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常见题型》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7-08-25 21:57: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加州圣迭戈市有一片环境优美的海滩,每到夏季,这里便成了市民们的天然浴场。但是,每年四月春暖花开之际,大量海豹便如同度假一样,从北太平洋的岛屿赶赴圣迭戈市海滨。尽管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海豹,但是出于安全考虑,人们不得不离开海滩。
于是,有人提议,赶走这些“可恶”的海豹,夺回海滩,维护人们休闲娱乐的权利。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得知这一提议后,立即表示反对。他认为,在海滩上,人类与海豹不应当成为敌人,而应该是和谐共处的朋友。之后,他向州议会提议在海滩上建设海豹主题公园,让出一片海滩给海豹,在人与海豹之间建设保护设施。这样,人类与海豹都有了休闲的空间,海豹不会妨碍人,人又可以近距离欣赏海豹,这个建议得到了加州议会的赞同。
如今,这片海滩上的孩子和游客比以前更多了,他们不单单是为了度假,更是冲着那些海豹来的。圣迭戈的市民没有想到,主动让出一片海滩,会换来另一道美丽风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让出一片风采
让是一种美德,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让的世界是美丽、纯洁的世界。
——题记
让的形式多种多样。谦虚是一种让,是在别人赞美时,让出一份清高,是一种谦让;宽容是一种让,是在别人指责自己时,不与之争执,不与之计较,对他人友爱,是一种友让……
“让”是多么富有情趣的词,它体现了人的一种内在美。当然,“让”也是有条件的,有原则的。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我们要多多提倡谦让与友让。在集体中,做出让的举动,能为集体增添一处文明景象;在社会里,做出让的举动,能为社会多添一点健康气象;在世界里,做出让的举动,能为国人多赢得一份荣耀……
小树让出一份水分给其它树木,在暴风雨来临时,其它树木为它分担了苦难;花儿让出一份阳光与雨露送给同伴,在游人欣赏时,一片片花朵的芳香赢得游人的赞赏;小鸟让出一处栖息之地,在春天来临时,鸟儿们共创鸟语齐鸣的境界……
为他人多让一点,能让出一片风采。
童年时,读“孔融让梨”的故事,这是初次接触“让”,奶奶说:“你要像孔融一样,把大的好的让给他人,这才是好孩子。”
少年时,在课本里念到“让”这个动词,老师叫我们组了许多有关让的词,如“忍让、谦让、退让……” 老师还特别解释了“谦让”一词,说:“我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互相谦让。”
青年时,接触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互相之间矛盾也越来越多。每次向父亲诉说他人的不对时,父亲总是说:“做人一定要忍让。”  
人生道路中,充满荆棘和坎坷,有许多不舒心的事,我们需要让的精神。在他人尴尬时,让是一种微笑,让出我们善良友爱的心灵;在工作忙碌时,让是一种劳动,让出我们尽职尽责的品质,让出娱乐和休闲…… 让,是一种美德和高尚素质的表现,让我们让出一片风采吧!


