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4:34:40
1、写作题 作文
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说:“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对这句话,你有何感受与思考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因快而和快乐擦肩而过。因此立意只要强调“慢”的好处即可,如能围绕“快”与“慢”的转化而言,当然最佳。如:(1)不必急于求成;(2)慢些,有时会更快;(3)成功是一个自然的积累过程,更是由耐心堆积而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论语》里有如下记载: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一个乡的人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说:“一个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行,最好是一个乡的好人都称赞他,一个乡的坏人都讨厌他。”
请选择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这就是被称为“中国狼爸”萧百佑的教育口号。所著的讲述自己如何将三个儿女“打”进北大的《所以,北大兄妹》一书近日出版。同样,不久前,在中国属于中等生却被全球最顶尖的名校剑桥大学当面录取的广州女孩王立衡接受采访时认为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平等、民主、温和的“羊爸羊妈”式教育。这些“狼爸”“羊妈”们的教育方式引起了社会普遍的关注和议论。?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可以不尽相同,但教育的根本必须是爱,这是毋庸置疑的。从小到大,你已经接受了10多年的教育,而这些教育所表现出来的“爱”,一定会让你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也肯定给你留下了不少难忘的经历和瞬间。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爱的教育”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一)题目阐述及点拨
(1)这是一道有相当文化含量的试题。从广义来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的行为。“狼爸羊妈”们教育方式的不同体现的是自身文化素养的不同。就这个命题而言,要求考生在自我、现实以及历史的多维观照中展开文化视野,对当下的教育在“爱”的关照下作深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思考。从一国的教育方式观念到一家的教育方式方法均值的我们去思考一番。
(2)这是一道非常注重思辨能力的试题。文题中种种概念间的关系需要理性的审视与辨析。比如什么是“爱”,具体表现是什么?棍棒教育、温情教育、开放式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人的个性与共性,个性的张扬与规矩的教育,奖赏与惩罚的适度等诸多问题的背后都需要我们选择一个角度,做一些深入的分析、审视和辨析,进而表明作者的态度,或批判或反思或鼓励或称赞或期待与呼吁。教育改进或进步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
(3)这是一道引导学生聚焦自我生活的试题。本命题引导学生在“爱”这一本质特征下关注当下的教育现状,审视教育的现实之伤,尤其是引导学生关注、思考自己受到的10多年的教育,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真情表达。你可以记叙一件或多件受教育的经历,细腻描摹其瞬间,抒发你的感受;也可以针砭时弊,发表你的真知灼见。比如,你可以思考如何真正实现以“爱”为本质的教育,也可以剖析各种教育方式的受到热捧的深层原因;还可以是对当下的赏识教育的弊端提出诸多看法,当然,最好的是有你自己的看法并且有建议的对策,比如“因材施教,张弛有度”“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等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请你以"安与危"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参考答案:
安与危
--居安思危,危中求安
国家,多么神圣而美好的名词。然而,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都无法回避"安与危"的困扰。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在危中求安,居安思危。
历史的车轮碾过大地,秦砖汉瓦倾诉着曾经的恢弘,从它们的低诉中,我们明白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需要经济文化的繁荣,更需要一份"危中求安,居安思危"的警惕之心。
危中求安,让全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奋然前行。危难之中,我们拥有不做亡国奴的决心,我们有捍卫祖国的热情,我们有追求安定生活的信念。所以,我们不低头,不怕死,只因为我们"危中求安"。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危中求安,就像心中理想的高塔,向黑暗之中的启明星,让我们披荆斩棘,捍卫祖国的主权,让危转为安。
居安思危,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清醒,一种勇于承担的责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心灵的诉说的背后承载着多少王朝的兴衰史。近代历史的教训也足以让我们警惕。如果不是清王朝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如果能够认识到世界的变化,国家的危机,相信火烧圆明园的悲剧将不会出演,中国也不会在任人宰割后仍麻木不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但在和平的背后隐逸(隐匿)着许多危难,中国应"居安思危"。面对"台独""藏独"等分裂势力,我们要用正义感化他们;面对西方国家的挤压,我们要用强大战胜他们;面对腐败的官员,我们要用清廉教化他们……居安思危,让我们的民族,让我们的国家因此而挺拔!
危中求安赋予我们坚忍,让我们在信仰理想的地平线上看到"安"的曙光;居安思危,是良药,更是一种稳重,它能让阳光永存!
不管前行的道路上有几多挫折,"危中求安"和"居安思危"是我们必胜的法宝。让我们共同唱响国歌,不论是在苦难危险时期,还是在安定时期,我们都会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作文点评
本文可以得58分。紧紧围绕"安"与"危"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述,行文思路流畅,中心明确,结构严谨,语言丰富充实,清晰简练,体现出一种关心时事、热忱爱国的情怀。
本题解析:
命题作文,如果标题是一个词,同学们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解决:一、在词语前后加限制语。二、采取联想的方法。如果标题是以一个短语的形式出现,可以是一个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等,比如:"北京的符号"(2006年北京卷)"留给明天"(2005天津卷),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上海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7年山东卷)、"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年安徽卷)等等。审题时注意,进行语法分析,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句子意思或关键词追问"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是我们写作的中心。
本次作文属于短语式命题作文,这是一个并列短语,我们通过语法分析知道二者是并列的关系,写作是二者都要谈到,不能只顾一方忘了另一方。同时这又是关系型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同学们的写作重点应该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只谈一方面,那就是偏题了。因此我们要紧紧扣住"安与危"的关系来写。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双手捧起一把泥土,闻着它的芬芳,泥土里有尘封的美丽和回忆的灵魂;双手捧起一册书卷,细读它的文字,书页间有岁月的积淀和历史的回声;在“捧起”之时,我们能够体味它的内涵和意义……
双手也可以捧起希望,双手也可以捧起幸福,用双手捧起值得珍惜的那一切,在心灵深处感受那沉甸甸的真情……
请以“双手捧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