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6:53:41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不好。“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
(2)不完全相同,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浮生常恨飘蓬”和对未来旅途的想象,“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等句,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浣 溪 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①。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此处是诗人自指。
1.这首词上阕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它包含了哪几重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面:春日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衔泥新燕正软语呢喃;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先扬后抑”);面对如此良辰佳景作者却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这与万物盎然形成反差,乐景、哀情相衬,愈见诗人的感伤。(意对即可)
2.“此情”是指诗人孤独寂寞和思念故旧亲人的感情;第一重,这种情感无人理解,惟有落花能知,足见作者心情之孤独;第二重,落花之所以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是因为作者的命运与落花相似,同病相怜;第三重,即使落花能理解作者心情,但落花无言,无可劝慰,更显作者心情之凄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琵琶行并序》的赏析,选出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等一连串比喻的使用,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B.“大弦……私语”句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不同琴弦的不同音色和音量。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借听众的心态,衬托出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D.“间关莺语花底滑”至“铁骑突出刀枪鸣”几句对音乐的描写,写出了乐曲旋律“舒缓流畅一间歇停顿一逐渐沉咽一激越雄壮”的变化,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②。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意思对即可)
2、“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余苦吟,满林啼络纬①。
【注释】①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本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1)“病”字。(1分)该词运用拟人修辞,(1分)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1分)
(2)这首诗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果落等景色,(1分)描绘了一幅初晴后幽美、寂静、清爽的山中月夜图。(1分)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
本题解析:诗歌赏析:首联中月光透过松树,在地上落下斑驳的倩影,就像在地上画了一幅图画。颔联中由于为这样的美景吸引,作者流连树下,久久不思离去。颈联中,怯风,即怕风;病雨,受雨水损害。感觉二者中共同蕴含着一种担忧的情绪。尾联中,予,有版本中用“余”,我;苦吟,推敲诗句。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