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三)

时间:2017-08-25 23:50:3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二则《论语》选段,按要求答题。(6分)(每小题3分)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小题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B.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C.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了,有没有才华并不重要。
D.孔子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也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小题2】 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本题解析:
【小题1】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论语·学而》知识,判断相关内容答案即可。首先,儒家重视道德修为,并不是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其次,儒家的“道德修养第一,文化知识第二”的观点,只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孔子的知识,判断相关内容答案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困难



2、其他题  按要求将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题限选4题)(8分)
(1),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2)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3)杜甫《登高》一诗中既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
(4)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5)子曰:“?,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遗余褋兮澧浦。(屈原《湘夫人》)


参考答案:(1)层台耸翠飞阁流丹,(2),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 故不积跬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捐余袂兮江中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翻译和默写(共16分)
小题1: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4分)
小题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分)
小题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
小题4:(?),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分)
小题5:夏虫也为我沉默,(?)。(1分)
小题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分)
小题7:(? ,? ),谁主沉浮?(1分)
小题8:(?),子无良媒。(1分)
小题9:及尔偕老,(?)。(1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五天后早晨,跟我在这里再见面。”
小题2: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小题3: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着边邑,你知道那是困难的。


本题解析:本题默写均自课本中的名篇名句,这几句除也“寥廓”和“愆”容易写错外,其余的则并不难写。
点评:关注同音异义、同义异形词。名句名篇中的同音、同义词是出题人常设题的地方,考生要格外关注。这种同音异义、同义异形词对考生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最大的,复习时一定要高度重视。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1)而人之所以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题解析:解题策略:一、 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 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 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 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 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万顷”、“荠麦”、“幽愁”等字的书写。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用(/)为下面文段断句。(3分)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参考答案: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
枝执条/泫然流泪。
【标点】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注意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句在课文中出现过。见到曰要加冒号和引号。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