本题解析:故事中的海豹和游客本是相互对立的,面对矛盾,州长不是生硬地与海豹正面“交锋”——粗野地将其驱离海滩,而是在构建了相应的保护设施后,主动为其让出一片海滩,使海豹由扰乱浴场的罪魁祸首变成了一道吸引游人的独特风景,取得了人与海豹和谐相处的最佳效果。由此,立意可选择的角度:①宽容②尊重③换一个角度看④“让”的艺术⑤和谐⑥人与自然⑦平衡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请以“重新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优秀作文选评
重新出发
出发,是一个美丽的名词。我喜欢出发,因为出发总带着对前方的好奇,对未来的探索。人生中有许多次的失败,失败后的我们应该更加的成熟。带着这一份成熟,我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重新出发,去实现青春的梦想。
汪国真曾说:“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所以,我喜欢出发,去寻找不同的风景!”每当我们到达一个地方时,看过当地的风景之后,就应该整装,重新出发,去探寻新的风景。
重新出发,实现理想,我们需要乐观的心态。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曾发明了无数的东西。一次,他的实验室因为实验而失火,造成了火灾,把他的实验室烧个精光。他的妻子担心他,在灾后寻找他,只见他站在废墟中,妻子正想安慰他时,他仅仅说了一句话:“上帝真厉害,知道我理不清头绪,让这一切都回到了原处,让我重新开始新的研究。”火灾后的两个月后,爱迪生着手推出了他的留声机。
爱迪生正因为有了怎么乐观的心态,选择了重新出发,重新开始,有了怎么多的发明。重新出发,我们乐观积极,努力进取,去实现理想。
重新出发,实现理想,我们需要无畏的勇气。
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史》对研究法国的大革命据有重要的意义。据说《法国大革命史》的作者在完成其手稿时,交给一位朋友请他帮忙修改。那位朋友拿回家,过几天,他满脸惊恐的告诉那位作者,那手稿被女仆当成没用的东西扔进火炉烧了。作者听后,顿了一会,然后不假思索的说:“一定是上帝认为我写的不好,所以烧掉了,就像老师批评你作业写得不好,要重做一样!“后来,作家又重新开始写《法国大革命史》,为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许多人,也许在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选择停在原地,不敢重新出发去追寻自己所坚持的理想,而这位作家敢于重新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写作之路,这需要多麽大的勇气啊。
重新出发,需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需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敢,需要“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
同学们,在遇到困难时,带上你满心的勇气,重新出发,去实现你心中的理想吧!
点评:本文对题意的把握是到位的,确立的中心是准确的,结构清晰,内容充实。从“怎样重新出发”的角度展开论述,虽然使用的材料中有爱迪生,但是选取的内容却和很多同学的不一样,旧中见新,而有关《法国大革命史》的材料则的新鲜的,这样材料不显俗套,分析出道理。语言平实中也有亮点,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规范议论文。
重新出发
太阳在一次又一次的日出日落后又重新出发,却不知疲倦,因为它能带给人们光明和热情;地铁一次又一次在起点重新出发,却无怨无悔,因为它接载的是人们归家的喜乐。每一件事都可能有重新出发的机会,但每一次的出发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爱。在地震中,一对夫妻由于工作地点不同所以在地震时失去了联系。女子从废墟中逃出来了,此时她的心中牵挂的是自己的丈夫,她奋不顾身的向丈夫的单位所在地出发,她不知如何到达,只是随着部队出发,官兵们每一次都劝她不要跟下去了,但她不听劝告,在军队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出发时,人们总发现有一个弱小的女子跟随其后,虽然每到一处都没有丈夫的消息,但她从不放弃,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一定在等着她。就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出席出发,女子在一堆瓦砾中找到了丈夫并且丈夫也在顽强的生存着。此时在一路上都很顽强的女子终于忍不住失声痛苦起来,劫后余生的丈夫为她抹去了泪水相拥在一起,在场的官兵无不为之感动。
虽然每一次的重新出发都很艰苦的,但为了爱,我们都会毅然选择坚持下去。
重新出发,我们懂得成功。昔日刘邦为求取生存,哀求项羽到蜀地做汉王,所有都认为刘邦这是自寻死路,因为蜀地是一片荒芜之地。刘邦毅然进入蜀地,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重新带领自己的军队打败项羽,做真正的汉王。
在蜀地,刘邦日日夜夜苦心操兵,在困境中能排除万难,他认为天下终有一天会属于他,他的洒脱,让他得到了许多良师益将。在重新出发之日,刘邦大破项羽的军队,使得项羽兵败自杀,造就了汉朝大业。
一时的退让不是因为懦弱,而是为了贮备力量方可在重新出发之际,取得成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朋友的误解,甚至是背叛而使我们处于谷底之中。此时的我们须抱着一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决心来重新看新的事物,也许你会明白家长和老师的爱,朋友之间真正的友谊。重新出发,会使我们一次次懂得更多,看得更多。
