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23:08:50
1、写作题 请以“规则”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规则
鸢飞鱼跃,虫行兽奔,叶绿花开,草长萍移,日落日升,潮来潮汐,生命的舞台上,它们演绎着各异的剧情,更昭示着一个哲理:遵循自然的规则!
春去春来,一个阳光明媚走开了,可一个轮回后,又一个春光烂漫走来了。这,是自然的规则。
花谢花开,一片片娇嫩鲜艳凋落了,可一个轮回后,又一个娇美欲滴的生命崭新而至。这,是自然的规则。
卷云舒,变幻莫测的云永远会处在变动之中,你永远不知它下一刻的形态。这,是自然的规则。
大自然是奇妙的,是富于变幻的,它有着神奇的魔力,它让生机无处不在,它让活力尽显风采!生活啊,它让人们磨去棱角;生命啊,它让人们奋斗不息。大自然的美不在于它赋予人们的一切,而在于它所昭示的一个哲理:自然是有法则的,它是每一种生物都必须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营造一个和谐家园!
遵循自然规则,人类受益匪浅;
违背自然规则,人类灾难不断!
绿杨芳草,杨柳依依,美丽的森林公园,让人流连忘返。那里风景秀美,景色宜人,似乎是无法描述的描述,无法比喻的比喻,近乎于语言地平线上的一道晚霞。森林丛立,空气新鲜,让每一位游览者铭记于心,美丽,怡人……
它遵循了自然的规则,给人们带来了一个绝美的境地,似世外桃源,让人舒坦!?
一位好心的游客把一只将被大鹰叼走的小乌龟平安地送到了海里。一群乌龟出现了,一群老鹰也出现了。原来,小乌龟是“侦察兵”,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使同伴错误地以为海滩安全。不幸,招来的却是“灭顶之灾”!
它违背了自然的规则,间接地杀掉了那些小乌龟,虽是好意,却酿成严重后果……
和谐,是我们的追求;和谐,是我们的目标;和谐,是我们的动力。若要和谐,就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则。它是一切活动的准则,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循!
毛泽东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啊!只有遵循自然规则,才能营造和谐环境。
遵循自然规则,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生飘逸;
遵循自然规则,漫随天际云卷云舒,人生豁达;
遵循自然规则,去留无意潮来潮汐,人生超然!
点评:文笔生动鲜活,行文优美流畅,词汇丰富,描写细腻,议论充分,逻辑清晰,可见作者具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与独立思辨能力。比喻、排比、反问句的运用,使全篇文采斐然。
在论述过程中,使用例证法、引证法等,使得作者的观点更加令人信服。结尾处,将古诗中的句子“组合”进自己的文句中,手法新颖,文采生辉,相得益彰,令人耳目一新。
2?规则
世界始于洪荒,始于懵懂。混沌之初,万物俱为新生。事物的发展也始于此,亿万年的岁月,沧海桑田不过弹指之间,世事变迁,看似毫无章法,实则却蕴含规律,让世界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着,在看似无拘无束的世界中,自然的规则以一种无形的张力约束着事物。看不到,抓不住,却不可突破。这是生存的基本法则。
生命的起始终止,日月的更替,河流的奔腾,花朵的绽放凋落,都由无法抗衡的规律来决定,这种规则造就一种平衡。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种天然的准则,它传达着一种信息,它维持着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这种规律,也许包含着残忍、血腥的杀戮,包含着野蛮的占有,但于这些表象之下的,是生命的生生不息,自然中一系列地食物链、食物网,告诉我们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道理。这看似残酷又无人道的结论都是使生命亘古流传的真理!
一只小海龟的侦查看似是一个生命的渴望,殊不知,这是对隐藏于千万个沙穴下的生命的保障!那个帮助它的好心人也许不知道,他的这一善举,这小小的一挥手,却破坏了海龟之间的生存的维系,这层屏障如此单薄而脆弱,也许挥手之后的结果是对这一种群的极大危害。不干预自然法则,应当是人类对自然地承诺,那些恶意、乱砍乱伐、围湖造田的举动深深地破坏甚至阻断了自然的法则。平衡的破坏已让人类饱受其苦。应当及早醒悟,我们与世界,与自然的链接。清醒地认识一下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正在为一场灾难而推波助澜?
