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常见题型》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9-24 05:46:3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熟悉
很多事情,很多人,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你是否还记得你当年的模样?
——题记
这片土地是我曾经熟悉的土地,而现却已不是我所熟悉。我们早已不是当年模样。
我记忆中邻居们一起闲聊家常的模样已经不再熟悉,我记忆中那片与小伙伴嬉戏的草地已经不不再熟悉,我记忆中来来往往微笑的人群已经不再熟悉,我记忆中哪家米粉的味道已经不再熟悉……我记忆中的……我记忆中的你我早已不再熟悉,丢失了什么,忘记了什么,我们都已不再是当初熟悉的摸样了!你还记得吗?
时间他是个让人既害怕又期待的东西,面对它我们束手无策,也许你曾经十分憎恨它,也曾经十分喜爱它,它让我们退去青涩,但是也让我们失去纯真。你还记得吗?也许曾经的你会因为得到一颗糖而开心的大笑,曾经的你天真的人想到外太空去,曾经的想做超人拯救地球……这些曾经的自己都忘了吗?时间让我们成熟,但也让我们丢了纯真!那些那么熟悉的模样已经不在了,我们丢了它。
仔细的看看你生活的环境吧!你看看,周围高楼大厦建起来了,如今我们居住的环境已经不会再有邻居向一家一样一样其乐融融的模样了,现在的人们即使都做了很多年的邻居也不知对方姓名,那些曾经可爱的笑脸早已被冷漠代替,你曾经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人已经不再熟悉,你开始忘了,忘了熟悉的点滴。
这个时代让我们变了,环境让我们变了,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变了,我们都曾经试图要记起些什么,却发现早已忘了,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再见了曾经!再见了熟悉的模样!丢了熟悉的曾经,你还会快乐吗?那些一路不停奔跑的人儿们,累了吗?一路奔跑,一路追逐到死亡那天,这就是我们的结局,你对这个结局还满意吗?
生命给了我们太多,而我们却为了生活失去了太多,这样值得吗?或许你会自我安慰到:“没有失去就没有得到,所有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似的,不失去点什么那就不叫成长,不失去点什么我们就会被社会淘汰。可是那些微笑的曾经你舍得吗?
我又来到这片熟悉的土地,而却不再熟悉,而你呢?还熟悉吗?它早已没有当年模样,你还会记得吗?亲爱的,请铭记那份感动与纯真,亲爱的,请记得熟悉的模样。


本题解析:命题作文也叫全命题作文,主要标志是有一个完整的题目,考生必须以这个题目为作文题,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命题型作文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题目;二是提示语,为考生打开写做思路做导引;三是要求,做字数和内容上的规定。那么怎样写好命题作文呢?首先,一个题目拿到手,我们需要明确它的体裁和人称。是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如果是记叙文,在题目中经常出现“记……”、“……的事”、“……的人”等。如果是说明文,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介绍……”、“……的自白”、“……的话”等。其次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命题作文审题四法:(1)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2)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3)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4)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本题应紧扣“熟悉”,可以写熟悉的人、物、事和景等;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想,去说理议论;或去抒发感情,写抒情散文。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实现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本一位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通过聆听1000人的临终遗憾总结出了人生最后悔的25件事,其中最让人后悔的是“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美国临终关怀护士博朗尼·迈尔在网上发布了一个热帖,世人生命走到尽头时最悔的是“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二者不谋而合。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参考答案:
这件事我不后悔
做了很多让我后悔不已的事,但有一件事我却不后悔。
那是3月22日,我堂姐谢菲随我伯父、伯母坐火车去北京,再从北京坐飞机去德国,我们全家都前去为他们送行。
送行前,我赶紧跑到学校向老师请假。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发现一位老奶奶坐在街道旁“哎唷,哎唷”地叫着,篮子里的蔬菜撒了一地。看到这情景,我身不由己地走过去将老奶扶起,并帮她捡起地上的菜。问清原因,才知道是一个骑自行车的青年人把老奶奶撞倒在地,怕引起麻烦,就扔下老奶奶溜走了。我听后,气愤极了。
我正准备扶老奶奶上医院,可一想,我得马上回家,要不然姐姐会等急的。于是我也扔下老奶奶扭头就跑。刚跑几步,后面又传来老奶奶的哭叫声。我回头一看,只见老奶奶抱着大腿动弹不得。这时,影片中雷锋叔叔忍着病痛没上医院,而冒着倾盆大雨送大娘的动人情景在我眼前闪现。我迟疑地停了下来,看了一下手表,糟糕!姐姐快要动身了。这时,我心里非常矛盾,是送姐姐重要,还是送老奶奶去医院重要呢?犹豫间,雷锋叔叔那“对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的亲切话语突然在耳边响起,我开始惭愧起来,觉得自己太渺小,太自私了,脸上感到一阵发烧。我再也顾不上送姐姐了,连忙扶起老奶奶,抖掉她身上的灰尘,朝医院走去。到了医院,我用自己的零花钱替老奶奶看病拿药,然后又送老奶奶回家……
当我回到家时,门已上了锁。我知道他们已经去火车站了,便赶紧迫到火车站,但开往北京方向的火车徐徐启动了。?姐姐的头探出窗外张望着我。我一边追一边大声喊:“姐姐,对不起,我来迟了……”看着开走的火车,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
