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13:38:43
1、写作题
【山东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说过:“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也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代。”
中国有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西方也有一句谚语:“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就会打开另一扇门。”
没有人愿意遭遇危机,但是,危机常常不期而至。危机中包含着“危险”,也包含着“机遇”,正如眼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但却给中国人民带来一次可以把握的“机遇”。
请以“危机”与“转机”为话题,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佳作一] ?把“危机”变为“转机”
一场危机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潜藏着机遇。结果怎样,全看人们如何面对它。(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面对危机,沉着应对,冷静分析,并且处理果断,意志坚定,危机就会变为转机。反之,或灰心丧气、意志消沉,逃避退缩,或没有危机感,自恃强大,骄傲轻敌,则会坐失良机。(正反对照,分析透辟,如何才能化“危机”为“转机”,一目了然。)
楚汉相争之初,刘邦的势力和项羽集团相差悬殊,面对“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面对兵力几倍于自己的楚军,刘邦可谓危机四伏,尤其是杀气腾腾的“鸿门宴”,更可谓鬼门关。但刘邦从容不迫,冷静应对,谋臣运筹帷幄,巧妙定计,武士临危受命,誓死护主,在不利的条件下,一步步变被动为主动。而项羽却刚愎自用,内部又矛盾重重,谋臣不能施其谋,武士不能效其力,一次次坐失良机,反而变主动为被动。“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读书有心,化用无痕。在“鸿门宴”这个典型事例中,刘邦是化危机为转机,项羽坐失良机,把二人放在一起,正反对照,危机与转机的关系就更显而易见了。)
中国首富李嘉成的信誉有口皆碑。当初李嘉成担任长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时,以生产塑胶制品的长江塑胶厂正面临倒闭的危机,作为公司的领头人,李嘉成必须担负起“力挽狂澜”的重任,“扶大厦于将倾”。
面临倒闭,李嘉成不认为它仅仅是危机,相反,他认为这是实行企业改革、探索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从而获得新生的有利时机。于是,面对危机,他不慌乱,不放弃,积极想办法,走访英国、荷兰等国家,吸收新的管理模式,引进了许多新工艺,并且开发研制出了备受世人青睐的塑胶花。长江实业公司获得了转机,并且东山再起,迅速发展起来。(危机为什么能成为转机,过程分析得很透彻。)
如果没有那场濒临倒闭的危机,也许长江实业公司还会安于现状,也许还只是一个平庸的塑胶厂。危机激发了人的巨大潜能,催生了希望,带来了转机。(两个“也许”连用,语言很准确。)危机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刺伤你,也能成就你,关键看你的态度和行动。如果你被眼前的危难吓倒,一蹶不振,畏惧不前,那你将永远也走不出危机的阴影。(重申观点。)
[佳作二]危机就是转机
危机不期而至,我们习惯上只看到危机,看不到转机。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危机就是转机。
司马迁为被迫降敌的李陵辩护,武帝震怒,将他打入大牢,并施以宫刑。这无疑是危机降临,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生命的转折,他明白了:刚正不阿的书生和专横跋扈的君王是水火不相容的。于是,他不再幻想,不再抱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全身心投入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之中。至此,他完成了从御用文人到独立人格的转变。可以说是危机带来了他生命的转机。(司马迁的例子,同学们用得很多。如何运用呢?应该抓住关键,为“我”所用,为观点服务。)
如果没有这场危机,司马迁也许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依然是皇帝的喉舌,唯皇命是听,能否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大书,就难说啦。也许历史根本就记不住这个小人物的名字。可以说,是危难擦亮了他的眼睛,磨炼了他的意志,清醒了他的头脑,让他迸发出强大的生命潜能,从而从危机走向转机,走向辉煌。(通过推想,进一步阐明正确对待“危机”的重要意义。)
苏东坡,豪气冲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许正是他的豪气给他带来了危机,使他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迁客,但黄州,这个在众人眼中的荒凉小镇,也给苏轼带来人生的转折。
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危机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被贬”对一个高官来说是政治生命的危机,但苏轼勇敢面对,不沉沦堕落,而是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所以说,恰恰是“危机”成就了一代文杰。危机只有在人积极有为的情况下才能变成转机。)
没有危机,谁能说得清这个世上是不是只多了一个政客,而少了一个文杰呢?
