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广东高职卷)word版(一)

时间:2010-07-21 12:44: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广东高职卷)

本试题卷共三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徐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部分(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株连  茱萸  特殊  口诛笔伐    B.芳菲  绯红  扉页  雨雪霏霏
  C.雕塑  稠密  碉堡  草木凋零    D.繁忙  芒种  茫然  无妄之灾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漫谈  炫耀  休戚与共  沽名钓誉    B.杜撰  演译  附雍风雅  无可厚非
  C.缀学  磨蹭  心有余悸  龙凤成祥    D.串联  诉讼  因地治宜  火中取粟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受到了领导的重用,单独负责一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个省级项目的研发。
  B.我们班这学期订了《中国青年报》《语言文字周报》和《青年文摘》三种报刊。
  C.不久,国民议会就迁到法国皇帝的内宫凡尔赛。(在巴黎城西南十八公里)
  D.张艺谋、冯小刚、王小帅……等著名导演,都先后来到了演播大厅。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作家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    ,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发挥了作用。
    ③星期天,我常到学校花园里去看书,因为那里的环境十分    。
    A.品味  演示  幽雅    B.品位  演示  优雅
    C.品味  演练  优稚    D.品位  演练  幽雅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的显眼位置上,但根本无人问津。
    B.各朝的法律大略相同,各朝的风气却大相径庭。
    C.王教授学识渊博,居高临下地论述了个人前途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关系。
    D.近来,许多孩子因铅中毒导致行为异常,家长们对此忧心忡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州市自2006年启用全新的天气预警信号以来,一共只发出了三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B.怎样才能避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明确的指示。
    C.上海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侨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家之手。
    D.蔬菜价格的波动,是由于蔬菜产量和市场需要的变化决定的。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普通话听说能力已成为年轻人在香港求职的一道门槛。
    ②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律人,则害了别人。
    ③他小心得连吐口唾沫也要看看是不是淹死了蚂蚁。
    A.比喻  排比  拟人    B.借代  排比  夸张
    C.借代  对比  拟人    D.比喻  对比  夸张
  8.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       ,常把深刻的道理蕴藏在简单的故事中。    ,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此喻彼。         ,篇幅短小精悍。
    ①寓言讲述的故事多具有讽喻性
    ②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③寓言的语言简洁含蓄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二、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题。
勺子现象与瞎子点灯
汪曾培
    读到一篇有关勺子的文章,讲在单位食堂就餐,人们用勺子在菜汤桶里盛汤,盛汤后,应当把勺子挂在桶边,可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勺子往桶内一丢,勺子常常会滑到菜汤里去,后来的人要从菜汤里捞起勺子再用,很不卫生。对此,人们一般多提醒盛汤者要注意公德,不要乱放勺子,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食堂师傅将几把勺子接成了长柄,长度大于
桶高,滑到菜场里的现象就很少再发生了。
作者说,此事告诉人们,勺子经常滑进菜汤的问题,并不完全是用餐者的素质问题。主要是因为勺子柄过短,与桶身不相匹配,只要在柄上作点改革,问题就解决了。时下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往往是“短柄勺子”造成的,需要在制度管理方面多查漏洞,多补漏洞。
此话有一定道理。凡公共事务上出了问题,尽管有公德不彰、素质不高的因素在,但同时,决不可忽视管理上的“勺柄过短”的问题。拿马路上的乱闯红灯来说,要全面克服这一顽症,除了要对市民强化行路文明教育外,还必须改进管理与设置上的“短柄”。举一个例证,有些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离路口太近,绿灯一亮,转弯的车辆就冲到横道线上,行人按绿灯走,反而没有在红灯无车辆时安全。此外,红绿灯的时间与马路宽度、人车流量的不合理的配置,也助长了闯红灯现象。加强交通文明建设,管理部门不宜只是埋怨市民缺少文明,也要多多反躬自问:管理上还有多少“短柄勺子”?
不过,话说回来,也要看到生活中有些勺子的长短,是难于改变或一时难于改变的。
有个故事说,在地狱里的人,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十分痛苦。这并非地狱里不给他们吃东西,而是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把一米长的、无法缩短的勺子,尽管勺子里装满了食物,但怎么也放不到自己的嘴里。既然这样,是否只有等着饿死了?也不是,在天堂里的人,同样也是拿着一米长的勺子,但大家每天和美欢畅地享受着美餐。其奥秘在于,他们不是用长把勺子往自己嘴里喂食物,而是互相喂给别人吃。
这个“勺子”的故事又启发人们,“一米长的勺子”,无论在“天堂”还是在“地狱”,尽管成了铁定法则,难以改变,但以不同的态度去运用它,却也可以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
联系现实生活,仍以交通为例。交通事业尽管在不断发展,但速度赶不上人们的需求的发展,恐怕这也是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排队挤车的现象。如果人们自觉按秩序上车,互助互让,上车后不要站在车门口不动,而是将靠近车门的空间及时让给后上车的人,那就会文明有序,就全最大限度地发挥公交车辆的作用,在与人方便的同时也与己方便,大家受益共赢。反之,则会乱上加乱。
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对大众来说,道德的底线是利己不损人,与己方便也与人方便。有句老话说,“瞎子点灯白费蜡”,而有个故事却说,一个瞎子在大黑夜里偏偏挑一盏灯走路。人们称赞他是“与人方便”,他则说也是“与己方便”,因为别人看到灯也就看到他,不会把他撞倒或让他绊倒了。这个带有颠覆意味的故事,也像一盏灯一样,具有照亮人心的作用。
在公共事务与公共生活中,管理者能积极解决“短柄勺子”问题,市民大众则乐于“互喂”,并能以“瞎子点灯”精神自利利他,那么,即使遇上“一米长勺子”的难题,也就能从容化解,变害为利了。
    (选自《文汇报》2010年1月8日,有改动)
9.根据文意,作为文章论述问题的切入点的一项是
  A.盛菜汤的勺子常常滑进汤里,很不卫生。
  B.盛汤者应多注意公德,不要乱放勺子。
C.把短柄改成长柄,就解决了勺子容易滑进汤里的问题。
D.管理者应重视用餐者的素质问题。
10.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短柄勺子常常滑进菜汤的例子,说明道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制度缺陷造成的。
  B.行人过马路时闯红灯的例子,说明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C.地狱长柄勺子的例子,说明人们难以改变思维习惯去适应铁定法则。
  D.瞎子点灯的例子,说明利己的同时也能利他。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勺子现象说明制度管理漏洞会造成很多问题。
  B.文章从日常事例入手,层层推进,深化论点,逻辑严密。
  C.文中在长柄汤勺和短柄汤勺、天堂勺子和地狱勺子的论述中,运用了烘托手法。
  D.文章强调,人们应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三、本大题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14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焦郁
春雪空濛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注】惊:惊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1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都是描写初春的雪景,惜景抒情。
  B.韩愈诗首联写出了诗人盼春喜春的心情。
  C.焦郁诗首联写出了山村春雪迷漫的景象。
  D.两首诗的尾联都借春雪抒发了诗人伤春惜时的情怀。
13.下列与两首诗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的首联都是对偶句。    B.两首诗都是首句入韵。
    C.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D.韩愈是唐代诗人,也是著名的散文家。
14.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来描写春雪?请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①。
遇元季②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