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时间:2017-08-25 22:01: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许多方面也和木匠的工艺原理一样,请以“留一条缝隙”为话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生命的空隙
生命如同一张弓,我们踩踏着它们,奔往各自的彼岸。但也别忘记,给你的弓弦放松一下,否则它会断裂的。?
朋友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章。我们都企盼着拥有真挚的友情。但我们常常也会忽略朋友间的玄妙。拥有朋友,并不是说永生相伴,时刻相依,我们也需要给朋友空间。他有他的生活,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始终将朋友禁锢在自己身旁,那么终有一天朋友也会悄然离开,留下一个伶俜的你。难道忘记了三国时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寻到了刘皇叔,但在他的背后是曹操对英雄的尊重,给云长留下了一道缝隙,同时也为自己在华容道上留下了一道生命缝!?
情爱亦为生命中绚丽的一节。品读那“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凄苦,那是怎样一个“悲”字!但它美,美得撕心裂肺,每得荡气回肠。纵然它没有缠绵的过程,纵然它要相隔千里,但这段情却如麻一般,剪不断,理还乱。设想如果没有银河那一道缝隙,没有缝隙的阻挡,那相思之情又怎会流传至今?正所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给情爱一道缝隙,让它在缝隙中滋长!?
亲人是生命中最真挚的一页。在共同的血液里,我们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一起看过多少次的日升日落,花开花谢。我们常常在一起,以至我们之间彼此过于熟悉,连扎针的缝隙都未曾留下。于是冲突拥挤也时常在我们和亲人之间发生。或许你的一句话刺痛了亲人的伤口,或许你的一句话道出了亲人的难堪甚至隐私。你也许并非有意,但你们实在太了解。因此在我们交流亲情的时候,别忘了也给亲情留下一道缝隙。给亲人们留下他们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其中享受一下独处的自由,欣赏一下没有你的风景。?
张爱玲说:“生命是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多么的悲凉与无奈。可正是这生命之缝中的虱子,给了生命别样的滋味。虽然有些苦,但决不平淡。?
生命,并非填塞得很满才叫充实,有时那叫凝滞,生命需要一道缝隙,让沸腾的血液畅流无阻!


本题解析:如何确定“缝隙”这个喻体所蕴涵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缝隙”的含义,木匠和装修师傅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它表面上不完美,其实作用巨大——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换句话说,缝隙这种细微的不完美其实是为了保持整体的完美。?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该比喻的是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现象)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许多方面?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意义)留足空间,避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方法)人与人之间,尊重“留下一道缝隙”应该注意什么?(告诫)该疏则疏,恰到好处如此一问,思路定然豁然开朗。材料中要求“美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做人和处事,如果事事工于算计,利害当头,互不相让,凡事追求“团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立意:1、写文章时可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要太完满,(对此类作品的赏析)。由此想到艺术创作。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的宽容,为自己留后路。?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4、给异于己者留缝隙,可形成文化的兼容。5、环境保护,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6、那么,文化的互相尊重和融合呢?7、凡事要留回旋的余地。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语言运用题  下面五个句子中四个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分)
①《物权法》一出台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因为它加快了人们对个人财产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个人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②针对当前医药市场价格混乱,近日国家卫生部门与商业管理部门联合发布了药品限价通知,要求各药品生产厂家与销售商家共同遵守。
③日前,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这家建筑公司的农民工终于拿到了工资和补助金4万多元,高高兴兴地踏上了返回家乡的路。
④上海世博会刚刚落幕,华特·迪斯尼公司就与上海申迪集团签署了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启动。
⑤在刚刚召开的农村工,t会议上,市政府明确提出要落实中央有关农村工作的政策,要努力做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序号
修?改
?
?
?
?
?
?
?
?