古今同理,2003年春天,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非典。人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难,不退缩,没有被危机吓倒,而是以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经过一春的奋战,终于,转机出现了,“非典”被我们扼住了喉咙,各种科学的应急机制应运而生。这场危机成了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生存奥秘的一个新起点,新契机。
因此“危机”给你带来的是“危难”还是机遇,全看你如何面对了。
本题解析:
由材料看,“危机”就是“危险”加上“机会”,危险与机遇总是如影随形,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发现并捕捉机会,能不能做到愈挫愈勇。
审题和构思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什么是危机
所谓“危机”,指真的危及到了生存或事业的发展、历史的进程、国家民族的存亡等。选材时不能写小坎坷、小逆境、小失利等
2.分析为什么“危机”中包含着“转机”
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了人们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或约定俗成的旧体制、规律、观念等,使安于常规的人们受到冲击、刺激,从而唤起他们的巨大潜能,使他们积极探索、创新,开拓出崭新的局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完成从“危机”到“转机”的转变;使他们自身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也促进团体的发展、事业的成功,甚至人类社会的进步。
3.当危机来临时,如何才能把“危机”化为“转机”
首先,抛开畏惧心理,不沉沦,不堕落,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其次,冷静面对,认真思考: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有利因素是什么,如何尽力去补救。有了分析、思考,还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有昂扬的斗志,不悲观。
再次,必须具有自我突破的精神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故步自封。
同时,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主动出击,打破现有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开拓进取。
如此行文,就可以做到层层深入,条分缕析。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能够拯救我们的,只有自己。别人可以为你加油、助威,但是假如你丧失了斗志,那么必输无疑。
考生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考生备考此题,具有较大意义。
【名人言论】
1、水果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美国作家 布莱克
2、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英国海军上将 佩恩
3、不会从失败中找寻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 ——拿破仑【法】
4、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愿。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马克?吐温【美】
5、、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6、成功的意义应该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而不是为了虚荣心或金钱。
——罗兰
7、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萨克雷
8、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9、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法拉第
10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最新素材】
1.当耶路撒冷的教会惨遭迫害,有人看到的是危机,怕初生的教会从此覆亡。而有的人却视为转机,那些四散的门徒有机会把福音带到撒玛利亚、安提阿、居比路等地。
2.没有人把入狱服刑看作是机会,但欧?亨利把囚房斗室改变成写短篇小说的书房。他的小说行销数百万册,几乎各国都有译本。欧?亨利一生经历曲折,少年时贫穷又多病,从没受过高等教育。任职一银行会计,督察来考核时发现库中缺少了若干钱。奥氏确实未曾偷钱,但法律无情,只好逃往中美洲。一年后妻子病危,冒险回去探视,旋即被捕入狱。他狱中4年因祸得福。因为要打发时光,他开始写小说,共写了12部。出狱后一发而不可收,他继续写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充满高级趣味,布局离奇,没人能猜得到结局。欧?亨利最能体会到危机之中包含机会的道理了。
3.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枯井,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但几小时过去,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农夫决定放弃,他请些人往井里填土,想把驴子埋了,以免它还要遭受一段时间的痛苦。人们七手八脚地往井里填土。驴子明白自己的处境后,开始很恐惧,过了一会儿便安静下来。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里看,他大吃一惊:当填进井里的土落在驴子背上的时候,驴子马上将土抖落,然后站到土上面。就这样,驴子终于上升到井口,欢快地跑出来。
