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9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六)
时间:2011-03-14 18:08: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词中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词中"雁"、"蛩声""月"这三个意象,作具体分析。(8分) 参考答案: (8分)词中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由盼望到失望、由失望到凄怨、由凄怨到断肠的变化过程。(2分)雁这一意象取鸿雁传书之意,主人公长时问登楼远望,却没有盼到远方的音讯,传递出了主人公的失望之情。(2分)蛩(蟋蟀)声如泣如诉,更显庭院寂寂,从而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寂寞和凄怨情怀。(2分)月这一意象,代表着思念、相会之意,而主人公在月上之时却形影相吊,由苦苦思念而产生的悲怨之情更令她柔肠寸断。(2分) (8分)词中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由盼望到失望、由失望到凄怨、由凄怨到断肠的变化过程。(2分)雁这一意象取鸿雁传书之意,主人公长时问登楼远望,却没有盼到远方的音讯,传递出了主人公的失望之情。(2分)蛩(蟋蟀)声如泣如诉,更显庭院寂寂,从而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寂寞和凄怨情怀。(2分)月这一意象,代表着思念、相会之意,而主人公在月上之时却形影相吊,由苦苦思念而产生的悲怨之情更令她柔肠寸断。(2分)----------------------------------------1下列有关"知人论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B. C. D. 参考答案: A (B项一直是评论词作优劣的重要手段有误;C项避免了局限性有误;D项到清代才呈现出正面、积极的作用有误。)----------------------------------------2下列对"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现存最早的词话《时贤本事曲子集》的内容来看,词学理论产生之初就在潜意识中被打上了“知人论世”的烙印。B.在早期词作仅只作为遣兴、娱乐工具的时候,人、世”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矛盾;“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往往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其进行评价。C.在词走向抒情言志的发展过程中,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也更多地体现出其正面积极的作用,二者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D.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范畴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中,推动了词体诗化的进程和“推尊词体”等理论思想的发展。 参考答案: D ("推动了''词体诗化''的进程和''推尊词体''等理论思想的发展"说法在文中缺乏依据。)----------------------------------------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词学发展早期以B.C.凭借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去D.清代词学把词的地位抬到与诗相齐的高度,词论家把“风骨”、“兴寄”等各种诗学标准运用到词论中,使“知人论世”的批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答案: A (因果倒置。)----------------------------------------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迈移粟济邻郡 济:帮助。B.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 衷:内心。C.欲以缗易帛 易:交换。D.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 权:变通。 参考答案: B (衷:怀揣。)----------------------------------------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则群呼啸聚于郡将之治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①垂橐而入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①斩于市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至以飞语榜谯门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参考答案: B (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①是助词,的;②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①是介词,在;②是介词,比。D项①是介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