每一颗种子都要在污泥里破土而出重获新生;而我们也要懂得在遇到困难后重新出发,去收获成功的果实。
点评:写好考场作文首先是要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就议论文来说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当然这还不够,你还必须明白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即使不能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也需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作者在文中所表述的理由就是“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爱”,“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成功”,虽说道理还不算很充分,但是选择的材料却是新鲜的,对材料的分析是中肯的,语言是流畅的,所以也是一篇成功之作。
重新出发
出发,是人生的启程;重新出发,是人生的不断超越。所以,我要重新出发。
到过深邃,神秘的森林,却没有见过沙漠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需要重新出发;领略了沙漠的广袤无垠,却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壮阔,需要重新出发;感受过海洋的澎湃汹涌,却没有体验到高山的巍峨、挺拔,需要重新出发。
重新出发,需要顽强的毅力。林肯的一生坎坷波折,挚爱的未婚妻丧生,多次的竞选议员失败,经商破产,为了道义娶了爱慕虚荣的玛丽……当他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时,他该如何挺过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总统?因为他的顽强毅力,给与他勇气,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地重新出发,无论是到达人生的巅峰,抑或不如人意的低谷,他都在不停地努力,他在不断地寻求自我的超越,眼前的成败得失不过是过眼云烟。他要重新出发,议实现他生命更深沉的意义。
重新出发,需要坚韧的魄力。对于一名音乐家来说,双耳失聪是一件多麽残酷的事实。然而,贝多芬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永不言败的高达形象。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屈服与身体的残疾,更不向命运低头。因为他有坚韧的魄力,虽然他已有许多首世界名曲,但他并不满足,他要重新出发,他要挑战人生的极限,他要领略音乐更高深的精粹,创造出人类更伟大的音乐作品,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要重新出发,以实现他崇高的理想。
重新出发,需要远大的抱负。司马迁受宫刑后,仍坚持创作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重大的贡献,因为他有远大的抱负,他要重新出发。苏轼几经贬谪,几乎到了人生的绝境,他仍笑对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他的豪迈情怀,因为他有远大抱负,他要重新出发。
我要出新出发,我要去体会森林的沉重与稳重;还要领略穿越沙漠的的勇敢与顽强;更要感受大海的豁达与包容;我还要学习高山的不屈与正直。我需要顽强的毅力、坚韧的魄力,远大的抱负。
重新出发,是热爱生活的人对生命的不断追求。只要喜欢出发的人,他的人生不会平庸、乏味。
让我们重新出发,充实我们空虚的人生,坚定我们勇往直前的信念,让我们不断前进!
重新出发
带上一颗种子,蒲公英在遗弃迷失中重新出发,在新的土地上开始了新一轮生命的诞生。
传递一份滋润,落红在枯萎凋零后重新出发,肥沃了新生的嫩芽。
送上一丝温暖,和煦春风在冰雪消融后重新出发,在早春的来临之即铺就一片新绿。
重新出发,是人生中不怕受挫的再次挑战,是人生中不放弃不言败的又一次勇敢站立。这,让人生变得更加绚丽更加精彩。
第一次出发,踏着惊喜的的步伐;重新出发,我们发现我们多了一份坚毅,多了一份肯定。
重新出发,是美妙人生的创造。苏轼一生惨遭贬谪,一片忠心爱国之心却屡遭小人陷害,他的人生到了低谷。可是他并没有放弃,他重新出发了。横槊赋诗,醉酒山林,歌窈窕之章,这是他人生的起点。他从文字出发,洋溢了后世所敬仰的豁达乐观,创造了美丽的宋词之颠,成为了伟大的宋词之家。这,不正是他在人生道路上重新出发后的美妙创举?是的,重新出发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种美。
重新出发,是成功人生的出口。发明大王爱迪生从不言弃。第一次实验失败了重新再来,第二次失败了重新再来……就这样不断地重新出发,他最终发明了照亮全世界的电灯,为人类开启了光明的大门。也正的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放弃,不言败中,他发明了许多伟大的事物,丰富了今天人们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他成功的人生吗?是的,重新出发让他看到了希望,也创造了希望。
重新出发,需要永不言弃;需要一份坚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重新出发;“江东才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重新出发。这些都有着势不可挡的坚强于不放弃。如果人生是一次旅行,那就请背上一份坚毅,因为出发需要它,重新出发更需要它;我们同样也带上了永不放弃的心灵镇痛剂,在重新出发的道路上,勇敢地服下它。
我们快乐,因为我们选择了重新出发,而不是不再出发。
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敢于重新出发。
于是,让我们在每一次跌倒后,大声呼喊“重新出发啦!”


