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三)

时间:2011-07-07 07:16: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5)姜弟在《扬州慢》中写扬州昔日繁华的长街,如今全是荞麦的两句是: , ?

参考答案: (1)明清传奇 王实甫(2)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4)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5)过春风十里 尽荞麦青青

(1)明清传奇 王实甫(2)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4)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5)过春风十里 尽荞麦青青

----------------------------------------

1“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

参考答案: (1)“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是指孩子对伟人模糊的敬意。(2)文章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朦胧的敬意”:微跛的小孩吊唁鲁迅先生;“我”瞻仰“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

(1)“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是指孩子对伟人模糊的敬意。(2)文章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朦胧的敬意”:微跛的小孩吊唁鲁迅先生;“我”瞻仰“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

----------------------------------------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④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当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④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当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

3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童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童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参考答案: A、E

A、E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