4.著名漫画家郑辛遥有一幅耐人寻味的漫画,题目是:“若能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5.《圣经》中说: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榨,它就不能变成酒。
6.加入WTO后,我国的汽车市场遭到世界市场的巨大冲击,一批批外国车进入中国市场,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一款款外型现代美观、内部舒适的外国车上,中国的“五菱”“松花江”等曾经“风靡全国”的汽车制造者面对这世界冲击带来的危机,放弃发展了吗?没有!他们开始进行革新,大力提高技术水平,采用高科技来发展自己,积极投身于世界市场的竞争之中。“中国车”开始有了新的气象,“奇瑞”轿车开了天窗,“五菱”汽车也改变了外形,更加美观大方,许多车都装上了先进的防滑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家,都不一样;每一天的家,都可能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想家,可以是想有形的家,也可以是想精神的家园……
想家,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要求:以“想家”为题,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食品安全事件:从2011年3月份的双汇瘦肉精,到8月份的沃尔玛假绿色猪肉、味千“猪骨汤精”事件、“血燕”造假事件,以至平安夜还传出的“蒙牛”含黄曲霉毒的新闻,食品安全事故让名牌企业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企业忙着道歉,有的企业则依然忙着遮掩。紧接着,地沟油、毒豆芽、回锅油、染色馒头等层出不穷。“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这个最关心“吃”的民族,却对食物失去了信仰。这是社会诚信的缺失,更是一种责任的危机。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注意关键句“这个最关心“吃”的民族,却对食物失去了信仰。这是社会诚信的缺失,更是一种责任的危机”,可以从诚信和责任角度立意,能基本论说清楚一个问题;中心明确有一定的认识度或深度,符合议论文的文体。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一天,英国首相乔治和朋友在院中散步,他们经过每一道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有必要吗?”朋友纳闷地问。乔治微笑着说:“哦,当然有必要,我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当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了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令人沮丧的失败,然后又可以去重新开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⑴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⑵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读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情趣;读书是一种劳动,更是一种享受。
请你以“我与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习作例文】
我与书
我小小的房间中有个不大的书橱,不大的书橱里却塞着上百本的书。
父亲是个爱极了书的人,打小就喜欢买书看,家里的书越积越多,加之后来我又买了许多,便只好买个橱来摆书了。
我喜欢看书,这也是有缘故的。小的时候,晚上睡觉前最爱让父亲给我讲故事,父亲信口便能说出许多,因此心中极为崇拜父亲。长大后,睡前爱听故事的毛病也改不了,父亲便从从前买的书中寻出一大摞,一本一本、一回一回的说给我听。那时候,我便觉着,书是这么一件神奇的东西。
后来,我便寻思着自己看书。可家中的书大都是文言的,看起来费劲又难懂,于是便想着自己买书来看。起初不知什么书好,便就什么书都买,浪费了不少的钱。可父亲是个极爱惜书的人,从未丢掉过买来的书,以至于家里现在还用着八三年出版的词典,且崭新如初。
父亲见我这么糟蹋书,买来了也不看,心疼得紧,便带我去就近的图书馆办了张借书证,让我到那儿找书看。
我在图书馆里借了不下两年的书,才找着了真正对自己胃口的。图书馆的书几乎被我看了个遍,这便再也待不下去了,转战到书城,乐呵乐呵地买书去了。
父亲最爱鲁迅的书,言传身教之下,我便也爱看鲁迅的书。事实上,起初也并非爱看,只是盲目的崇拜罢了。小时候根本看不懂鲁迅的文章,只是觉着父亲说的、做的总是对的。上了初中之后,无意中看了几篇鲁迅的文章,竟不自觉地迷上了。母亲总说这是遗传,我却觉得,这是命中注定。鲁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浮夸的比喻,字里行间都是最真实的生活。这也是我一直追寻的,最“简单”的故事。
曾经袁枚提出过“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却认该是“书非买不能读”。在我的心目中,书是有灵性的,是有归属感的。我总认为,有了主人的书是无法归属于自己的,故而每每读借来的书,心中总存有些芥蒂。这是我读书的怪癖,好书非要自己拥有不可。
父亲总说我对书的理念很不同,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书籍于我而言并非只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更是传递给我乐趣的特殊的朋友。
这便是我与书的故事、与书结友的故事。
本题解析:这是道命题作文题。构思时应对题目有所补充,比如“我与书的故事”“我与书的关系”“我与书的交往”“我与书的情缘”“我与书结友”等等,或者“我对书的认识”“我对书的感情”等等,然后再据之选择文体。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