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8-25 22:20: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题目:生活的提醒。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例文]?
生活的提醒
盈盈月光,灼灼红叶,萋萋芳草,徐徐微风,把我们编织在一个如诗似画的世界花园中,有蝶飞燕啾,鸟唱虫鸣;有青梅独放,百花争妍。生活多么美好,它不仅给我们心灵的愉悦,而且给我们心智的启迪,使人终生受益。
生活是一部厚实的生命之书,它光彩的扉页上,写满了激荡生命热情的诗行:假如生命是一艘航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你要扬起高高的风帆,向着未知的领域前进!假如生命是一只雄鹰,不要徘徊,也不要在低空中盘旋,你要奋击强劲的羽翼,向着更高的蓝天飞翔。
生活是一部复音的六弦琴,用手指轻轻一拨,它便会奏出一首富有哲理的琴曲:你不能把你自己当作块松散的泥土,让别人把你踩成一条路;你不能把你自己当作一团飘忽的柳絮,让风儿把你吹得天翻地覆;你不能把你自己当一个陈列的模具,让别人的眼光在你身上飘来荡去;你不能把你自己当作一颗沙粒,永远被覆盖在黄沙之下;你应该成为一粒珍珠,闪亮在众人的面前;你应该成为腾飞的巨龙,遨游于天际之间;你应该成为喷薄的火焰,燃烧成灿烂的霞光!
生活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只有波涛滚滚的江河,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和美丽;只有奋斗搏击的生活,才能创造出绚丽多彩的人生;只有经历了失败和挫折,才能走向成功和辉煌;只有经历了失去的痛苦,你才会懂得拥有的珍贵;只有经历了峭石的磨砺,你才能铸成锋利的宝剑,才能直劈阻挡你前进的山峰、顽石。
有人说生活是一杯自酿的酒,是甜是苦都得把它喝下去;有人说生活是一出自演的戏,是好是坏,都得把它演下去;而生活本身亲自告诉我:生活是你手中的一支万花筒,它的颜色由你去支配,你自己才是生活的主宰者,你自己才是你命运的主宰者……
[点评]文章开头着力描写一个美丽的生活图景,开篇造势,有先声夺人之妙;主体部分连用三个比喻——生活是一部厚实的生命之书,生活是一部复音的六弦,生活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揭示生活给人的启示;结尾又将生活比喻为“万花筒”,而它的色彩由生活的主人来支配,形象而富有哲思。


本题解析:“生活的提醒”是一个生活化的话题,它引导考生在思考生活中领悟人生的真相,树立生活的信心,享受生活的乐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万花筒,给人的提醒也是精彩纷呈的:生活教我们求真,向善;生活给我们信心、勇气;生活使我们坚强,勇敢;生活让我们丰富,充实……考生宜从原生态的生活入手,在生动的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升发感悟,抽绎哲理,启人深思,教人明理。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2010年9月,两名赤裸上身的男子在嘈杂、凌乱的屋子里翻唱汪峰的《春天里》。沙哑沧桑的声音让这段视频走红网络,网络转载破两百万。“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很多网友都被他们的经历和歌声中的苍凉所触动。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有过相似或者类似的经历,“旭日阳刚”的执著是他们所没能坚持的,“旭日阳刚”的今天是他们曾经向往的。在鼓励、支持“旭日阳刚”的同时,很多人都在找寻、激励着自己继续追求自己的“春天”。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天”,也生活在自己的“春天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 请以“活在春天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有关的经历或对此的看法,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断臂的维纳斯吸引了很多人的观赏,也吸引了无数好事者。这些好事者,他们提出了种种奇思妙想,要给维纳斯续上断臂。然而,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二:有一次,记者问球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他回答:“是的,我从来不掉眼泪。”记者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眼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请以“真实之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对提供的多则材料,可采取“聚集”的方式,寻找其共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立意。维纳斯的断臂是一个事实,已得到了人们艺术上的共识,任何“续臂”都只能是矫揉造作,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美”赖以存在的基础。球星为显示自己的英雄形象,宣称从不流眼泪,这显然不符合常情,是一种虚饰。因此记者劝他也不妨流一次眼泪,做一次真正的人、活生生的人,这样有血有肉,更能给人以男子汉的形象。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即是:美是真实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可论述真实与美的关系,可联系生活,论述人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更美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60分):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例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
曾几何时,“我不相信”的北岛在自己精神的土地上耕种、质疑;曾几何时,“面朝大海”的海子在自己灵魂的土地上耕种、渴望;曾几何时,“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自己思想的土地上耕种、呐喊!
