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时间:2017-09-24 06:59: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以“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1. 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千红万常,倾吐着怎样的花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腊梅低吟着奉献与洒脱;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杨花沉叹的是幽怨与深情;?“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兰花歌颂着素雅和高韵……花开总有花谢,如果能让心底盛开一朵花,那我希望,它是莲。?
宋人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为我等爱莲之人称道。其旨便是那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句将莲的精神.品格一呼而出,倾倒众生。每读至比,我都不禁在心中喑暗鼓掌,赞一句“此言得之”,并引以为豪。
让心底盛开一朵花,我希望它是莲。现实社会充满着诱惑,金钱名利无时不在侵扰着人们的心灵。我们稍不留意就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我们心底盛开的是莲花。她那“中通外直,不蔓不技,香远益清”的品格,会让我们细嗅清芬,追求高洁。会让裁们牢记“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千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箴言,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
让心地盛开一朵花,我希望它是莲,因为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让裁们木远仰望圣洁。当我们心中有了坚贞的信仰,迷茫时,莲的气节引领你回到芬芳的路上;放纵时,莲的静美会沉静你的灵魂;失误时,莲的高洁会规劝你反思曾经的做为。若心中都有一朵自在清净的莲花,我们的人生就会开放的比腊梅更刚烈,比黄菊更柔美!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而我却要在最后加上一句——以莲为鉴,可以正其行!在我看来,圣洁如莲,犹如我之良师,使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侠士之义气惟心底之莲故。无论这尘世如何腥风秽雨,我也能让自己不弯不折,傲骨铮铮。
我喜爱莲花!她既有入世的执著,又有出世的清逸,洋溢着中国文化“智圆行方”的风采,古往今来,早巳成为群芳万艳中饷至美。我凝视着莲花,思浇涌动。就让心底盛开这朵花吧,惟莲,足矣……?
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又是一个深夜,我独自坐在书桌前。邻居家的灯不知什么时候巳熄灭了;父母也入睡了,关灯前,还嘱托说“早点睡吧”。于是,我就又开始了在寂静中挑灯夜战。只可惜,这一会我倍感寥落。
正值花季,却终日杷自己封闭在题海之中,觉得心中的那朵花似乎是凋谢了。
那一句“残灯无焰彰幢幢”蓦地闯了出来。记得这句诗就出现在我课本的某一页上,此时此刻,袤却不愿翻出书来查找一下诗名与作者。就在这辑一个临考的夜晚,裁想自己也是孤灯之中,身彰伏在桌案上的伶仃形象吧。或许产生感情的原因与诗人不同,但心境却千古相和。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扬考试,数不清自己跌倒过多少次,失败了多少回。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付出过努力却总待不到满意的结果。拿着把了分舌勺试卷,栽没有勇气走出去面对同学和老师。曾经种下的一朵自信的花渐渐枯萎了。
就这样熬到了唾前。我终于可以戴上耳机聆听一下美妙的音乐。耳边又响起了范玮琪的那首《最初的梦想》,“如果梦想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熟悉的旋律仿佛是在击打我的战鼓。范玮琪,一个考上啥佛的中国女孩,她一定也面对过人生无数的挫折.学习上的失利吧,但凭借着她对自己的信心.她不懈地奋斗,终于考入了哈佛。而当她被经理人选中,可能进入歌坛领域的时刻,又是自信让她敢于选择离开啥佛去追求自己青春的梦想。或许是她的心中始终盛开着一朵不败的自信之花吧,所以她的生命才如比娇艳!此时比刻,我忽然心有所动,一颗自信自的种子似乎又重新撇下。
“我来了!”在心里,我默默宣告。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坚定走下去,把一次次失败发酵成我自信之花萌发的养料吧。我应该敞开心扉,热情地同身边的朋友拥抱,和她们分享我的快乐,分担彼此的困扰;我要和父母.老师沟通,让他们的谭谭教导变成我自信之花萌发的催化剂。就像有句广告词说的,?“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
