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温州市十校联合体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联考语文试卷(三)

时间:2011-02-25 15:24: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所感动。(1分)

我为花的美(或“生机”)所感动。(1分)

----------------------------------------

2“我”为什么感到“满足”? (1)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荒草对生机的积攒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喜爱它并能与它相伴,因而感到满足。

荒草对生机的积攒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喜爱它并能与它相伴,因而感到满足。(2分)

----------------------------------------

3第⑥⑦这两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由上文的回忆过渡到下文的感怀

由上文的回忆过渡到下文的感怀(2分,答“过渡”或“承上启下”得1分)

----------------------------------------

4第⑨段和第⑩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不同(1分)。前者是指:无法体验大自然的情感,不能相融为一;后者是指:人为自己的事劳忙而又不受其所囿,关注更为广大的空间。(2分)

不同(1分)。前者是指:无法体验大自然的情感,不能相融为一;后者是指:人为自己的事劳忙而又不受其所囿,关注更为广大的空间。(2分)

----------------------------------------

5在文章结尾,作者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联系全文,回答:(1)作者在文章中谈及了哪些“人的道理”?请你分点叙述。(4分)

参考答案: ①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合能使人感到愉悦,②大自然的美好能使人产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③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泛的自然空间,④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地相隔着。

①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合能使人感到愉悦,②大自然的美好能使人产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③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泛的自然空间,④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地相隔着。 (4分。每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

6又为什么不懂“草木的道理”?(2分)

参考答案: ①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对生存已经麻木。②人对大自然的探索无法深入。(2分。每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①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对生存已经麻木。②人对大自然的探索无法深入。(2分。每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

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中“枯萎多年”“终于等来一次生机”的荒草,象征着“劳忙半世”而等待“出人头地”的人生,它让人看到“未来的美好前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B.“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人与自然相融为一的渴望,又暗示了一种无法相融的孤独。正因为如此,我才努力要“真正进入一片荒野&rdquo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6/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