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浙江卷)word版(五)

时间:2010-07-21 12:39: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答案】中国文人通过山水艺术达到身处卧室而畅游大千世界的境界。
【解析】根据第一段“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该词前面的句子可知其含义。
11.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题。(3分)
                                                                           
【答案】中国文人用什么方式亲近自然(或“中国艺术如何表现自然”)
【解析】提问式标题,需要概括出话题的对象或重点。教材中有类似的例子,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静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音乐.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 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晴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理想,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世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 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愤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着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己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间巷烟火的不易。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望,眼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的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我的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的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的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 许是他走后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解析】这是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常常是: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13.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
(1)拍拍:                                                                
(2)喝令:                                                               
(3) 挺直:                                                               
【答案】 ①“拍拍”:表现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②“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③“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对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
【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注意题干让分析它们各自体现的父亲的心理。需要找到该词所在的原文。主要信息在原文倒数第三段:“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比如,“拍拍”后面写的是“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显然是异常信任弟弟;结合上文弟弟的失败和不幸,应该还包括劝勉、鼓励之意。
14.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5分)
                                                                      &nb

首页 上页 4 5 下页 尾页 5/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