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22:23:25
1、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或叙事抒情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
2、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
痴迷:深深地迷恋。(《现代汉语词典》)
试以“痴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读完后,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读后感,要求所写文章必须以所读材料为基础,有真情实感,有思想内涵。(60分)。
1.一个几千平方米的高大建筑里,里面很空旷,平放着六个笼子,每个笼子里都有一只萎靡的黑熊。奇怪的是它们身上都箍着一个明晃晃的像兜肚的东西。老张告诉我,“这是取胆汁用的,现在的熊胆汁价格是每克300元。”他带我来到第一个笼子跟前,打手势告诉我:“采胆汁开始了。”我看见两个彪悍的工人麻利地左右绑好熊躯,在那刚兜肚两侧各拉起一条粗大的绳子,经过一个特制的滑轮,齐喊了声“嗨!”只见熊身上的钢兜肚渐渐地收缩着收缩着。突然,熊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吼喊:“呜……!”那简直不是吼叫啊,那是变了形状的凄哭。它拼命仰着头痛苦地瞪圆了眼睛,四个粗大的掌子在有限的空间蹬抓着地面,发出“滋拉滋拉”地刺耳声。瞬间,那腹下的钢管里“滴答、滴答”地流出了碧绿色的液体。操作工人又慢慢松开绳子,接着拉起下一个回合,又是一阵声嘶力竭的嚎叫。我看到熊的眼泪瞬时淌下来,它竟然也像人一样咬紧了牙齿,躬起了身体去承受着无休止的痛苦。好悲惨的一幕啊,我不忍再看,扭头走开了。此时,我才明白,夜里那些悲叫是这些带着伤痛的熊,在难挨的暮色里发出的呻吟啊。
老张跟我到门口,我声音颤抖地质问他:“你们还有人性么?它们可都是生命啊!”老张淡淡地说道:“没办法,我们干的就是这样的活啊。”情绪稍定,我无奈地问他:“多长时间采一次胆汁?”他回答道:“那要看情况了,胆汁多的一天两次,少的最迟两天要一次,一般一个熊年产胆粉2000克,可以采10年。”我的心战栗了,一天两次,10年,这是个什么样的魔鬼数字啊,也就是说,这样欲死的折磨每天都要进行两次,要在这样欲生不能的刑法里忍受10年,7200次剜心剔骨,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
我提出要回去。老张说:“一会要对小熊手术,这个关键时刻你可不能走,你代表刘总,你走了,出了事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我只好跟他又回到了熊房。在他的招呼下,四个彪悍的工人围拢到了小熊跟前,用铁链子紧紧地捆绑起那只小熊。小熊惊恐地望着大家,当它的眼神看到我时,顿时一亮,哀求地望着我。我的眼睛湿润了。此时,它竟然“扑通”一声向我跪了下来,是四个蹄子同时跪下……老张挥挥手,命令手术开始。小熊失望地朝着屋顶长嚎,其实那是放声大哭。“呜……”那声音惨极了,失望极了,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从未听过的震撼心灵的呼喊,它简直就是用人类的语言呼喊出来的一个“妈”字,就连那些刽子手般的工人也为之一震。就在此时,一个令人异常震撼的情景出现了。只见笼子里的一只大熊嘶叫了一声,竟然用那巨掌一点点地撑开了拇指般粗的铁笼子,蹦了出来。吓得那些工人四下逃窜,我顿时呆住了,脚下像生了铅,一步也移动不得。可大熊没有理会我的存在,飞快地蹦到了小熊的跟前,用那笨拙的巨掌去解那粗粗的链子,可怎么也解不开。它只好亲吻着小熊,勉强地把它依偎在自己的怀里,用舌头慈爱地舔去小熊脸上的泪水,哼哼叫着去抚慰自己亲爱的孩子。小熊也像在连连叫着妈妈,“呜呜”地呜咽着,求妈妈救救自己。
突然,大熊狂叫着,用自己的巨掌狠狠地掐住小熊的脖子,吼叫着用尽力气掐着,掐着……直到小熊的身体软绵绵地倒下来,它才松开了自己的巨掌。它看着已经死去的孩子,它呜咽着,哀嚎着,仿佛在喊:“孩子啊,妈妈救不了你,但你再不会去受罪了,妈妈对不起你啊!”它先是撕咬着自己的毛发,接着一把拽下了身上的钢兜肚,那钢管带着半个胆囊飞了出去。肚子上的毛皮顿时被鲜血染红了,汩汩地流淌着殷红的赤丹。只见它大叫一声,疯了似的向墙壁撞去,“砰!” 墙壁轰然倒塌了。
我麻木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这个熊房的。
2.史怀哲是一位听命于自然呼唤的人,他在《敬畏生命理论的产生及其对我们文化的意义》一文中讲述了童年的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个春天的早晨,他被他的同学拉去打鸟,但给弹弓装上小石头并拉紧之后,却无法瞄准小鸟,有一个神秘的命令来自内心深处,“我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小鸟,它是一条生命。绝不能伤害它,于是,扔下弹弓,惊走了鸟儿。”作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的一生似乎都在不断重演着儿时的选择,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选择:是举起“弹弓”,学会杀戮,还是扔下“弹弓”,劝善与行善。30岁那年,他由神学改习医学,并告别奢华拜物的欧洲,到贫瘠清苦的非洲丛林,为当地土著服务了60年。人们在追忆他的生命意义时,常常描述为“心地纯粹”“无私奉献”“永恒之爱”。将他的价值定格在体验、创造一种道德的生活。史怀哲是一位有着博大精神生活的人,他也是一位有着坚定理念的人,他毕生的理念是“敬畏生命”,并将它铸造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公德。
另一位伟大的素食主义者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素食者所导致性情上的改变和净化,对人类都有相当好的利益,所以素食对人类很吉祥”。爱因斯坦曾专门写过一篇叫《质朴的伟大》的文章称赞史怀哲医生,在文章的开篇中爱因斯坦写道:“像阿尔贝特·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对善和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而他又有幸具有极为健壮的体格,这给人的印象就更为深刻了。使史怀哲感到欣慰的是,他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符合其天性的一切。健壮的体格要求直接行动,这使他抵制了悲观主义听天由命的倦怠。本来,史怀哲的道德敏感性会使他陷于这种倦怠之中。因此,尽管有当代加于每个敏感的种种失望,史怀哲还是成功地保持了他的乐天的、肯定生活的本性。”
史怀哲之受人尊敬,是在于他把作为人道主义的爱和悲悯,敞开给了我们周围生存着的所有生命。他有着一颗“无缘大慈”和“同体大悲”之心。这正是古今中外一切圣者的共同特征。对于史怀哲来说,无条件的爱和仁慈正是其作为一个生命的意义之所在。他说:“我的生命对我来说充满了意义,我身旁的这些生命一定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果我要别人尊重我的生命,那么我也必须尊重其他的生命。道德观在西方世界一直就仅限于人与人之间,这是非常狭隘的。我们应该要有无界限的道德观,包括对动物也一样。”
4、写作题 我的眼睛和耳朵,是为认识别人、倾听别人;我的脚,是为走近别人;我的手,是为帮助别人、牵引别人;我的脑子,是为造福别人;我的心,是为体贴别人、爱别人……说真的,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
是啊,“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单独生存,没有谁能离得开别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又该怎样对待别人呢?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对待自己,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呢?请以“自己与别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杜运燮《光和影》有删节)
这些诗句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