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9-25 13:21: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不必去讨好所有人,正如不必铭记所有“昨天”;时光如雨,我们都是在雨中行走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伞,建造小天地,朝前走,一直走到风停雨住,美好晴天。——陆小曼
心如止水,乱则不明。很多事,你越是想去弄个清楚,反而越是困惑,心中一旦有了执念,就像线团,只会越扯越乱。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凡事顺其自然就好。既来之。则安之,这才是生存之道。——白子画
读了以上材料后,请根据你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既来之,则安之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校园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校园才是体味文明的神圣土地。
冬风冽骨,寒气逼人,秋季黄叶满地而编织的苍穹已经不复存在,回首自己在学校的生活:一个天真的小男孩,每天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启了知识的大门,从这大门中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我开始疑问,开始思索,开始摒弃,开始相信。校园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消逝的14个春秋,在校园里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但在取舍中,已经完成了一份完美的生命。
思乡是校园里永恒的话题。多少次在梦中看见了自己熟悉的家,踏上了那厚实的黄土地,尽管是一个梦,但嘴角却露出了一片微笑。只有来到校园,才真正体验了亲情,犹如体验了一杯陈年的美酒。在这个平凡的地方,温馨的家是我的支柱,也是我为之奋斗的源泉。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在看山的时候,如果山不巍峨,便觉得这山没有山的性格,而宁愿去打量一块平地;我们在看海的时候,如果海无波澜,便以为这海没有海的骨气,而宁愿去欣赏一条小溪。校园生活从来不肯掩饰自己,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都会使你陷进去,叫你认识它,叫你尝尝它的滋味。在这里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失败,体验了被人欺骗的痛苦。我们只能处处征服,处处回味,时时改变自己。有这样一首歌“岁月伴着落叶渐渐枯黄,生命能不能再伴枝条发绿?你等待着吧,你要等待,总有一天还会有繁花”或许,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喧哗的色彩终会消隐,最终,我锻炼了自己,正视错误与过失,这就是最幸福的了。
校园是最平凡的了,但主宰着世界命运的,无疑就是它,或许世界总是这样,让平凡创造奇迹!
寒风刺骨,校园生活就要不畏严寒,执着地追求一个完美。在校园中,了解了一切,俯视着世界,自己倒像是一个上帝,体验做神的美。
人生历程中,这只是点点滴滴,我在这片神圣之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逝去的日子像一支清亮的牧歌,那朴素的旋律,弥漫在空气中,永驻我的心田。
校园生活不仅是一个生命,在低吟浅唱,在引吭高歌,在一抒胸臆,而且,在他带有悲怆的歌声中有一种壮美的余音在我耳旁不散。校园生活,占据了我的青春,不过我将会在这里迸发出惊人的光彩。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第一阿尔材料从正面说“不必项的太多”“走自己的路”,第二则材料从反面说不这样的后果,然后阐明自己的观点“顺其自然”“既来之,则安之”。按着这个立意行文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根据要求作文。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时候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你”“一路”。
从作文提供的材料看,“你”可以是实指,如亲人、师友,也可以是虚指,如知识、憧憬,不管是实指还是虚指都不应该局限于所给材料,学生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加以拓宽。
因为是“有你”,所以写作中就必须考虑采用第二人称。一定要防止写成第三人称,变成“一路有她”,不能在有意无意中偷换概念;或用“妈妈”、“知识”等特定的称谓来代替,通篇都没有与题目相照应,那只能算是走题了。
另外,一篇文章中,“你”的内涵的指向性最好要单一,不要过于分散,如一会儿指母亲,一会儿指父亲,一会儿指老师,由“你”变成了“你们”。
“一路”,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写作中要突出“你”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所产生的持久而深入的影响。
从题目看,要求写记叙文或散文。据此,文章要出彩,必须要有精彩的描写,动作的,语言的,心理的,环境的,细节的。
点评:本题命题很符合高一学生的写作实际。首先从情感上看,高一学生到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自立性又强了一些,脱离父母掌控的欲望又更强烈了。这时我们该以文章的形式来提醒他们。其次从写作上,高一新生应该以记叙文为主要训练点,所以本题规定写记叙文是很符合学情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位同学自暴自弃,老师与他谈心。
水能流向天空吗?老师问。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学生回答。
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一种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老师说。
学生默然。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它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可以确定一下几个立意:人要学会变自己,适应环境,待时而飞;凡事不要轻易下结论;一切皆有可能。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六十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轻闲,他又太年轻,他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已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他们的都要高。
  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
  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有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细节,只不过我们没有去关注它罢了。许多伟大的发现实际上都离不开对细节的关注。
  根据上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鲁莽后生,非要与一位老山人比试爬山,老山人推辞不过,只好同意。几个时辰后,后生才到半山腰,却已气喘吁吁,老山人此时已稳坐山顶观风景了。后生见状很是不服,指着高处的老山人大吵的嚷,怨他作弊。因相距遥远,老山人不知后生为何发飙,便沉默不语。后生极为不爽,口沫横飞,粗言更甚。另一老者路过,听明白后生愤懑的原委,便说:“你要是现在接着爬,太阳下山前或许也能坐山观景;若是你继续逞口舌之快,太阳下山时,你唯一的收获,只能是用自己的唾沫浸湿自己的衣服。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