曾有报道称,有些奔赴西藏的摄影师为了拍到珍稀动物藏羚羊奔跑的画面,人为地惊吓,驱逐它们。而这样做的背面却使得许多怀孕的母藏羚羊因此而流产。使得这珍贵的种群更加脆弱。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剥夺了它们生存的权利,干扰了它们生活的平衡!
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蕴于其中,人类也是世界生命的一环,我们应当遵守这一准则。也许,那怜悯的一挥手带来的是更多的灾难;也许,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并非是冷漠,而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敬意和对这天然法则的恪守。
评析:这篇文章阐述的观点深奥而又浅显,即人类必须遵守自然的法则。这或许是作文题材料最初的本意。考生深刻理解了材料,用富于哲理的语言来诠释蕴含其中的寓意。读着这些优美流畅的话语,你会觉得考生的思想是深邃美丽的,思维是开阔灵动的,表达是颇具启发性的。他自始至终扣住了题旨,用无可争议的作文“规则”赢得了阅卷老师的认同。
本题解析:1.”规则”与发展
“规则”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条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规则”作为一种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比如,我们现行的某些教育方式与“规则”还是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2.“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规则”是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而制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的“规则”或许不再适应现在的需要,那么“规则”就应该改变或取消。“规则”在变化,社会在进步。
3.在“规则”中寻找自由
“规则”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规则”也保证了人们的自由。比如,课堂“规则”要求我们不能大声喧哗,“规则”限制了我们喧哗的自由,但是“规则”却从另一个方面给了我们自由学习、自由思考的自由。
4.循规蹈矩不等于墨守成规
有人认为循规韬矩就是墨守成规,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循规蹈矩是必要的,试想如果学生不遵守纪律,工人不遵守操作要求,那天下不就成了无政府主义了?墨守成规是要破除的,因为来源:91 考试网它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二者不能等同看待,一个要提倡,一个要破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唐代诗人王湾的名句。诗句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诗句在描绘大江日出的壮美意境中,形象地昭示出新、旧事物更替的客观辩证之理。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1925年,陶行知先生应南开中学之约,对中学生做了《学做一个人》的演说词。他说:“做一个整个的人。”他解释“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看了陶行知先生关于“整个的人”的三种要素的解释,你有什么看法、联想;对做“整个的人”你有什么经历和体会。请以“做人”为话题,针对陶行知先生演说词中的观点,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自定,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例文
说“生利”
——从一粒丸药谈起
古人在谈及药的效用时曾说:“疗民济世,莫嫌一丸之小。”的确。一颗小丸药也可能使人起死回生。而一个“小”人物也可以对社会作出贡献,甚至可能扭转历史。
陈涉不过是“迁徙之徒”,“蹑足于行伍之间”,然而他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使得强大的秦朝灰飞烟灭。当毛泽东从韶山冲走出时,有谁会料到这个农民伢子后来会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呢?至于雷锋这个小小汽车兵,当他为人民奉献自己时,也便开了一代风气之先!
可见,个人相对于社会虽然是渺小的,但绝不是微不足道的。一旦个人对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要看到,想真正做颗疗民济世的药丸,这药首先须为良药;而个人也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谈得上“生利”。
倘若毛泽东不曾对旧中国的国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怎样能救旧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然。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和过去的时代不尽不同。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大潮中,对于个人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等等。其中首要的。我以为当属思想素质。没有好的思想素质,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追求,其他的素质再好,也不可能真正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为人民尽心尽力。相反,思想素质具备了,便可以把对于理想的追求、人民的爱化为前进的动力,不断地提高各项素质。雷锋不正是这样做的吗?
要成为一粒利民益世的药丸,就必须把自己放在不断焙制、烹炼的过程中。当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时。社会会给其应有的回报。那种钻在“名利”二字中孜孜以求的人,当他们对社会作出“贡献”时,名利得失已经彻底腐蚀了他们本来的药性了。所以这些人应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切实有效地为社会“生利”。
我们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应该在这个时期重视对各项素质的培养。文化知识、身体素质自然人人都会重视。作为高中生应该明白上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我们应该按照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的
要求来培养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这样才不至于进了大学便对自己放松要求;还要注重社会实践,缩短与社会的心理差距……总之,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一个准备以自己的所学所长献身社会的未来创造者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提高自我,成为有用之才,这就是“生利”的真谛。
疗民济世,需要成千上万的“药丸”,这样才可以廓清宇宙,涤荡乾坤。疗民济世,生一丸之利!
