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02 20:23:27
例5.[2014·山东卷]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公差d=2,a2是a1与a4的等比中项.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a,记Tm=-b1+b2-b3+b4-…+(-1)nbn,求Tn.
例6.[2014·江西卷] 已知首项都是1的两个数列{an},{bn}(bn≠0,n∈N*)满足anbn+1-an+1bn+2bn+1bn=0.
(1)令cn=,求数列{cn}的通项公式;
(2)若bn=3n-1,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
例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an≠0,anan+1=λSn-1,其中λ为常数.
(1)证明:an+2-an=λ.
(2)是否存在λ,使得{an}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十三)不等式
1.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1)会从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
例1.[2014·山东卷] 已知实数x,y满足ax<ay(0<a<1),则下列关系式恒成立的是( )
A. > B. ln(x2+1)>ln(y2+1) C. sin x>sin y D. x3>y3
例2.[2014·四川卷] 若a>b>0,c<d<0,则一定有( )
A.> B.< C.> D.<
例3.[2014·安徽卷] 若函数f(x)=|x+1|+|2x+a|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a的值为( )
A.5或8 B.-1或5 C.-1或-4 D.-4或8
例4.[2014·全国卷] 设集合M={x|x2-3x-4<0},N={x|0≤x≤5},则M∩N=( )
A.(0,4] B.[0,4) C.[-1,0) D.(-1,0]
例5.[2014·北京卷] 若x,y满足
且z=y-x的最小值为-4,则k的值为( )
A.2 B.-2 C. D.-
例6.[2014·辽宁卷] 对于c>0,当非零实数a,b满足4a2-2ab+4b2-c=0且使|2a+b|最大时,-+的最小值为________.
例7.[2014·山东卷] 若的展开式中x3项的系数为20,则a2+b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例8.[2014·四川卷] 已知F为抛物线y2=x的焦点,点A,B在该抛物线上且位于x轴的两侧,·=2(其中O为坐标原点),则△ABO与△AFO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 )
A.2 B.3 C. D.
例9.(本小题满分l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Ⅰ)求的最值;
(Ⅱ)解不等式.
例10.(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x)=|x+1|+|x-2|; (1)解不等式f(x)≥5;
(2)若对任意实数x,不等式|x+1|+|x-2|>a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十四)常用逻辑用语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则
”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
(4)了解逻辑关联词“或”“且”“非”的含义。
(5)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
(6)能正确地对含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命题进行否定。
例1.[2014·北京卷] 设a,b是实数,则“a>b”是“a2>b2”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2.[2014·广东卷] 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则“a≤b”是“sin A≤sin B”的( )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非必要条件
C.必要非充分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例3.[2014·江西卷]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a,b,c∈R,则“ax2+bx+c≥0”的充分条件是“b2-4ac≤0”
B.若a,b,c∈R,则“ab2>cb2”的充要条件是“a>c”
C.命题“对任意x∈R,有x2≥0”的否定是“存在x∈R,有x2≥0”
D.l是一条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l⊥α,l⊥β,则α∥β
例4.[2014·辽宁卷] 设a,b,c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p:若a·b=0,b·c=0,则=0;命题q:若a∥b,b∥c,则a∥c.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p∨q B.p∧q C.(綈p)∧(綈q) D.p∨(綈q)
例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函数f(x)在x=x0处导数存在.若p:f′(x0)=0,q:x=x0是f(x)的极值点,则( )
A.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B.p是q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的必要条件
C.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的充分条件
D.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
例6.[2014·陕西卷] 原命题为“若<an,n∈N+,则{an}为递减数列”,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
A.真,真,真 B.假,假,真
C.真,真,假 D.假,假,假
例7.[2014·福建卷] 命题“∀x∈[0,+∞),x3+x≥0”的否定是( )
A.∀x∈(-∞,0),x3+x<0
B.∀x∈(-∞,0),x3+x≥0
C.∃x0∈[0,+∞),x+x0<0
D.∃x0∈[0,+∞),x+x0≥0
例8.[2014·湖北卷] 命题“∀x∈R,x2≠x”的否定是( )
A.∀x∈/R,x2≠x B.∀x∈R,x2=x
C.∃x0∈/R,x≠x0 D.∃x0∈R,x=x0
例9.[2014·湖南卷] 设命题p:∀x∈R,x2+1>0,则綈p为( )
A.∃x0∈R,x+1>0 B.∃x0∈R,x+1≤0
C.∃x0∈R,x+1<0 D.∀x∈R,x2+1≤0
例10.[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不等式组的解集记为D,有下面四个命题:
p1:∀(x,y)∈D,x+2y≥-2,p2:∃(x,y)∈D,x+2y≥2,
p3:∀(x,y)∈D,x+2y≤3, p4:∃(x,y)∈D,x+2y≤-1.
其中的真命题是( )
A.p2,p3 B.p1,p2 C.p1,p4 D.p1,p3
(十五)圆锥曲线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
(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
(4)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
(5)理解直线与椭圆、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6)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7)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例1. 已知双曲线C的焦点为、
, 以
为底边作正三角形,双曲线C与正三角形两腰的交点恰为该边的中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例2.抛物线 的焦点为F,其准线经过双曲线
的左顶点,点M为这两条曲线的一个交点,且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2 C.
D.
例3.[2014·北京卷] 已知椭圆C:x2+2y2=4.
(1)求椭圆C的离心率;
(2)设O为原点,若点A在直线y=2上,点B在椭圆C上,且OA⊥OB,求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
例4.[2014·福建卷] 设P,Q分别为圆x2+(y-6)2=2和椭圆+y2=1上的点,则P,Q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 )
A.5 B.+ C.7+ D.6
例5.如图,点P(0,-1)是椭圆C1:+=1(a>b>0)的一个顶点,C1的长轴是圆C2:x2+y2=4的直径.l1,l2是过点P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其中l1交圆C2于A,B两点,l2交椭圆C1于另一点D.
(1)求椭圆C1的方程;
(2)求△ABD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1的方程.
例6.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点F1,F2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以原点为圆心,椭圆C的短半轴为半径的圆与直线x-y+=0相切.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过点F2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M,N两点,求△F1MN的内切圆面积的最大值和此时直线l的方程.
例7.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等于 ,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
的焦点.(1)求椭圆C的方程;
(2)点P(2,3), Q(2,-3)在椭圆上,A,B是椭圆上位于直线PQ两恻的动点,
①若直线AB的斜率为
,求四边形APBQ面积的最大值;
②当A、B运动时,满足于∠A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