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19:59:34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最后一句中,“盈盈”、“脉脉”分别是什么意思?请分析这两个叠音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盈盈”是形容银河水清且浅的样子,“脉脉”是形容织女与牛郎含情对视的样子。这两个叠音词,一个描绘了银河的外在情景,一个抒发了织女与牛郎的真挚感受,读起来有强烈的音乐美,鲜明生动地描述了男女主人公牛郎与织女人物形象。(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下面是两首元曲,对它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即事
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A.元曲分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此二首《天净沙》均属小令。
B.《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和《即事》都是曲题名。
C.《天净沙·秋思》全篇28个字,没用一个动词,全由名词和它的修饰语组合而成,但却构成了一幅有机的图画,有一字千金之感。
D.《天净沙·即事》全篇28个字是由14个重叠字构成的,其中没用一个动词,但却处处显示出动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秋思》有动词,如“夕阳西下”的“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在”。)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小题1:首联中最能突出梅花特点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作简析。(4分)
小题2:诗中的梅花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独"和“尽”。 百花凋谢,只有梅花独自鲜艳美丽,在小园中占尽风情韵致。 “独”、 “尽”二字,突出了梅独特的生活环境,独有的天姿国色、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孤傲的神韵。
小题1: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梅花“独暄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引来“霜禽”和“粉蝶”, 表现诗人清高、孤傲、遗世独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眼。只有抓住诗眼才能把握住诗歌的情感。众芳摇落,而梅花独自开。小园风情占尽,可见一独一尽,尽显诗人对梅的喜爱之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很明显诗人借凌寒独自开的梅表达自己的洁身自好的情感。答题时要结合诗中的语句写出诗人的形象,再点出其所表达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①,消息海云端。
【注】兰桡:用兰木做的桨,这里指代船。殊:作“犹”讲。
小题1:诗歌是如何围绕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
小题2:“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是贾岛的名句,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首联中“蟾蜍亏复圆”点出诗人忆之久,颔联借长安萧条秋景抒诗人忆之凄,颈联通过回忆两人相聚场景写忆之事,尾联说“消息海云端”表忆之忧。全诗围绕“忆”字反复勾勒,层层叠加,抒发了诗人对吴居士的深切思念之情。(评分标准:一句1分,意思相近就给分。)
小题2:(1)借景抒情。(1分)阵阵砭人肌骨的秋风从渭水吹来,黄叶纷飞落满了长安城。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通过描写所在地长安萧条的秋景,(1分)抒发了自己在友人离开后的孤寂心境,从而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1分)不着一情字,但情满诗句。(评分标准:手法1分;景的特点1分,情的特点1分。景情间要有关联。)(2)比喻形象。(1分)此句以秋风与落叶比喻诗人的思念之情犹如“生”于渭水的秋风般强劲,(1分)又如纷飞的落叶般繁密,(1分)同时,这种思念又如“秋风”“落叶”,带着阵阵秋意,使人倍感凄凉。(1分)(评分标准:点出比喻手法1分;能写出诗人情感与秋风与落叶间的相似点,各1分。写出思念之“秋意“的,给1分)(3)用字精炼。“生”字,给人风生水起之感,形象且有动感;(1分)而“满”字,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秋天长安的满目萧条,(1分)从而渲染出一份浓重的秋意,烘托了诗人内心沉郁的秋思。(1分)(评分标准:能赏析“生”与“满”字,各1分,能联系诗人情感,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类似题目要逐句作答,解答时要紧扣“忆”字,并且要融入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小题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因“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是写景诗,因此可想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类似术语,由“生渭水”“满长安”可想到夸张,联系前句可想到比喻,从炼字角度可分析“生、满”的表达效果。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小题1】这首诗歌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歌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逐(1分)。运用拟人(1分),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柳枝的轻柔与活力(2分),形象生动可爱(1分)。
【小题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充满生机,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1分);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萧条凄凉(1分)。通过对比描绘,表现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1分),也正是诗人自伤迟暮的写照(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之炼字艺术。诗歌首句隐藏了主语“柳”,该句叙述“柳逐东风拂舞筵”,显然最为生动的一个字是“逐”,从句式可以看出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柳在东风的吹拂下随风飞舞的情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艺术,本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构成对比,诗歌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