点评
话题作文是有限制的,本次作文话题虽很宽泛,但陶行知先生的观点却是对“做人”这个话题的限制。所以,我们先要理解“整个的人”实是全面发展的人。写全面发展的人并不意味着每—个方面都写,而是要突出某一个重要之点。材料中提到“健康”的身体,那是为了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独立的思想”,是为了明辨是非;“独立的职业”,是为了“生利”,也就是为社会作出贡献。“做人”的话题,实际上有上面三个话题,我们可以择其一面写,也可以三个分话题连起来写。写成议论文,要提出明确的观点,写记叙文要叙述自己的一段经历。
例文是议论文,选取的是第三个分话题,中心是“生利”,为社会作出贡献。’文章从一粒药丸的作用说起,以药喻人,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说贡献,是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谈,很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作者紧承主旨,层层展开说理:先以古今知名的三个事例证明小人物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进而论说凡能影响社会的,在药,必是良药;在人,则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然后再推进一层,论说今习良好素质的具体含义及其形成的必要条件。
作者还就中学生的实际,提出重视素质培养的要求;并把“一丸之剥”的重要作用提高到“廓清宇宙,涤荡乾坤”的高度。
本题解析:
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实现。做人是社会人生的大问题,学会做人,知道自己应当做一个怎样的人是每个学生应当认真思考的内容,也是中学生写作必须关注的话题,命题希望学生能从小处入笔,体会做人的真谛,加深自己对社会的理解,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倘是有一颗朝露抱怨:
“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就回答它:
“你知否,
千百年的光明,
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纪伯伦
请以“朝露里的光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朝露里的光明
你是我的朝霞,哪怕你是微弱的一星光明,我仍旧视你为万千明媚。只因我知道,你定会大放异
彩。譬如亲情。大多数人的父母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他们不是天,不是地,但当孩子们的世界陷入灰暗,他们的光和热却足以照亮孩子的整个心灵;譬如爱情。他和她可能都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他并不风流倜傥,她并不沉鱼落雁,可是因爱因情,愿对彼此许下长相厮守的诺言。
有时候,我们都只是一颗朝露,渺小孤独,漂泊无依。可它圆周里闪耀着生生不息的光明。彼此就这样被温暖,被感动。
我想起那位活在传奇美国梦中的人物——克里斯·加德纳,美国当今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在人生最困难时,他和牙牙学语的儿子无家可归,甚至寄宿于地铁站洗手间。那时他在这片土地上卑微得如同尘埃,他也曾因此而失望,但他永不言弃,他一直在追求幸福。克里斯.加德纳这颗小小的朝露,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敲开了幸福之门,向世人展示他在股票经纪史上永不磨灭的光辉。
我想起那位活在历史风尘里的女子——碧玉,晋汝南王司马义的小妾。谈不上美艳,门第亦不高的她曾说过:“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而汝南王觉得为博她一笑倾其千金那是值得的。只因她就是她,不是旁人。碧玉这颗小小的朝露,终于得幸唱出一段“感郎不羞郎,回身就抱郎”的千古佳话来,终于得幸以爱情放出照耀后世的光明来。是的,再美丽的容貌对于男人来说也只是一道过眼云烟,女人的美貌于男人只是膨胀的虚荣,他们会不断地去寻找更美的别处的风景,而一个女人的才华、温柔、善良的美德,才真正是无法复制的美丽风景!
朝露里的光明,自己也许寻不见,在别人眼里却是真真切切的。
细想想,其实每个人都陷入过这般那般尴尬的境地——或是不满于家庭地位的不显赫,或者痛苦于经济条件的不优沃,或者自卑于容貌的不可人,或是自卑于学业的不出众,或是自卑于家庭的不和睦。每每这时候,人们会像纪伯伦的诗中写道的那样悲叹:“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知否,你知否?