参考答案:
序号
修改后内容

把句中“加快”改为“强化”。

在“价格混乱”后加上“的现象”或“的局面”。

把“工资和补助金4万多元”改为“工资和补助金共4万多元”。

把句中“努力”改为“实现”。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4分。每小题1分)。①属于搭配不当②属于成分残缺③属于成分残缺
⑤属于搭配不当。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似乎不及
万紫千红美丽;“独挡一面”诚然神勇,似乎不如众志成城
牢固。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似乎离不开“独处”;世界
需要沟通交融,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花间一壶酒,独
酌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
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
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寂寞的清福(学生例文)
时下的年轻人总是习惯说着一句话:拒绝孤独。于是他们欢乐时总愿与人共享,悲伤时也定要向人倾吐。即便到了夜深人静之时,也还要打开电脑,和网友聊上几句,算是排解一下独自一人的失落感。忽然间,仿佛所有人都罹患了“惧怕寂寞”的病症。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抵是不愿忍受独自一人时的空虚的吧。但也有人偏偏就享受孤独。几年前读到卢梭,他曾说自己最爱寂寞。寂寞之时,他可以屏气凝神,思考人生问题,甚至听到上帝的声音。当时我总觉得卢梭这人多少有些神经质,竟然更乐于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到了后来,又读到一首诗。诗中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不知怎的,我一下子便爱上了这首诗。有人说,它表达了一种不为人知的寂寞。的确如此,细细的雨丝打下来,微冷的凉意使人的心忽地安静下来。再看着花瓣飘零,便自然而然地使人觉得这世界静的只剩一人。它的诗意,是来自那份寂寞。
于是我意识到,现在我们身边之所以少了些诗意,也许就是因为少了这份寂寞吧!正是现在的社会给了我们无论相隔多远也能够保持联系的机会,才让我们丧失了这种独处时才能静享的诗意。因为没有了多余的空间,所以少了距离产生的美感。这就仿佛是一种讽刺:发达的科技为人与人之间拉近了距离,人们却反而不懂得如何在彼此之间留下一些空白。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难道就真的排遣掉这份孤独了么?学生们在生日派对上的狂欢,上班族夜间在KTV的纵声高歌,夜猫子们上网熬夜聊天,这些真正为他们去走孤独了么?也许并没有,他们时刻想要人陪伴的心情,只是为这灯红酒绿的世界平添了几分喧嚣。人们摆脱了形式上的孤独,却未能填补心灵上的空洞,他们从这浮躁的社会中,只得到了空虚。
这时,我觉得自己似乎能够理解卢梭喜爱寂寞的原因。这就如同诗人在寂寞时写出了优美的诗句,音乐家在寂寞时谱出了清丽的音符,让自己处于寂寞之中,心就能彻底的安静下来,静得你可以察觉自然的气息,静得你能够仔细体味人们之间微妙的距离而带来的无限美感。真正的寂寞,是可以填补空虚的心灵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享受了孤独,于是获得了自在。因此,何不接受孤独呢?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说,它所带来的寂寞,不正是一种清福?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全国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某大学MBA复试现场。每组6人,淘汰4人。我们组有4人是名校高材生,学生小李和一位来自名不见经传的院校的安徽考生小王。面试题中有一道自由发挥题。4位高才生轮番用纯熟的英语侃侃而谈,把小李和安徽考生小王恰到好处地晾在答题之外。终于逮着一个机会,小李插了进去。无意间他瞥见小王满头大汗,嘴唇开合却吐不出音来。小李本可以视而不见,但他改变了主意,竞争虽是残酷的,却也应公平地给每个求学者以机会。小李对小王说:你呢,怎么看待我的这个观点?小王充满感激地望了小李一眼,接过了话题。
结果,小李被录取了。一次课间,小李真诚地感谢授课老师,他曾是主考。老师笑笑说:“其实你该谢你自己。在那么多的优秀考生中,我们一致同意给你面试高分,因为只有你在残酷的竞争中给对手以帮助,而这样的人是不该被淘汰的。”?
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例文1?为他人点亮一盏心灯
人类心中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它让这个本来阴晦的世界充满阳光。它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那盏用来照亮他人心灵的灯。点亮它并让它熊熊燃烧,这个世界便拥有一个亮丽的天空。
