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8-22 11:45: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小题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6分)
小题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3分)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3分)
小题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2分)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此题为炼字题。答题格式基本为:字的含义+句中意义+作者情感。
例如:拂字,为吹拂的意思,用拟人手法刻画出了竹子随风摇曳发出的声音伴随琴声的情景(此处即使是拟人手法也不可能分析成弹琴,毕竟是以声拂,所以语言组织较难),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如果感到感情不好总结,或者一样的话,可以把两个字的感情放在一起总结,如果不同的话,最好分开来写。不过对字的分析一定要分开为两条)
小题2:
如果对诗歌分类较熟悉的话,可以很简单的答道是托物言志。即使不知道,分析题目中的“整体上运用了”也可以知道是全诗运用的技巧。在回答托物言志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这样的格式:事物特点+作者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6分)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                                                                                
                                                                                 
                                                                                 


参考答案:
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本题解析:
这首诗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比如: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既写了室内生活,也写了室外的生活;既写了躬耕的辛劳,又写了赋诗言笑的畅快。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另外,典型细节恰到好处的运用,也是这首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过门更相呼”,活脱脱地写出了朋友之间兴趣盎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相思则披衣”,写出了邻里之间相思的迫切情状。诗人在最后强调“衣食当须纪”,使全诗的蕴含更加丰富。如果诗人仅写前面的内容,这首诗就单薄得多,强调了衣食的重要性,说明了他所希望的农村生活,除了登高赋诗以外,也还有躬耕陇亩的一面。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农村生活的认识加深了,对农村生活比原来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小题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句 。(1分)
小题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小题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桃花流水鳜鱼肥
小题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小题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渔歌子》的填空,许多考生认为超纲,其实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诗词《渔歌子》,作者是唐朝诗人张志和。完整版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因为涉及到了古代诗歌的积累,很多人会一时记不起来。虽然赋分仅一分,但考查的是学生的名句积累,也是语文的基本素养,文化的积淀,而这不是题海战术、应试教育所能达成的,语文的学习就该时时有心,处处留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代诗词的积累与识记。能力层级为A。
小题2:今年考查的仍是炼字:形容词活用,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分析妙处时结构、内容、主旨三个方面都要答到位。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鉴赏和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D。
小题3:考查情感: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联想张志和《渔歌子》的主旨和本词题目中“钓船归”的暗示,“回归与隐居之乐”不用探究也可以回答出来。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常见意象的理解和情感分析。能力层级为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小题1: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却疑春色在邻家”妙在一个“疑”字,请简要赏析妙在何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比(或“反衬”)(2分,大“对偶”得1分)。表达了作者看到雨后花败的惋惜、伤感之情。(3分)
小题1:一个“疑”字将蜂蝶拟人化,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2分),说的是蜂蝶在疑,实际上是诗人自己在疑;说的是疑春色,实际上是疑生活。把惜春去、怨蜂蝶、羡邻家的复杂感情糅合在了一起(2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2分)。(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雨前”“雨后”的景色形成对比,首先回答对比,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答出情感,表达了作者惋惜、伤感之情。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疑”字将蜂蝶拟人化,再结合诗句分析,写出了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个意象,渲染出在________时节的一种________的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给“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
(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