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9-26 23:15: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置老监,困苦不可忍
俾:非常
B.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
归:回来
C.而幼孩,遂而鸡豚
字:教育 教化
D.如其礼乐,以君子
俟:等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幸】意思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皇帝驾临曰幸,这里指宠幸)
B.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幸免)
C.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有幸、幸运)
D.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希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宠幸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才干见称,庄宗①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②?”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③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颜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颜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选自《晋书?郭崇韬传》)
注:①指皇唐庄王李存勖。②帑(tǎng)国库里的钱财。③李继岌,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太子,即后文皇后的亲生儿子,当时被封为魏王。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 寇:入侵
B.刘皇后都颜圭矫诏魏王杀之 矫:假托,诈称
C.由是谗间愈人 间:间或
D.因与从袭等共构之 构:设计陷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契丹之来,非救大礼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B.①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②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C.①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
D.①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 ②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契丹来犯,郭崇韬认为应该乘士气高涨之机,主动迎战,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契丹。
B.庄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认为不能只图一个人享乐,力谏不可,宦官乘机在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
C.作者认为,郭崇韬当权是,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以避父讳的做法令人非议。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C(离间的话)
小题2:C(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代词,代道理? B表递进关系,并且/副词,将近C在? D趁机/因为)
小题3:C(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不是郭崇韬所有)
译文:郭崇韬是代州雁门人。为人聪慧敏捷,因有才干而被称道。庄宗还是晋王的时候,郭崇韬担任中门使,深受庄宗的亲近和信任。
晋兵把张文礼围困在镇州时,久攻不下。而定州的王都又勾结契丹来犯。郭崇韬说:“契丹来犯,不是援救张文礼的,而是因为王都用利益引诱他罢了,况且,我们刚刚打败了梁军,应该趁着高涨的士气,不能仓促间自己因胆怯后退。”庄宗认为很对,果然打败了契丹的军队。庄宗当了皇帝,就让郭崇韬担任兵部尚书、枢密使。
郭崇韬一身廉洁,但是自从到了洛阳后,就开始接受各方官员的贿赂和赠送,老朋友和孩子们因此向他劝戒,郭崇韬却说:“我位兼大将和宰相,俸禄和皇上的赐赠非常多,难道缺少他们那一点东西吗?现在的藩镇诸侯,多是梁朝的旧将,如果一概拒绝他们,难道他们没有反叛的可能吗?再说,这些钱财藏在我私人的家中,同藏在国库里的钱财有什么区别呢?”第二年,皇上在南方有军事活动,郭崇韬就把他所收藏的钱财都献出来,来帮助皇上赏赐。
同光三年的夏天,阴雨连绵。庄宗苦恼于宫为炎热、潮湿、不能居住,想建造高楼来避暑,于是派遣王允平办理此事。郭崇韬进谏说:“陛下过去心中考虑的是天下社稷,现在想的是个人的享受,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这是很自然的。但还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创业的艰难。”庄宗没言语。最终还是派遣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又极力阻谏。宦官说:“郭崇韬的住宅跟皇上的差不多,哪里知道陛下的热呢!”从此,各种谗言和挑拨纷纷传到皇上的耳朵中。
第二年讨伐蜀地,商议选择大将军。于是让李继岌担任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郭崇韬来决断。郭崇韬向来很痛恨宦官,李继岌的监军李从袭等人看到郭崇韬一个人的独揽军权,心里早已不满,考虑用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克了蜀地,注派宦官向延嗣前去慰劳大军。郭崇韬没有到效外去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愤怒,于是,就与李林袭等人共同陷害郭崇韬。向延嗣回到朝廷后,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郭崇韬据为已有了,并且诬陷郭崇韬有谋反的意图,将会对魏王不利。庄宗愤怒了,派宦官马彦寺前往蜀地,察看到郭崇韬的动向。马彦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刘皇后,刘皇后让马彦圭传假诏给魏王,让他杀了郭崇韬。
郭崇韬掌权的时候,从宰相豆卢革、韦悦等人以下都极力巴结他。郭崇韬的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弘”字,豆卢革等人就借其他的事奏请皇上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因为他姓郭,于是就说他是唐朝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认为是真的。他讨伐蜀地,路过郭子仪的墓地时,下马大哭后才离开,听到这件事的人,都觉得可笑。但是郭崇韬为国家竭尽忠诚,有远大的谋略。他占领蜀地以后,于是派使者把唐朝的威望和恩德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安抚并使他们归顺,可以说是有远大的志向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对于本单元课文写作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融情于事”是《陈情表》一文的显著特色,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B.《祭十二郎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
C.《愚溪诗序》文章清新秀丽,前四段基本上是记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最后一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发表感慨。语言简洁生动,结构严谨妥贴,不愧是传世的名篇。
D.《赤壁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寓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12分)
《万木图》序
杨士奇
⑴《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⑵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予之谷,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夫施于人,而使其恒有愧耻为辱之心,犹不施也。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⑶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若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⑷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小题1:第⑴段介绍了《万木图》的由来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分)
小题2:对第⑵段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末战乱饥荒,导致亲人间“相食”勉强活命
B.“种树换粮”是为了不让被救济人有“愧耻为辱之心”
C.“不登记姓名”表现了杨先生乐施的“忠厚委曲”
D.本段交待了《万木图》中“万木”的由来
小题3:第(3)段引用杨达卿先生告诫子孙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
?