在他人最无助的时候拉他一把,就无异于重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位面试高分者,也许并没有侃侃而谈的名校高才生的实力,可他竟能在于他来说人生的重要关头用宽容让安徽考生重拾了信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他有了并不意外的回报。心灯的点燃,照亮了他人的世界,也让自己光彩夺目。点亮心灯,在拯救他人的同时,也就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二战时期,盟军司令在一次去开会的途中,亲自驱车把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送到了医院。因为临时改变了路线,使他避免了狙击手的暗杀。同样的是,一位连长为了救自己的战友,意外地免于敌人炮弹的轰炸。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可敬的,也是幸运的。心灯点亮了别人可能黯淡的生命,自己的人生也就熠熠生辉了。真正的心灯啊,它是一种爱的大悲悯,情的高品位,拥有了它,生命之泉清澈常新。
我还要说,心灯的照亮,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它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幽光。一人一事的时候,心灯的照亮不仅仅会照明了某一个人,还要影响了周围,许多的暗夜也跟着被照明了,世界渴望与每一盏心灯同行。
我是一个从乡村、从困顿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不止一次地,我被认识或不认识我的人扶持,心灯的温暖,是那样真切地照亮了我的不幸而又有幸的人生。
冉?阿让,这个很多人都熟悉不过的人物。被他心灯照亮过的不仅仅有为女儿而牺牲的芳汀、失去人间亲情的珂赛特、浴血街垒战的马吕斯、重压于马车底下的割风------还有跨越世纪的几代人。他的心灯驱除了黑暗与无助,尽管他自己却长时间生活在黑暗里。他爱别人,别人也爱他,他是幸福的,而一切幸福都源于无私的给予。
回望我们的这个世界,有着太多暴力、毒品、甚至战争,我看见了烽火连天的中东,流离失所的乡民辗转于枪弹的攒射------点亮心灯吧,一个人的呼喊当然微弱,千万万人的呢?驱除你这黑夜,世界需要光明。
【点评】文章说理透彻,富有文彩,举例丰富,且标题运用比喻,富有吸引力。
例文2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如果你是盲人,如果你恰好在漆黑的夜里走,你会为别人打上一盏灯笼吗?
也许你会不屑:盲人何须灯笼!可是你想过没有,正是这漆黑夜中的灯笼,使别人看清了路,看到了你,避免相撞。
盲人的举手之劳,在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避开了自己的不幸。
没有当初那无心的插柳,哪来现在的绿树垂阴?
在美国的辛辛那提,一位男士资助了一个小男孩两美元,供其买书。三十年后,在一场航海事故中,这位男士以及整个游轮的乘客最终被透船长所救,这个船长就是当初的小男孩。船长当初的资助绝对没有想到回报什么,可是,在偶然之中,他却得到了意外的回报。帮助别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帮助了自己。
朋友,是你播下的友爱、温情的种子,就会发芽、成长;是你帮助过的人、温暖过的人,最终也会令你受益无穷。
曾经在英国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走投无路的男子口袋里揣着枪,埋伏在路边想要抢劫。一个小女孩满面笑容地向其跑了过去,递上了一只气球,并说:“圣诞快乐”!那男子遂打消了抢劫的念头,决定重新开始。一颗纯洁的心,无意中拯救了一个堕落的灵魂。可以想见那小女孩的目光一定清澈而诚挚,话语一定温暖而甜蜜,在霎那间改变了他的主意。小手掌传来的温度拨开了浓重的乌云,让阳光射到了他的心里——有多久没有好好感受阳光了!小女孩把自己圣诞节的欢乐传递给他人,自己得到了快乐,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祝福能打消一个犯罪的念头。
当然,在你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时,可能并未想到以后将带给你的好处。是的,只有纯粹的温暖才能温暖人心,只有用真诚的情感才能感动他人,那种被金钱和利益包裹着的所谓帮助,只会引人厌恶而已。
报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不慎溺水的游客,请求岸上路人的帮助。一过路人开口要价五百元,答应了才救人。这难道就是新世纪的见义勇为?见死不救还趁火打劫,这与我们社会提倡的道德风尚格格不入。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让金钱与利益扭曲了道德观的卑怯灵魂。真正的助人者,是通过帮助别人,来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真英雄。他们不思回报,人格的完善就是最高的境界。
无限芬芳落尽,惟有绿树依然。因为它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也渐渐地壮大着自己。朋友,你可曾不图回报地帮助别人?如果没有,下次请你能大方地伸出你的手,用一颗真诚的善良的心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帮助的不仅仅是别人,也包括你自己。
【点评】感情真挚,抒发内心的感受,线索分明,层次分明,结构突出,语言分析较透彻。


