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11:45:25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 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小题1:颔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3分 )
小题2:“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渲染了什么氛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颔联: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尾联:直抒胸臆。
小题1:渲染了宁静、清冷、孤寂的氛围。写法:烘托,“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以邻居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烘托出自己孑然、孤单。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注】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的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小题1: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有怎样的意蕴?(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了乌云堆积山头、大雪即将来临的景象,“柳眼桃腮领略春”描绘了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1分)彤云密布衬托出诗人漂泊羁旅的艰辛和前路难测的忧虑,(1分)“柳眼桃腮”则用美好的春光象征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长期贬谪之后被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1分)
小题2:尾联展开想象(或答“从对方落笔”“虚写”“侧面描写”等也可),(1分)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1分)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所谓“景象”即诗歌中的意象,主要有云、山、雪、柳、桃等;所谓“意蕴”,即诗人的情感。这一联中的景物在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对比关系,远方山上乌云密布,而眼前则春景灿烂,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情感显然倾向于对“春”的喜悦之情。
小题2:要回答“如何表现”,首先就要回答出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再分析这一手法的具体运用和所达到的表达效果。根据“想得”二字,以及诗歌标题、注解的提示,可以推断尾联运用的手法主要是想象。由于题干要求回答的只是尾联,而这一联中没有眼前现实情况的描写,因此最好不要回答为“虚实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霜天晓角? 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 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①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②。
【注释】①赖是:好在。②如何共,海棠说:海棠的花期在4月,而梅的花期在3月。
1.这两首词中的“霜天晓角”是______________。
2.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词上片,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写出了梅花清疏淡雅的神韵。
B.萧词最后两句,借两种花的花期不同,表现梅花不愿与海棠结缘交往的态度。
C.两首词中的“雪”,分别渲染了梅花“一夜春威折”、“受尽寒磨折”的生活环境。
D.这两首“咏梅”词,就语言风格而言,前者词风含蓄委婉,后者词风硬朗直白。
3.两首词都写了“梅”,试从手法和主旨的角度对“梅”的作用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牌?
2.C?
3.第一首用“梅”的形象衬托作者的孤愁心情,第二首借“梅”的形象比喻自己的清高性情。(或第一首借景抒情,第二首借物喻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古诗鉴赏(6分)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小题1: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3分)
小题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客居他乡;孤寂思乡的思想感情。
小题1: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本题解析:小题1:从“旅馆寒灯独不眠”可知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小题2:对写法。撇开自己,对面着笔。第三句意思是:“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