你最美的一切如影随形。也许它是短暂的,但是你飞翔过,天空便会留下你的痕迹。你要坚定地等待,坚强地争取。你要相信自己终将以光明示众。你更应相信,这世上会有人,哪怕只有一个人,愿在有生之年,得见你那万丈光芒。
如同诗中最后所写的:“千百年的光明,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本题解析:纪伯伦的这几句诗,充满哲学意味。诗歌以问答的形式,通过写朝露中闪耀着光明,揭示出平凡与伟大的辩证统一关系,而 “一颗”、“朝”,与“千百年”对比,也体现了短暂与永恒(长久)间的辩证关系。
“朝露里的光明”是一个富有寓意的命题。“朝露”、“光明”,都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指。“里”字传达出两者的关联,朝露里有光明,平凡处存伟大,短暂里亦有永恒,彼此互相关联。可以据此展开多元的理解。例如:再平凡渺小的个体,也都可以获得生活的眷顾,在内心深处接受阳光雨露的润泽,从而拥有精神的明亮与喜悦,让生命焕发熠熠光彩;再短暂的人生,也可以活得有价值、有意义,释放出自己耀目的光辉,闪烁人性的光芒;不要悲叹命运的不公,不要妄自菲薄,只要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也是一个成功者。类似这样侧重自我体认的立意也应看作符合题意。如能做有深度的考察与思索,表达出辩证统一的关系当然更好。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4年春节,各大城市再现裸辞潮。裸辞是指员工在没找到下家时不计后果、不想退路的一种辞职方式。的确,一部分人通过裸辞、再入职的选择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工作,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更多人却因缺少长远的职业规划,生活较以前没有明显改观;部分辞职者事后坦言:裸辞的选择不够理智,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只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加之对将来的期望值过高,反倒让自己更加窘迫。
材料带给你哪些感受?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
2014年春节,各大城市再现裸辞潮。有的人裸辞后发展更好,更多人没有改观,甚至让自己变得更加窘迫。可见,生活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生活需要清醒,需要我们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用清醒的头脑去拨开迷雾,感悟真谛。
鲍叔牙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深知自己的能力不及管仲,所以他放着宰相的宝座不坐,去推荐自己的朋友管仲做宰相,使得齐国“鱼盐便利,兵强国盛”,使得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鲍叔牙虽然不做宰相,但也没有选择裸辞,而是选择了适合自己才能的职位,为齐国的强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样开创出了一番值得称道的事业。
原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在青年时期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歌唱团,并被录取。可是,他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最终裸辞,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新的人生道路。他拿起了战斗的笔,努力地经营着自己的文学大厦……如果高尔基他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为自己的文学梦去奋斗,那么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多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了一位文学巨匠。
裸辞还是不裸辞,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否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哪里!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溪而赋诗”,陶渊明逍遥而快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自在而清闲。面对现实,他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他选择裸辞,放弃官场名利。息隐蒿莱,这是伟人们在血雨腥风里清醒后的选择,是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让他的生命变得如夏花般绚美。
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是甘露也是剪刀,它能够让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生机。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伤痛,清醒的人需要忍辱负重的气概,需要毁誉不悲的胸怀,需要直面鲜血的豪迈,所以,敢于清醒认识自己的人也是坚强的人。
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才会知道应不应该裸辞。工作不适合自己,就要像陶渊明、高尔基一样,坚决裸辞,去开创适合自己的事业;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就要像鲍叔牙一样,不必裸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同样能做出自己独特的业绩。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着你的未来方向,是你行动的指南针!
点评:文章超越裸辞还是不裸辞的表象,提出“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这个本质观点,通过鲍叔牙、高尔基、陶渊明等中外事例,充分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本题解析:角度有三:1.一部分人裸辞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工作,实现了自身的发展;2.更多人因缺少职业规划,没有明显改观;3.部分辞职者事后坦言:裸辞的选择不够理智,反倒让自己更加窘迫。选择哪个都可以。立意参考:1、自身的发展需要勇敢选择,要有魄力。2、个人的发展需要有规划、需要提前准备。3、目标明确才能避免冲动或盲从。4、对自己、对现实要有清醒认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