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长冷对高考改革 欲1个暑假修3年社会实践

时间:2015-08-04 10:05: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 

高中生正在辅导暑托班的学生

 

  上海高考改革遭遇部分家长“消极应对”。

  为配合上海高考改革,上海2015年4月底公布《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高中生社会实践“动真格”:不但要刷卡,还要计学时。不过澎湃新闻记者8月3日从上海市教委获悉,有部分家长竟然致电相关部门,询问可否三年学时集中在一个暑假完成?

  此外,针对澎湃新闻此前调查反映的“有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磨洋工”,上海市教委表示,社会实践意义在于更多地融入、了解、观察社会。今后,相关部门也将通过不断努力,带动越来越多的孩子主动适应;并通过评价导向,进一步激励学生社会实践成为常态工作。

  一个暑假能否修完三年学时

  上海市教委透露,《评价办法》公布后,高中生社会实践可谓“动了真格”。比如,搭建了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该平台强调学生身份真实、活动过程真实、信息记录真实,是一个集岗位发布、在线报名、信息记录和公示反馈于一体的数据平台,贯穿于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学生每次参加社会实践都有迹可查。

  当然,新政的推行也遭到不少误解。比如有家长反映:“孩子学习已经够辛苦了,还要社会实践干吗”;“为什么以前没有这样的规定,现在这么弄,增加学生压力”……

  对此,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表示,事实上,2004年《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2010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早就提出了要求:高中阶段社会实践每学年不少于30天,其中志愿者服务不少于60学时,在课程计划内的课时安排每学年至少2周,不足部分在寒暑假、双休日或放学后完成。各学校应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纳入课程计划之中,有计划地安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现在的《评价办法》,并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只是将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

  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联系会议办公室秘书长邹竑补充道,与家长的误解相比,更让他们觉得“有必要说说”的,是有部分家长向他们反映:能不能让孩子在一个暑假将60个学时全完成。

  而在现实操作中,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像暑托班志愿者这类服务时间较长,一个暑假确实可以修满60学时的项目,在家长圈里供不应求,甚至家长们挤破头想将孩子送进去做志愿者。

  “其实,按照《评价办法》,60学时的社会实践,在三年里完全可以完成,也不会增加额外负担。而社会实践原本就是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完善和思考自我,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更不用急着一口气完成。”邹竑说道。

  13万岗位95.8%已被预约

  根据信息平台统计,截至7月24日,98%的高一学生已在信息平台注册,注册人数达53548人,其中87%的注册学生已预约了社会实践岗位,预约人数达46462人;上海全市范围内推出了1514个社会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践岗位13万多个(截至7月24日),并在不断地开发扩展中。已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的高一社会实践服务岗位数为132688个,其中95.8%的岗位已被预约,预约岗位数达127130个。

  对此,上海市教委表示,最根本的办法,是充分发掘实践岗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是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之一,其党工委副书记李颖婷介绍,他们的做法,是挖掘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上海静安第三中心小学、石二邮政局等多家区域化党建理事成员单位,提供高中生志愿服务岗位。今年5月,他们整理出诸如社区蝴蝶湾敬老院志愿服务岗位;社区阳光之家志愿服务岗位;交通文明志愿服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志愿服务;“汉未央”志愿服务;上海自然博物馆志愿者服务;达庆熙志愿者工作服务中心(全市唯一少数民族命名志愿者工作室)等14项项目共200余个岗位。6月刚推出的时候还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但到了七八月份,明显已经供不应求。

  很难杜绝“磨洋工”

  今年7月,澎湃新闻记者曾就上海高中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中存在“磨洋工”的现象。

  对此,仁济医院文明办主任袁慧芸介绍,确实难免会存在学生“磨洋工”的情况,但是学生磨洋工也需要分开对待。比如,在他们医院的志愿者,一般最难熬的是第二天。“孩子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经过最开始的新鲜劲,到第二天体力会明显跟不上,这个时候,他们只能‘磨洋工’。可以说,这种磨不是天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鼓励和正面引导,到了第三天第四天,他们又好了。”

  而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学生俞欣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个暑假,他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做了4天志愿者。他觉得,“磨洋工”一方面确实是累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些同学不够重视。

  对此,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表示,“磨洋工”的现象确实很难杜绝。这一方面看学生有没有兴趣,另一方面,也要看岗位有没有吸引力。关键是,同一岗位上,学校、老师、家长怎么引导。“参加社会实践,本身是今后融入社会、了解、观察周边的一种途径。今后,我们也将通过不断努力,带动越来越多的孩子主动适应。”江伟鸣说道。

  同时,市教委表示,今年,随着评价办法的推进,学生真正走出了校门,开展志愿服务,这就是评价办法的导向作用。但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岗位经历对自身能力的锻炼,如何引导家长真正放手让孩子在社会大课堂去体验成长,如何引导社会各方面为孩子们了解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这些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进一步探索。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