再看当下的中国文坛,是否还有人在耕种“自己”的土地?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作家不敢正视这个社会,甚至不敢仰视、斜视这个社会。”当民族的危难已殆散,当文革的动荡已淡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却悲哀地发现太多的文人无法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当今文坛,似乎弥漫着“文化”的韵味;有些人习惯了写一些性灵散文愉悦大众,习惯了配制一点“文化快餐”以赚取口腹之需,对于社会敏感的话题,不敢正视,甚至不敢仰视、斜视。他们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于是只能学学陶潜,打着“文化” 的旗号,“采菊东篱下”,优哉游哉。是的,陶冶情操的文章固然需要,然而为何很少有人像鲁迅那样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剖析“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大众“疗救的注意”?
两岁女童小悦悦被无情的车轮碾过,无助地躺在那儿,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却无一伸出援手,最终一位拾荒阿姨将小悦悦抱到路边。悲哀啊,18比1的冰冷数字昭示着人情的冷漠!为什么?民众道德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作家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叩问民众良知的文章是否也应该写写了?是否也应该“放出眼光”、拿出勇气耕种属于自己的真实思想的土地?
中国文坛的弊病,主要体现在思想与文化独立性的缺失!
记得有一位张口即“之乎者也”以思辨著称的专家,动辄说“西方某某著作支撑起我的精神世界”。呜呼,“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一个人的精神靠非本民族的著作支撑,这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悲哀!还有一篇报道,某天才自幼在英国读书,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并称“读完大英博物馆的所有藏书”是完成理想的第一步。悲哉,中国第一位“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竟只读外国文学,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他可懂得分毫?再看看现今的文化市场,舶来品充斥:肯德基之类的快餐文化正在吞噬传统的饮食文化,摇滚布鲁斯的节奏震断了古琴弦,歌剧比京剧更受欢迎,甚至屈原和西施都戴上了高丽人的帽子……
我们五千年厚重文化的土地上,耕种的可是我们自己思想、文化的种子?
诚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必需的,然而为何异邦文化充斥中国市场,为何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渐隐没?
该好好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了!
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以韩寒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毫不避讳地表达着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周杰伦的《青花瓷》引发了一阵“中国风”;国家规定了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是的,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警醒,并尝试着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
是的,我们需要耕种的是自己的思想土地,需要传承的是自己的民族文化!只因我们对自己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点 评】
本文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论据典型,观点发人深省。作者纵横议论,破立结合,表达了自己的忧思。是的,耕种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地,责无旁贷!独立的思想,围绕某一个问题深入探究,进行比较分析,是值得我们作文时借鉴的
人生不必管的五件事(美文赏读)
(文/王学富)
人生有五样事情,我们不必去管。
父?母
第一件事,父母,是谁生了我们,我们不必管。
这事我们管不了。存在主义哲学家如海德格尔说,我们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要不要来,没有人事先征求过我们的意见。我们一出生,就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来了!哪怕发现情况不妙,不管我们多不情愿,也回不去了。于是,跟世界初遇时,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哭!
睁开眼睛,看到父母,不管他们是美的、丑的,都是父母。这,我们没法选择,不必去管。再大一些,等我们懂得一点世故,再看父母,他们或富有,或贫穷,或显赫,或平凡,我们没法改变,不必去管。
以后的人生,我们会一次次审视自己的父母,他们或是健康的,或是疾病;或是受教育高,或是没受过教育;或是温和,或是严厉甚至粗暴;或是能表达爱意,或是沉默寡言,以及其他所有方面,我们可能有诸多不满意,但这些都是无法改变、无法选择的事实,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接受这样的事实。
长?相
第二件事,长相,我们的长相,不必去管。
每个人都爱美,很想自己长得美,有这样的想法不是问题。但我们生成什么样,基本上就是那样。就像一辆车,我们可以做维修和保养,但不要指望它大的改观。长相只是人的外包装,好的商品总是更注重自身的品质。
有这样的人,一直盯着长相不放,以为长相好了,一切都好了,长相差些,一切都完了。一个人小时候这样想,还说得过去,因为还没长大呀。青春期过了,二十多岁了,还这样想,并且一直这样想下去,结果不是长相“完了”,可能是他的整个人生都“完了”。道理还是得听一点的:长相不等于人,长相好看,不代表人生精彩。君不见,活得精彩的人,什么长相都有。
往?事
第三件事,往事,过去发生的事,不必去管。
一件事情发生了,就变成不可改变的了。不可改变性,是过去之事的属性。古希腊有哲人说,神也改变不了过去。我曾以为,人性里有一个虚妄,就是想做神。但在这件事上,人不只是想变成神,而是想高于神。因为,改变过去是神都做不了的事,人却想要去做,如果做不到,还会不依不饶。一件事情发生之后,神接受了,说,我改变不了;人却不接受,说,怎么可以发生这样的事?他这样说,并不是在提问或思考,而是在表达一种“不接受”的态度。我只能说:怎么就不可以发生这样的事?
