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延考卷)语文试卷(二)
时间:2011-08-03 08:02: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 参考答案: 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1在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黄河的魅力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第一问(4分):①从熟悉程度方面:即使再熟悉,也不会对黄河熟视无睹;②从自然力量方面:即使不考虑它的历史内容,也会被黄河感动。第二问(2分):①强调黄河自身的伟大;②确立了全篇叙事的基调。 第一问(4分):①从熟悉程度方面:即使再熟悉,也不会对黄河熟视无睹;②从自然力量方面:即使不考虑它的历史内容,也会被黄河感动。第二问(2分):①强调黄河自身的伟大;②确立了全篇叙事的基调。----------------------------------------2作者认为,他所在的“那个城市”,黄河具有什么样的“个性”? 参考答案: ①具有少年心性,热情率真;②具有阳刚气质,雄浑壮美。 ①具有少年心性,热情率真;②具有阳刚气质,雄浑壮美。----------------------------------------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2)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 参考答案: (l)(2分)在阅尽沧桑的黄河面前,人类的想象和哲思终究还是渺小的,不足以解读这条大河。(2)(2分)对“河清”与“圣人作”的关系提出疑问,对“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这一古老的传说提出质疑。 (l)(2分)在阅尽沧桑的黄河面前,人类的想象和哲思终究还是渺小的,不足以解读这条大河。(2)(2分)对“河清”与“圣人作”的关系提出疑问,对“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这一古老的传说提出质疑。----------------------------------------4作者认为送水的场景具有什么样的“深意”?又是经过怎样的“还想”来阐述这一“深意”的? 参考答案: 第一问(4分):①送水车的车辙连接了黄河与黄土高原上的百姓生活,“活生生的黄河”滋养了黄土高原上的人民;②今天黄土高原上“持家的女人”用“明矾”净化黄河之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实现了“河清”的梦想,说不定当初盘古分离天地用的也是这种方法。第二问(4分):①从空间上展开联想;②从时间上展开想象。 第一问(4分):①送水车的车辙连接了黄河与黄土高原上的百姓生活,“活生生的黄河”滋养了黄土高原上的人民;②今天黄土高原上“持家的女人”用“明矾”净化黄河之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实现了“河清”的梦想,说不定当初盘古分离天地用的也是这种方法。第二问(4分):①从空间上展开联想;②从时间上展开想象。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