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语文基础知识试题详解 江西卷

时间:2012-06-11 23:15: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江西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
    A.谥(shì)号   提(dī)防    花蕊(ruǐ)    歃(chā)血为盟
    B.熟稔(rěn)   青荇(xìng)  中(zhōng)肯  锱(zī)铢必较
    C.整饬(chì)   优渥(wò)   尺牍(dú)      无色无臭(xiù)
    D.监(jiān)生   执拗(niù)  觊(jì)觎     孑(jié)然一身
    【答案】C(A、歃shà考查形近字的读音,比较容易排除;B、中肯zhòng考查多音字;D、监生jiàn,也是多音字的考查;字音基本来源于教材中的注解。江西这两年特别注重每个选项只错一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家具   赝品   气概   水乳交融
    B.萎靡   帐篷   更叠   暴殄天物
    C.国粹   输赢   蛰伏   旁证博引
    D.惭怍   诟病   九洲   呕心沥血
    【答案】:A(B、更迭;C、旁征博引;D、九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答案】:B(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4.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昨天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的子孙。
    C.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答案】:A(B、第一个顿号改逗号,大陆同胞和港澳台同胞同一层并列,港澳台一层并列,小并列用顿号;C、第一个破折号前逗号去掉,“一个房地产商”是对“朋友”的解说,中间不需要加逗号;D、考查冒号的用法,冒号要掌管到句子结束,将第三个逗号改句号。同时要注意在一个句子中不能出现冒号的套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的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虽然大家都中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答案】:C(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D、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6.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的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
    B.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家》)
    C.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烧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辎重,大败袁绍。(《三国演义》)
    D.伏盖太太的公寓住着七位客人:库蒂尔太太和少女泰伊番,老头波阿雷和中年男子伏拖冷,老处女米旭诺,高老头和年轻人拉斯蒂涅(《高老头》)
答案:A(“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是楚狂接舆,而是荷蓧丈人,楚狂接舆“风歌笑孔丘”——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