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B)语文试卷(二)

时间:2011-07-08 06:45: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吾尝跛而望矣,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⑵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⑶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醉里挑灯看剑 沙场秋点兵(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醉里挑灯看剑 沙场秋点兵(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参考答案: 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参考答案: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E.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

参考答案: C

C、D(C项信息来源于第2段,“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与文中“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不符;D项“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与原文第4段中的灵感是“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相悖。评分标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

2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3分)

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

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7/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