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7-08-22 11:13: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小题2:___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小题3: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参考答案:
小题1: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
小题2: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
小题3:衡阳雁去无留意?长烟落日孤城闭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作客”、“霜鬓”、“惟”、“雁”、“孤城”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名句名篇默写。
(1)外无期功强劲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唐代散文家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1)茕茕孑立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5分)
①求也退,故近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辱矣。
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小题1】以上三条材料,可以用论语中的哪一个思想贯穿?(2分)
.                                                                             
                                                                           .
【小题2】选择其中一则材料对所体现的思想加以简析。(3分)
.                                                                   
                                                                .
.                                                                   
                                                                .
.                                                                   
                                                                .


参考答案:
【小题1】中庸之道。(2分)
【小题2】孔子认为与国君相处过密,则可能蒙受羞辱;与朋友交往过密,则可能遭受疏远。交往不能谈过,要适可而止,这也体现了他交往观中的中庸思想。
(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①孔子认为冉求做事退缩,所以要促一促他,使他积极一些,以接近“中行”;而仲由勇气过人,所以要压一压他,使他懂得谦让,也使他接近“中行”。 ② 子游说:“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 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③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诸子的言论的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诸子的言论的理解,也属于文言阅读的范畴。做这类的题,只要能理解通文意,然后再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还可以从其他两个角度去分析:孔子认为冉求做事退缩(即不及),所以要促一促他,使他积极一些,以接近“中行”;而仲由勇气过人(即“过”),所以要压一压他,使他懂得谦让,也使他接近“中行”。这既体现了孔子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体现了中庸思想。孔子认为只有“文质彬彬”,和谐搭配,才能成为君子,在君子人格的养成方面,也体现了中庸的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诸子的言论的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诸子的言论的分析,该题也属于文言阅读的范畴。做这类的题,第一步先要理解通文意,然后再仔细分析文句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填空。
(1)①__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纵一苇之所如,②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苟以天下之大,③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④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⑤__________________诗之分,后者又有绝句和律诗两种。戏剧按题材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等;按矛盾冲突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等;按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等;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⑥____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②凌万顷之茫然③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⑤近体诗⑥舞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小题1: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小题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师说》
小题3:吾恐季孙之忧,??。《季氏将伐颛臾》
小题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


参考答案:
小题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小题1: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
小题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每句1分,每错一字扣1分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