本题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但凡任何类型的作文题的写作都要经过审题立意这一关。本题的审题难度不算太大,细看题目,这是一个偏正结构式的短语,中心词是“出发”,限制语是“重新”。据语法结构我们可以确定本题的题眼是“重新”。弄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要好好的理解题目中的各个词语的意思。“出发”是指“离开原来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重新”的意思是指“再一次”,“从头另行开始(变更方式或内容)”。根据对题目各个词语词义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立意:重新向目标出发;收拾心情,重新出发;调整心态,重新出发,等等。其中写到出发,而重点突出“重新”的为切合题意,而两方面都写到,但重点不够突出的,为符合题意,只写“出发”或“重新”的为基本符合题意。
在展开思路时,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重新出发”,“怎样重新出发”这两个问题中选取一个问题作为展开论述的角度,把“为什么”或“怎么样”的理由想清楚,这样立论就有了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寻找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模式,就可以写成一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的文章了。
失分警示
1、没有对观点作深层次的挖掘。很多同学的文章都只是停留在做字面文章,没有说出令人信服的道理来。比如蜻蜓点水的说了一下重新出发有什么作用,然后举出一些名人的事例来证明,究竟为什么要重新出发,这些名人重新出发的意义何在,都没有作深入的剖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有理有据的,凸显说理的孱弱,思维的肤浅,论证的简单。
2、选择的材料过于陈旧,缺乏对材料的有效的分析。大多数的同学用的材料还是贝多芬、爱迪生、海伦·凯勒等等用滥了的旧得不能再旧的材料,鲜有充满时代气息,个性鲜明的新鲜新颖的材料。即使这样,对材料的分析还显很薄弱,陷入观点加论据的牢笼中。
3、语言比较平淡。既没有丰富的词汇,也没有多样的句式,缺少语言的变化和文采,读起来使人觉得干巴巴的,没有什么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如果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如金钱、名声之类的,这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爱好的事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 明确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④ 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为自己爱好的事情而活着
张信哲还在读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因歌声而小有名气了。那时的他整天痴痴迷迷地揣摸着演唱技巧,拼命地练唱功,写歌词,研究音乐教材,提高音乐修养。相比之下,反而对自己的专业付出甚少。有一天,李宗盛找到他,问道:“你缘何对音乐如何此情有独钟?”张信哲对这一问题颇不以为然地脱口而出:“因为我爱好。”正是这句话,促使了李宗盛对张信哲的信心,加速了他们的合作与张信哲的成名。  
原来,爱好竟然是成功的阶梯和内在动力。  
美国一位着名的教育家说过:“你可以把一匹马领到河边,却不能让它喝水。”学习也是如此,老师的作用只不过是把你领到一桌丰盛的宴席前,告诉你这道菜营养丰富,如何去吃,吃与不吃,吃多吃少,最终还要看学生的爱好与喜欢程度了。有一次记者问爱因斯坦“你的成功是否是因为你的天赋”时,爱因斯坦风趣地说:“有天赋的人很多,而成功与否关键看你对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与勤奋。”热爱者,爱好的另一种表达而已。  
爱好,也是幸福的源泉。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老朋友在公园里散步,一个是州长,一个是亿万富翁。州长向老朋友抱怨说他被政务搅得心烦意乱,经常失眠,并慨叹当初要是他当作家的理想不被生活改变,该有多好。而亿万富翁则向老朋友诉说金钱使他失去了自由,并对当年一个人坐在海边看潮涨潮落、晚霞翻飞的惬意念念不忘。这时他们看到大哲学家罗尔带着孙女在草地上放风筝的愉快场景,异口同声道:“他们真幸福!”于是,州长和亿万富翁走上前求教罗尔:“幸福是如何获得的?”罗尔看了看他们说:“做你爱好做的事!”说完,又放起了他的风筝。  
你可能贫穷也可能富有,你可能平凡也可能伟大,你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而所有这些都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换句话说,不管你是腰缠万贯还是勉强?口,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一介草民,只要你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要你所做的是你所爱好的,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你就会体悟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不仅会使你走向成功,还会使你获得幸福。  