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家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个个都安慰我。爸爸抚摩着我的头说:“京京,别难过,你虽然没有赶上送姐姐,可你做了好事。姐姐知道了,不但不会怪你,还会夸你呢。不要后悔。”我说:“我不后悔,以后写封信向姐姐道歉就是了。”全家人听后都很高兴。我也悄悄擦干泪水,甜甜地笑了。


本题解析:本题为给材料作文。从材料中我们大概可以得出几点信息:后悔没做,后悔没有勇气去做,做了事不后悔,做好自己,走自己的路不后悔。写作本文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立意。
人是最自由的,人又是最不自由的。生活在尘世之中,就必然受到一些外在条件、规章制度的限制约束,而给自己留下后悔的事。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不尽合理但又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客观存在,这时候,一味地抱怨批判是于事无补的,因为人的一生没有回头路可走。在文体上,可以写议论文,写如何做不后悔,做一个怎样的自己,对“后悔没做的事”有什么样的认识体会等,但忌泛泛而谈,要有明晰的思路,要有思维的层次。如一个同学的论点就是“做自己不后悔的事,说的倒是容易,做起来,何其之难!”然后就举了生活中自己的事例来证明,虽很生动形象,但文章显得比较单薄。而另一个同学开头也写“做自己不后悔的事,难啊!”,用陈光标、李白、嵇康的事例简要证明,接着又深入一个层次,说:“……可是,历史的精彩片段往往是由那些做自己——坚守自我发扬个性的人演绎的。”虽说这只是小小的一“转”,但文章内容拓宽不少,读者也能获得一些启迪和激励。善思考者善作文,在议论文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当然也可以写记叙文,只是注意文章要扣题,事件要简单。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故事:保罗·迪克的祖父留给他一座美丽的森林庄园,不幸的是一场山火烧毁了他的森林。一天,十分伤心的保罗走到一条街上,看见一家店铺门口在排队购买用于烤肉和取暖的木炭。他眼睛一亮。回去后,他雇了几个炭工,把庄园烧焦的树木加工成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分销店。他用卖木炭得来的一笔不小的钱在第二年春天购买了一大批树苗,终于让自己的庄园又新绿滚滚。
  应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很多时候,埋没或毁坏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
  [注意]①围绕材料确立文章内容。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文题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陕西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有期徒刑 14 年。去年 8 月,一张拍摄到杨达才面带微笑出现在事故现场的新闻图片受到公众质疑和抨击。随后这位“微笑局长”在不同场合佩戴多块名牌手表的图片在互联网上被迅速广泛转载,杨达才被网友称为“表哥”。
以造谣传谣“闻名”网络的“秦火火”被刑拘的消息一经公开,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秦火火”在微博中说,在这次动车事故中,意大利籍旅客家属获赔3000万欧元。在民警问及为什么要编造这样离谱的谣言时,“秦火火”的回答是:“当时有人提议编为1000万欧元,但我对他们说,太少了没人在意,只有无限夸大,才会有人关注。”虽然“秦火火”这条微博很快被当时的铁道部证明为谣言,“秦火火”的微博账号也被注销,但就在短短的两小时内,“秦火火”如愿赢得不少关注、新增大量粉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让谣言止于真相,让群众掌握真理?
近年来,从“抢盐”风潮到香蕉致癌等风波,因不实消息传播造成的荒诞事件时有出现,无不对正常经济社会秩序造成干扰,给相关利益群体带来损失。事实证明,谣言面前没有赢家,增加社会运行成本,也对普通公众的生活带来困扰和不便,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权威信息来源的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和媒体,如何让真相不被谣言遮蔽、真理不被谬说损伤,如何让真相跑赢谣言、让公众掌握真理,考验着传播链条上每一个环节?。
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政府等权威部门要有作为。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说、尽快说、如实说。发现谣言苗头,要及时公布真相,澄清事实,让谣言“见光死”;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采取不同的发布、沟通办法,注重传播实效,与群众诚恳交流,赢得更多受众认可。各级政府部门要带头遵纪守法,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公信力?。
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媒体要负起社会责任。公共媒体如果采信和发布不实信息,其传播范围更广,社会危害面更大。因此,公共媒体要睁大眼睛,对信息的真实性小心求证,不能为了争时效、抢眼球而放松把关,助推谣言传播?。
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有赖于公民提高甄别谣言的能力,培养成熟理性的心态,承担公民责任。公众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传播者,也承担一定的传播责任。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作为一名公民,要做到“智”,就要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辨别谣言的本领,要提升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避免成为谣言的传播者。一个成熟理性、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对那些看起来有点耸人听闻,而消息来源又不甚权威的信息,不妨多留个心眼,让信息多过过脑子,不要轻率地把似是而非的信息传播出去?。
总之,开放多元的传播环境下,要让真相总是跑赢谣言,让群众充分掌握真理,要求公共机构和每一个公民,都要做负责任的传播者,形成有责、有序的传播新秩序,使社会变得更加健康、成熟起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讲的是关于最近很“火”的“网络谣言”的内容。材料提到了“网络反腐”和少数人利用网络发布谣言这两方面的事件。立意时可根据自己对时事的了解情况任选一方面建立观点,然后再确定文体,选取素材,进行构思。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