那天,我看到一个小孩在院子里玩玩具。一不小心,玩具掉在地上,摔碎了。小孩哇哇大哭,一边哭一边抗议:我不要它摔碎,我就是不要它摔碎。
生活难免有各样的破碎,人难免会为人生的破碎而伤心。当生活中发生大大小小的破碎之时,我看到许多成人,他们的反应如同幼儿一样:坐在人生旅途的路边哇哇大哭,反复说“我不要这样!”实际上,他们只是恐惧,或者想逃避。
别人的想法
第四件事,别人的想法,不必去管,这也是管不了的。
我们从小长大,总有人对我们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我们太想别人对我们有好看法,太害怕别人对我们有不好的看法,以致我们说话做事,太在意别人怎么想,反而不去管自己怎么想。
这太亏了。岂不知,我们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收集一千个别人的想法,还是不敢动手去做,反而变得更加惶惑了。还不如有一个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去做成一件事。做错了,也不要紧,因为在犯错的地方,我们会收获经验,而罗杰斯说,个人的直接经验,是最高的权威,高于圣人的话语,高于先知的预言。
有一个典故叫“筑舍道旁,三年不成”,说的是一个人要在路边盖房子,他每天都向路过的人征求意见,结果三年过去了,房子也没有盖起来。有人这样看,有人那样看,哪能管得了?哪能顾得全?还不如我们时时问自己:我是怎么想的?我该怎么做?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可以把事情做成了。这时,我们发现,许多过往的路人聚集到盖起来的房子前,对我们表达了好的看法。由此我们知道,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只去询问别人的想法,跟着别人的想法跑来跑去,不过是捕风捉影,最后成了竹篮打水。事实上,从头到尾,我们怎么想,我们怎么做,一直在影响着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跟在别人后面久了,也做不成别人,反而找不到自己。
老天爷的事情
第五件事,老天爷的事情,不必去管。
有些事情,超过人类的能力,我们无法左右,因此,古语说“尽人事,听天命”。
老天爷的事情,我们管不了。接受这一点,不是出于无奈,反而是一种境界,一种道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我们有一种直面的精神,去面对我们是能力有限的人,去摆脱人性里虚妄的羁绊。
古代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挑着卖油的担子在路上走,担子两头挂了许多油瓶。他走着的时候,担子一头有一只油瓶在他身后掉了下来,在地上打碎了,他头也不回,继续赶路。路人见了觉得奇怪,问之。他回答说:已经碎了,何必去管!据说,当天恰有一个官员路过,看到这一幕,觉得这是个人才,便推举他去做官,果然政绩斐然。
人生有许多事情需要去管,不必在管不了的事情上花费心思和精力。那些能够想到这一点,并且这样去做的人,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题解析:本题命题意图是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负责任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耕种自己的土地”采
用了比喻的手法。审题时,要牢牢把握“耕种”一词,“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
态度,要有一种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自己的”
则强调个体、个性。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
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60分)
以“高中初记”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800字左右,感情真实,不得抄裘。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个题目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易写,可从这些角度去立意: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感悟,对高中生活的喜爱,对人生的思考都行。内容上可以写这些:报志愿、报名时候的一些事情想法,开学前的等待,军训生活,开学教育,学习生活,与新同学、老师的交往、相处。要明确记叙的四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点评:记叙文的写作, “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对草地气候变化的情境描写,《小桔灯》中对小姑娘家境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