写照。(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
小题2: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婉曲写法。“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梁
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三、四两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衷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2.这首诗描写梁园的萧条,抒发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书友人屋壁
[宋]魏野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1.诗中的“友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中的“友人”是一位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隐士。他通达知命,不好名利;生活闲散自由,心情闲逸安宁;随缘自适,听凭自然。
2.尾联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心迹、志趣一致,喜欢远离尘俗的幽居生活的情怀。作者代为友人设想:静着的时候,想想那些有闲暇而来的人,还应当算我最心境偏僻。这种把自己拉入诗中,从自身出发,代友人设想的写法,更突出了自己与友人不好名利、喜欢脱离世俗过隐逸生活的志趣。(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④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⑤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⑦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⑧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⑨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选出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愤恨到极点)
B.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乃尔,就这样)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致谢)
2.选出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B.①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②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C.①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组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⑤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
4.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故事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此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为何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徇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参考答案:1.D
2.B
3.A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古诗鉴赏(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人和友人挥手告别,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
B.诗中有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相互映衬。
C.本诗形象鲜明,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节奏明快。
D.本诗感情真挚,一反李白诗的豁达乐观,尽显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小题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落日”则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个意思,共4分。对一个得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可根据诗歌整体意境来分析判断。D项,“一反李白诗的豁达乐观,尽显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不正确。在该诗歌中并没有体现出哀伤的情调。故选D。
小题2:“浮云”、“落日”和“孤蓬”一样,都是送别诗常用的诗歌语汇,诗人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中,故答题时,可结合着对景物的理解,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浮云”飘忽不定,故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落日”天色已晚,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