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湖南省湘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四)

时间:2011-08-11 07:50: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1)处地之“乐”(滁州泉水甘甜,景色优美。在自然赐“乐”的基础上,又用人力去创造“乐”,去丰富“乐:“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2)处时之“乐”( 机遇与幸运。“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3)处人之“乐”(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得以“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回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升:登上

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察看

D.遂书以名其亭焉 书:写

参考答案: A

顾,看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因为本其山川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参考答案: B

A.“之于”的合音;“之乎”的合音。B.都表原因C.于是;依靠D.于是;竟然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B.文中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之意。

C.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实,通过写景、议论、记叙,达到突出颂扬赵宋王朝统一天下的功德的写作目的。

D.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参考答案: C

重点落在“丰乐”二字上,歌颂宋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参考答案: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参考答案: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简少,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简少,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

----------------------------------------

3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参考答案: 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一起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树的浓荫下休息。

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一起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树的浓荫下休息。

----------------------------------------

1、 秋宿湘江遇雨 (唐)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②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②《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