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备考全攻略三(三)

时间:2012-11-05 19:34: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效率的间接沟通就愈发显得乏力。为了加强与教授的沟通,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沟通方式——电话为主,当面沟通、e-mail作为辅助。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同教授沟通,有效的沟通为我们的团队工作增加了巨大的推动力。真的感谢Emily教授的鼎力相助,帮我们解决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经过了3周的精心准备,终于迎来了最终的presentation(报告会)。在那天的presentation中,我看到了团队中每个人最最出色的一面,无论是理论讲解还是节目主持,大家都表现得让我惊叹。很庆幸,真的很庆幸,把舞台完全交给大家是正确的选择。尽管在整个presentation中自己都是在做后台工作(把握整个presentation的节奏还有放映等协助工作),没能真正地展现出自己。但是,在没有我的表演的舞台上,我们的战队却奉献了一场完美的演出!!!相关文章:绝对挑战1——自我管理很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会议,突然感觉teamwork不过如此,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很快,挑战就接踵而至。

  解决分歧

  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小组内部意见的分歧。在关于问卷设计的问题上,组内的两位同学意见相左,出现了争执。面对这个挑战,我在重申了问卷调查目的后,组织大家深入讨论,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解决了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讲,团队中出现争执真的是一件好事。在一个每个人都具备很高素质与极强责任感的团队里,大家都会做出最大努力寻找最优方案,意见分歧在所难免。只要大家明确目标,真诚沟通,一定能够找出最好的方案,推动任务的完成。

  个人定位

  然后遇到的是个人角色把握的问题。在teamwork之初,也就是问卷阶段,我总是会面对很大的个人压力。也许是自己过于强烈的责任感,搞得自己事必躬亲,疲惫不堪。

  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突然间找到了自己的角色。

  在电脑方面,我是近乎于白痴的。因此,当需要使用word制作问卷时,尽管自己多次努力尝试,最终作品还是让人无法接受。苦恼之余,我想到了组内的其他成员。于是,心里不免忐忑地把工作交给了组内的一个同学。

  真的,很让我吃惊——极短的时间里,一份令人赞叹不已的问卷呈现在我的面前。更令我意外的是,成员完成任务后的那分开心。

  我终于明白了,作为leader(组长),最重要的永远不是透支自己的能力,而是最大限度的发掘、整合整个战队中每个成员的潜能。每个成员就好像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与其说组长是最高指挥官大脑,不如说是维系、沟通各个部分的血液,帮助每个器官出色地完成任务以发挥整体的最大效力。我所要做的就是给予大家100%的信任和鼓励,还有协调好团队内部以及团队与外界的关系,让大家的价值在团队中得到最大化的实现,让团队真正地发挥出整体的战斗力。

  自那以后,我完成了自我的重新定位。后来的合作中,所有成员都很开心地贡献出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我也很开心地看到团队格外出色的表现和来自教授与其他小组的认可。

  经过了3周的精心准备,终于迎来了最终的presentation(报告会)。在那天的presentation中,我看到了团队中每个人最出色的一面,无论是理论讲解还是节目主持,大家都表现得让我惊叹。刚来香港的时候,就曾经提笔写过这篇文章,但由于当时尚没有亲身的体验,也就无法写得满意,于是就被长时间地搁浅了。现在,当成功地完成了心理课的团队工作,我再次写下了这个题目。——题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teamwork开始很频繁地冲击我的视听。但是对其了解却一直仅限于字面而已,来理大之后,几乎每门课程、每项活动都会采用teamwork的形式,因而也就有了对其更深的体悟。最初关于teamwork的了解应该是来自于自己热爱的足球队。无论是全攻全守的荷兰队,还是众志成城的红魔曼联都是凭借teamwork缔造了自己的神话。所以,从很早的时候,心底已经种下了对teamwork的向往。终于,心理小组的成立实现了很长时间以来的愿望,成为9人小组的组长更让我兴奋不已。尽管最初的时候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定位与职责,但是有一个信念却早已在心底深深印下——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定和大家一起发挥出团队的最大战斗力!带着几分新奇、几分忐忑和十分的热情,我们的teamwork开始了。第一次会议的议题是整个团队工作的规划。面对“关于梦的心理学”的课题,大家很快就拟定了行动方案:1.查阅资料;2.关于梦的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汇总结果、分析结果);3.构建最终理论体系,制作POWERPOINT;4.准备PRESENTATION(2小时的研究报告会),完成包装工作;5.完成最终的paper(提交的论文)很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会议,突然感觉teamwork不过如此,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很快,挑战就接踵而至。a.解决分歧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小组内部意见的分歧。在关于问卷设计的问题上,组内的两位同学意见相左,出现了争执。面

  很庆幸,真的很庆幸,把舞台完全交给大家是正确的选择。尽管在整个presentation中自己都是在做后台工作(把握整个presentation的节奏还有放映等协助工作),没能真正地展现出自己。但是,在没有我的表演的舞台上,我们的战队却奉献了一场完美的演出!

  竞争:随时随处

  港澳高校给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实习的机会很多,但竞争也处处存在。比如申请到国外高校交流,如果想去“热门”高校,不仅要申请人的学业成绩好,还要过面试关。据在香港大学就读的宁嘉回忆,“有一次面试,大家都希望多点发言、表现自己,但有个同学却先不发言,而是将前面每个发言人的观点都记下来。最后,他回顾了每个同学的发言要点,并做了归纳总结。这个同学最终面试过关,如愿以偿。”宁嘉由此体会到,港校会欣赏各种品质,这个同学就是用倾听、总结赢得了去“抢手”高校交流的机会。

  竞争感言:奋斗的时候就要“饿”一点

  豌豆陆陆(香港教育学院大三学生)

  今天早上看到香港大学何伟帜先生发表的文章,题为“内地大学生很饿”,他用“饿”这个字形容在港内地生与香港生之间的区别,见解独到,给了我很多启发。

  他写道,在一些职业讲座上,认认真真听讲座,听完讲座主动和主办方了解情况的是内地生;参加比赛,输了之后仍会写感谢信给导师的是内地生。而在当今社会,在港内地生与本地生无论在视野还是英语水平等标准上,大体而言其实差距已经很小,原因就在于内地生很“饿”,并且内地生的“饿”已成了和香港学生之间最大的区别。

  我以为“饿”就是指内地生更加好强,珍惜机会,渴望成长。虽然这个形容词让我觉得有些过于激烈,但细细想来却很传神。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每年学校会给出很多机会去世界各地交换学习,但最后去交换的人里大部分是内地学生;学校每年招的50个左右内地生基本上大部分在四年大学中都有交换的经历,但是香港的学生出去交换的并不多。

  确实,从小在内地长大的我们很少有出国的机会,没有除美国外全世界免签证的香港身份证,鲜有机会去听和世界顶尖企业面对面的讲座。相反地,从内地考到香港的我们,经历过艰苦的高考,愿意接受新事物与挑战,放弃内地的大学选择香港,是一个全家人深思熟虑的决定。因此,来到香港的我们,希望与在内地的大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收获,由此格外珍惜机会、极其渴望成长。

  身边的香港同学总是忙着揾工,做part-time,上课和学习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赚钱对他们来说是生活的压力,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内地的学姐总告诉我,在教院的四年是人生中一去不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