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5:23:05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7分)
龙 潭 夜 坐
(明)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①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小题1】诗人怎样描写澄澈寂静的环境,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手法1分(衬托、运用多种感官、白描、以动衬静皆可),分析2分。参考示例: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再现山中的澄澈寂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
【小题2】首联、颔联展现出因为才不为所用的孤独、寂寥、愤懑之感;颈联、尾联写“草露”“松风”的大自然美景,让诗人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超然平静。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根据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感悟,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例如,首联,“石林茅屋隔溪声”为以动衬静的写法,来反衬山间的寂静;颔联“鸣”也属此类。“花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环境的寂静;“溪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山间寂静。答题时,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由题干可知,诗人的情感是富于变化的,所以答题时,可根据诗歌注释及背景,结合着具体诗句逐一分析。由首联、颔联的“清”“溪声”“孤”可知,诗人因生不逢时,不为所用而夜里孤独寂寞;颈联、尾联中,“草露”“松风”均为诗人描写的自然美景,优美的景物自然烘托的是作者内心的豁然、平静的心情,由此可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超然感悟,才得以开朗、平静。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春光已逝(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惆怅。
(2)①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
②写景动静结合。将“红稀”“绿遍”“阴阴树色”的静态描写与杨花“乱扑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突现了春之速逝的情景。
③以动衬静的写法。“藏莺”“隔燕”似静实动,再加上“炉?香逐游丝”的动态描写,渲染了幽静的环境气氛,从而流露出一种幽幽的惆怅之情。
④远景与近景交错。先写“芳郊”之远景,写出春之将逝;再写庭院、居室之近景,突现清幽孤寂的环境;最后再宕开一笔,写“斜阳”“深院”,把愁思扩展至无限时空。(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桑干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4分)
(2)“却望并州是故乡”怎样曲折地表达了思乡之情?(4分)
参考答案:
(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之长;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以秋霜的冷清与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
(2)觉得久居的并州竟然好像自己的故乡一样让人留恋,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与此有关的记忆。仅居十年的并州都让作者如此牵挂,家乡咸阳就更让作者魂萦梦牵,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间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参考答案: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意对即可,若不同意,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