我应该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应该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应该相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应该相信凭着自信,不懈地奋斗,不断地调整,我会离成功越来越近,我也一定会嗅到自信之花撤发的芬芳……
我做笑着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自信在左勤奋在右,我走在生命路的两旁,一边播种,一边看花开,将那一路长径点缀得香花满园,使走在路上的人,面对荆棘,不觉得无助,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这天晚上,有一朵花在我的心底盛开了。
2.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走在路上发现前面围着一群人,向来不喜欢凑热闹的我只想着快快离开,经过那堆人的时候从缝隙中隐约瞥见了一位中年妇女坐在地上,听见人群中有人议论着:“别信,这年头尽是骗子。”我明白肯定又是乞讨之类的,没有多作停留就离开了。而此时,大脑瞬间似雷电一般突然闪现出了一个曾经经历的画面。
那也是一次放学路上。与同学一起回家,路边围满了人,我被同学拉到人群中。人们围出了一个只有六七个平方大的狭小空间,中央有一张窄窄的木板,上面躺着的小女孩有五六岁的样子,紧闭着双眼,嘴角微微张开,似乎安静地睡着了。小孩的身边跪着一位中年妇女,女人的衣服灰灰的,有些脏,但那手帕却白极了。旁边地上放着一张纸,用小石头压好四边的角。我快速扫了一眼,大体内容是孩子患了重病,家中贫穷没钱给孩子治病,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忙,都是那些曾经见过的陈词滥调。人群中也有人大声议论着,似乎是想故意叫那女人听到:
“这种事我都遇见八百回了,沿街乞讨,骗大伙的钱。”
“长病去求医院啊,求我们有啥用?”
“你需要帮助,我还希望有人为我捐款呢。”
我不愿再听下去,拉起朋友就走,可朋友却松开了我的手,我疑惑地看着她,她用目光示意了我一眼。我看着她一步一步挤进人群走向那女人,我也跟她挤了进去。她走近那女人,慢慢蹲在她身旁,握了握女人的手,那女人缓缓转过头来看着她,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朋友缓缓靠近那沉睡的小孩,那女人突然睁大眼睛,用身子护住孩子,狠狠地盯着朋友。朋友见势不敢再上前,那女人盯着她缓缓地退离开小孩,还不肯挺起身子。朋友起身掏了掏身上所有的口袋,腰弯得极低,把手伸进乞讨的搪瓷碗中,手一松,钱全放了进去,没有一点硬币碰撞的声音,但硬币的金属光泽在路灯的反射下有些温暖,没有炫耀,也不是施舍。
“这孩子是不是傻了?”
“唉,小孩子就是好骗。”
“看见没,可别学她,傻乎乎的,知道了吗?”
朋友拉着我挤出了议论纷纷的人群,也挤出了人们猜疑、嘲笑、鄙视的目光。虽然觉得她的行为有点难以理解,但我没有问,因为我相信她所坚持的。一路上我们谁都没有再说话,直到走到要分手的地方,她才缓缓地说:“你是不是也觉得我挺傻。”不是疑问,而是陈述。“其实,哪怕她真的是骗子,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也还会帮忙。”坚定的语气使我有些不解。她说:“如果你被人骗了n次,那你还会第n+1次的帮助别人忙?”我摇了摇头,她似乎有些失望,说:“我会。因为我不想因为那些骗子,而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希望。”听到这话,当时我心里一震,一股暖流从心头淌过。
今天,此时,想到这里,我内心里突然感到像有一根手把我的心猛劲地拉了一下,疼疼的,于是调头又走了回去,挤进人群,把衣兜里的零钱拿给了坐在地上的那个人,当我匆匆转身要走的时候,一个颤抖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谢谢。”我像是被电击中了一般,转身对她笑了笑,迅速地冲出了人群。我心跳得飞快,我感到有些东西在在心里萌发。我似乎听到有个声音在说:快用爱来浇灌我吧,用信任来培养我吧,我会开出最纯洁、最美丽的花朵。
借鉴启迪:在立意与选材上,作者记叙两次相似的经历,突出在同学的启发教育下我也学会了关心帮助他人,从平凡之事中表达出深刻的内涵。在描写上,作者善于抓住细节细致描绘,无论是对乞讨者的相貌动作,还是对围观者的语言,以及同学、自己的动作心理,都善于紧扣中心多作渲染,绘声摹形,形象生动。中学生的作文最好还是写写自己的生活,自己这个年龄阶段的经历感受,这是你的特点,也是你独有的你的优势,本文就是很好的一篇范例。


本题解析:1、文体要求:记叙是语言表达中最基本的能力,其他几种都是在此之上的发展和变化。虽然现在的高考对文体允许自我选择,但高一学生如果记叙能力不强,会直接影响议论文的写作与提高。所以,在高一适当强化强化记叙很有必要。而高一的记叙文写作则应在描写的形象细致、选材的恰当适量、布局的剪裁合理上力求有新的提高突破。