本题解析:
本材料作文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因此,考生在构思及写作时应该围绕对材料中小李、小王和另外两个名校高材生行为的判定,尤其应该重点分析小李的行为,他是材料叙述的重点,材料中的其他人物是为突出小李服务的;考生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考生备考此题,具有较大意义。
【名人言论】
1、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2、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3、当你把你的产业给人,那只算给了一点。当你以身布施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施与。
——纪伯伦【黎巴嫩】
4、更需要的是给予,不是接受;因为爱是一个流浪者,他能使他的花朵在道旁的泥土里蓬勃焕发,却不容易叫它们在会客室中的水晶瓶里尽情开放。
——泰戈尔【印】
5、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自己,那么他一生里,伤心的事情一定比快乐的事情来得多。
------马明?西比利亚克
6、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巴金?
7、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巴尔德斯
8年轻时,我的生命有如一朵花——当春天的轻风来到她的面前乞讨时,从她的丰盛中飘落一两片花瓣,她从未感到这是损失。?——泰戈尔《采果集》
9、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 卡耐基
10、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最新素材】
1.温家宝捐1万元现金救助白血病患儿感动网友
2月16日下午2时49分,温家宝总理结束在天津的调研准备乘火车返京时,偶遇一位无钱治病的白血病患儿,当即出手相助。记者获悉,昨天上午,国务院办公室工作人员专门来医院探望李瑞,将募捐的1.5万元现金交给李贵树夫妇。其中,温总理捐了1万元现金。
今天上午,记者再次与李贵树夫妇取得联系。经历了昨天下午10多家媒体记者的轮番采访,他们显得有些疲惫,但脸上仍不时露出兴奋笑容。李贵树说自己实在太高兴了,但一时还想不起怎么报答政府和社会,很想写封信感谢总理,“也还没想好写些什么”。
“事虽然不大,但却反映了温总理民比天大,敬畏民生的崇高思想境界。”“温总理爱民如子。这感人的一幕虽然短暂,但足以让我们为之感动。”记者浏览人民网、凤凰网等各大网站看到,有关温总理火车站偶遇白血病患儿一事,均被放置在网页显眼位置。网友们纷纷跟帖,盛赞总理举动。
2、09年2月16日清晨不到5时,一辆伊兰特出租车静静驶出北京安华西里一区。5时刚过,车静静地停在了安华里三区的一幢楼前。73岁的李世贤大妈亲热地跟司机打着招呼,司机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大妈坐到车里,情形就像一对母子。出租车缓缓启动,驶向北大医院妇幼中心。天上星光点点,城市灯光点点,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祥和。这样的情景,已经延续9年了。
出租车司机叫魏勇,与李世贤老人非亲非故。他俩的结识,缘于9年多前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1996年的那个早晨,魏勇的爱人刘玉平驾驶出租车,在路上看到一位冻得浑身哆嗦的老人无助地站在路边。她马上停车,将老人扶上了车。原来,老人准备去医院看病,因为这趟活“不合算”,被前面的出租车拒载。在车上,刘玉平得知老人患了尿毒症,子女又不在身边,老人每隔三天就要自己打车去医院做透析,十分不便。
刘玉平一边安慰老人,一边递给老人一张自己的联系卡。回家后,她将老人的境遇讲给家人听,大家都对老人表示了深深同情。两口子商量,要为老人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方便。自这一天以后,刘玉平的出租车就成了接送李世贤老人看病的“专车”。一年以后,魏勇也开始和妻子一起跑出租,清晨接送老人去医院就落到了他头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月有11个清晨,魏勇的出租车都会准时停在老人的楼下。为此,每个月有11个清晨,他都要将起床的时间提早到4点多钟。
车程在一天天累积,魏勇一家和李世贤老人一家的感情也在一天天累积。按魏勇的话说,他们一开始是司机与乘客的关系,再后来不知不觉就成了“母子”。李大妈说:“一有困难,我就想到魏勇两口子。”魏勇更是经常抽时间给李大妈打个电话,问问有什么困难。大妈家电话坏了,他去换;大妈家买氧气瓶,他去抬;一得空闲,魏勇还经常和妻子带着水果去看望老人。从去年初开始,魏勇和妻子商量后,将每次接送大妈的车费也给免了。?
魏勇两口子原来同在北京市林业局下属的一家公司上班。公司解散后,两人先后跑起了出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至今一家三口还借住在岳父家。谈起接送李世贤老人看病这事儿,魏勇淡淡地说:“就是看大妈不太方便,心里想着帮帮她。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这么做,也应该这么做。”
短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个“难”,就是一以贯之,持之以恒。魏勇九年如一日,不仅做了好事和“难”事,且更进一步,把好事做得体贴入微,成为一种境界。
3、09年2月18日,虞建平正在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他的床头摆放着江苏省红十字会向他颁发的“博爱奖章”及荣誉证书。
当日,江苏省无锡市个体企业老板虞建平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他的造血干细胞将送往上海一家医院,用于救治一名白血病患者。虞建平和他的妻子6年前就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为表彰虞建平的义举,江苏省红十字会在造血干细胞采集现场向他颁发了“博爱奖章”和荣誉证书。虞建平是江苏省第11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4、新华网新德里9月6日电 印度东部城市加尔各答5日举行祈祷仪式,纪念著名慈善活动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萨修女逝世5周年。
祈祷仪式是在特里莎修女生前的住所举 行的。“慈善会”现任负责人纳马拉修女主持了祈祷仪式,她在讲话中称赞特里莎修女对慈善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呼吁人们能像她那样将毕生奉献给慈善事业。
特里莎修女1910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因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她18岁时离开家乡来到印度,投身于慈善事业。1949年,特里莎修女在加尔各答创立了慈善机构——“慈善会”,并且以此为基地,在印度开展救助孤儿、穷人、老人和麻风病患者的慈善工作。
特里莎修女先后在印度和其他国家创办了50余所学校、医院、济贫所、青年中心和孤儿院。她曾先后获得印度尼赫鲁奖金、美国约瑟夫?肯尼迪基金会奖金和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和平奖金,并获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
1997年9月5日,特里莎因心脏病在加尔各答逝世,享年87岁
5、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鲍叔于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次会集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据管仲的计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三次作战,三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
鲍叔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鲍叔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几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颂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