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3:21:35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次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诗句作简要分析。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过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第一问完全可以从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蛙声歇和十日寒中分析理解出来。视觉——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野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听觉——蛙声歇;触觉——东风寒:表现“寒”的感受。
钱钟书的原话是这样的:“下面这一首写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极新颖的。”所以这种情味应该与变化的季候联系在一起。季候的变化引起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这样理解应该是恰当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借哪些景物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借红树、青山、斜日、草色、落花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意对即可)
2、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对该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A.首句忽发奇想,破空而来,似大潮平地涌起,令人在意想不到的惊奇中产生了继续阅读的强烈欲望。
B.第二句落在“愁”字上,点明“三千长”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C.第四句以“秋霜”代白发,带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得”字显现出诗人受到排挤压抑之后的不平之气。
D.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愁,着力渲染了久积于心的怨愤和抑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自己当时的真实处境。
诗歌以“白发”开篇,好处是?
参考答案:
D“白发”与“三千丈”连缀而成,与现实情况不符,吸引了读者:以“白发”喻愁,形象直观、朴实自然,增强了“愁”的形象性。
本题解析:(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自我”形象)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醉落魄·咏鹰》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A、词的上阙“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B、词人运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只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C、下阙“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一句中,“狐兔”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朝廷中的奸佞小人。
D、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我欺。
【注释】
①披衣:披着衣出门互相寻访。? ②纪:经营。
③将:岂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 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① D E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参考答案:① D E
② ①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②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本题解析:①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移居后与邻人相处的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邻人有酒辄喝。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夜里互相互相思念时便披着衣出门互相寻访。
②无
赏析:
本篇写移居后与邻人相处的情景。全篇列举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几件
琐事:登高赋诗,有酒招饮,披衣言笑。看似点点滴滴,无甚章法,而其间流
贯着闲旷自适的气韵,构成了一片天真纯朴的情境。“过门”二句,一扫士大
夫的儒雅酸气,大呼小叫,有酒辄喝,于粗朴中见出淳厚的乡情。而“农务”
四句,更是将乡里风俗写得淳朴可爱。在这里,没有半点虚文褥礼,一切都那
么自然。充溢着一派纯真之乐。
诗人用平淡散缓的笔墨经营出这个自然淳朴的天地。进而在其中化人一段
渊深朴茂的哲理:“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诗人认为,人生必须以自营
衣食为根本,只有努力躬耕,方能真正领略生活中的自然真趣。显然,这是他
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悟得的人生真谛。全篇叙事言情,理在其中,确实具有淡
而不枯,质而实绮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