2、审题点拨:明确题目中“花”的比喻意义,是审题的关键。花,美丽娇艳,赏心悦目,给人美感,因此一般而言可以用来比喻一种品质美德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如善良、自强、爱心、尊严、坚持、勤奋、自信、关爱、珍惜等等。心底,强调了范围、处所,因此重在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认识,需要注意适当的心理描写。“盛开”则强调要发扬光大,对人有益,作用极大。应该说,审题的难度不大。
3、选材与表达:选材上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中心。表达上的难点在于写人叙事中要细致形象。突出细节的恰当准确,突出描写的细致生动,使所记之事与所抒之情要吻合,理从事来,情在事中,抒情与叙事结合起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根据两则神话传说中夸父和精卫所表现出的相同的人类崇高精神,联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要求首先要读懂材料,弄清两则材料中相同的人类崇高精神——利他性。夸父在逐日渴死后,为避免后来者像他一样“道渴而死”,便“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为后来者遮阴,桃实为后来者解渴;炎帝少女女娃溺死东海,为了不让后来的人游东海时像她一样被淹死,便“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他们这种死后也要利他不利已的行为,正是人类大公无私或者专门利人的高尚情操的体现。
然后再联系现实中有的人利已主义思想严重,围绕利已与利他的关系来展开话题;也可联系现实中有的人仅仅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夸父和精卫一样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来展开。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弗里茨·克莱斯勒在一家乐器店偶然看到一把绝色的小提琴。他一见倾心,无奈钱不够。等他从家拿了钱再赶回乐器店的时候,那把小提琴已被一位收藏家买走了。
  克莱斯勒心有不甘,辗转找到了买家的住所,想要说服他把小提琴转卖给自己。可那位收藏家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藏品,不想拱手让人。”克莱斯勒于是向主人提出了一个请求:“在把它的生命交付给寂寞之前,能否让我用它最后拉一支曲子?”
  他的要求得到了主人的许可。当哀怨的琴声如诉如泣地从琴弦上倾泻而出的时候,收藏家被这动人的琴声震住了,他激动地说:“这把琴应该属于你,我没有权利把它据为己有。只有你才能赋予它生命,才能让世人听见它灵魂的歌唱。”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自拟题目;④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作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我长兄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人们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根据你对这则故事的理解,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上述材料讲的是名医扁鹊对治病的见解,这种见解对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无裨益。这个故事既是寓言,也很有哲理韵味。考生立意如何才能出新呢?
可以从人们的习惯思维入手,分析我们看问题不一定按找事物的本质、规律而往往主观臆断,先入为主。这样立意,就高远一些。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摩檫,既是一种物理现象,又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摩檫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物理学家说:摩檫就是阻止两物体接触表面发生切向相互滑动或滚动的现象。
政治学家说:摩檫就是个人或群体间因彼此利害矛盾而引起低烈度的冲突、抵触。
理学家说:没有脚与地面的摩檫,人便无法走路;没有绳子之间的摩檫,绳子便不可能挽成结。
哲学家说:没有摩擦,社会便不会前进;没有摩擦,人们怎么能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文学家说:摩檫是一连串轻微的碰撞,碰撞是一次激烈的摩檫。有了摩檫与碰撞,才会有琴声、鼓声、钟磬声,才会有世界进步的进行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题,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