小题4:本文与《伶官传序》都是“序”,在写作意图上有什么不同?(4分)
?
?


参考答案:(12分)
小题1:(2分)杨荣为彰显祖父杨达卿的美德,(将万木)画出来留给后代看而创作。
小题1:(3分)A(文段中叙述了饥民“人吃人”的情况,没有亲人之间相食的信息。)
小题1:(3分)表明了杨先生种树救灾的用意在保护饥民的自尊而不在树;真实地表现了杨先生的善良、不自私且注重教育子孙;引发下文“天理之在人心”之说。(前两个要?点答对一个2分,答对两个3分;后一个要点不作要求。)
小题1:(4分)《伶官传序》以庄宗“盛衰得失”的史实来论证“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之理,告诫宋当政者居安思危(2分);本文叙述杨先生行善之事以倡导后人,铭记先生教诲,传承善心,践行善举(2分)。


本题解析:《万木图》这幅画,是翰林侍讲建安人杨荣勉仁先生,为了彰显(显扬)其祖父杨达卿的美德,(将万木)画出来留给后代看而创作。
元末,战乱饥荒,老百姓饥寒交迫衣食无着,到了人吃人勉强活下去的地步,即使是父子夫妻,彼此相望却难以互相保全,这种惨状到处都是。当时,杨达卿先生家储藏了很多稻谷,打算开仓救济饥民,(他)指着某座山对饥民大声地喊话:“有愿出力帮我种树的人吗?种一棵树,我给他一些粮食。”由此(饥饿的)的人争相出力,来换取粮食。(杨先生)让他们都吃上饭,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愿意种树的不登记他的姓名,最终也不看他的功劳大小,给了他谷子,因此活下去的人多得数不清了。施恩于人,却让受施者常常感到惭愧和羞辱,还不如不施恩。杨先生的乐于施舍,多么地忠善、委婉又考虑周全啊!
过了几年,树木长得葱郁茂盛,都符合用材。杨先生指着树木告诫子孙们说:“没料到树木长得如此繁茂!希望你们不要只用它们为自己谋利,将来有建学校、造桥梁和摆渡小船需要木材的人,给他们;有家贫要造房、死后做棺材却买不起木材的人,送给他们。不要只想到为自己谋利!”因此(这些树林)给许多人带来好处。
唉!开始时杨先生只是送出谷子,懂得让被救济的人(因出力获救济)内心安宁而已,哪想到树木长大后如何使用呢!那些被救济的人一定尽力种树,不随便应付了事,大概是天理在人心,(善心好事)会传续下去吧。杨先生留下了这么好的善行,可惜的是他的善行仅仅施展于战乱艰难时期,仅限于方圆几里之内,并且仅以平民身份过完一辈子。否则的话,假如杨先生在太平盛世获得重任,做他想做的善事,他的善心善举一定会让更多的人受益。如果他的后人能够世代承续他的训诫,推广他的善心,并且坚持做下去不停止的话,那这种善心善行带来的好处将会久远而宽广。(我)写下这篇序以告诉后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