人生苦短,来去匆匆,我们要想在短暂的生命之旅中有意义地存活,就必须淡泊名利,忘却世俗,脚踏实地地去做你爱好做的事,为爱好而活着。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与话题相结合的作文。材料引发考生的思维,话题则限制了写作的方向。材料中“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是关键句,话题中“爱好”二字重点。审题立意时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
木绵,不借助橡树的高枝炫耀自己,而以红硕的花朵,挺拔的身躯展现自己的丰姿。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归纳一个中心论点,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荀子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庄子也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的光环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善于借助外物。
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造物的时候会给予每个人同等的东西,但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借鉴,借人之精华,融己之智慧与美丽,以铸造人生的成功与辉煌。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写作。(60分)

这是几米的一幅图画。画面上,一个小女孩牵着一只小鸭子在走。画的下面是稚拙的文字:
“露露不会游泳、不会飞,她的小鸭子也是。露露带着小鸭子,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
这段文字以省略号作结,它会引发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人生需要磨练
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经历过磨练,才能变成功。雏鹰不经历悬崖上的生死考验怎能展翅高飞?花蕾不经历风锤雨打的过怎能竟相绽放?柳条不经历寒冬的肃杀,怎能在春风的抚摸下一夜抽出新芽?
世间的生物都会经历种种不同的磨练,然而在磨练过后,他们都会变得成熟,变得完美,向往美好未来的信心也随之坚定。
人的一生往往会经历很多的磨练,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是寂寞的,同时也是残酷的。或许它会让你失去朋友甚至亲人,就像地震中一样,它毫不留情的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带走了亲人们的生命,让生者无地栖身,失亲之痛又有何人能晓?或许它会让你终日独来独往,无可信之人依靠,无知心之人倾诉,千里马遇不到伯乐。或许它会让你像贝多芬那样热爱音乐却双耳失聪,像霍金那般热爱科学却全身瘫痪。但,磨练过后,他们谁人没有走向自己理想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也不乏少见,或许他们并没有伟人的那般成就,但他们同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乒乓女子单打冠军邓亚萍正是这样一个大家都熟悉而敬佩的一个人,她也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一个事例。
最初,这个身材矮小的小女孩曾有过被体校拒收的经历,因为她的父亲是教练,她才有走上体坛的机会。但她不被教练看好,也不被大家看好,她的训练生活是枯燥无味的,她不像有些运动员那样终日被教练看着,受着大家的关注,她的存在似乎没有太多人在意。但她不服输,她小时侯的梦想是成为世界冠军,所以她要朝着她的梦想的距离冲刺。尽管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太远,但她深信,只要她付出相对的努力,时间会改变一切。
通过她的努力,13岁,这个小女孩创造了击败世界女子冠军的奇迹。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顺其自然地进入国家队,但到了邓亚萍这儿却是个例外,她只进了国家二队——中国青年队。教练都是国家队的,他们的眼光自然不同,她的身高给她带来了太多的困扰,尽管她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到依旧没人看好她,特别是内队的队员。但她要用实力证明,她能行!之后一年中,5次全国尖子选手比拼中,她获得了4次冠军,1次第2名的优异成绩,才一波三折进入了国家队。
如今,这个身高仅1.5米的女子获得了14次世界冠军,4次奥运会冠军,成为了世界乒坛的女皇。她告诉我们:人生中,没有磨练哪会有成功!
雏鹰经历生死的磨练得以展翅翱翔,花蕾经历风雨的磨练得以竟相开放,柳条经历寒冬的磨练得以抽出新芽,人生,也因经历磨练而更加精彩!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漫画材料作文。构思时,可根据漫画和材料内容体会其寓意,根据自己的理解立意。由“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可联想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理论上的学习要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要敢于实践、要大胆参与、需要磨练自己、把鸭子放开,让它自己练习,可从创造良好的环境角度,莫阻碍别人的前行、发展等角度立意。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