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语文试卷(一)

时间:2011-07-10 07:29: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观物象在显示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可挂表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参考答案: 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礼拜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参考答案: C

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参考答案: A

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器: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

参考答案: D

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

----------------------------------------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①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⑥若释公服从私宴,的不敢辞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参考答案: D

③④⑤

----------------------------------------

3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海选拔官员时间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6/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