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问答

时间:2015-04-28 06:19: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2014年最新招考信息:

1.社会各界对上海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十分关注,政策文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研制的过程是怎样的?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选定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率先实施高考改革的试点地区。本市按照国家部署,制订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市政府于2014年9月19日发布实施。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的重要举措。构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此次高考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此,在制定上海高考改革总体方案时,我们同步启动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制订工作,组建了由各方专家构成的项目组,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座谈会和学校实地调研等方法,探索构建了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实施办法》。研制《实施办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个性特长情况,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高中学校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模式的转变。

2014年底,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程序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我们据此完善了《实施办法》。

在研制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一是召开系列座谈会,先后召开区县教育局负责人、高中校长、教育专家、高校招生负责人、高中教师、高中学生及其家长座谈会30余场,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建议;二是开展问卷调查,随机选择20所高中(含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普通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4大类,涉及12个区县)40个高一班级的近1200名学生及家长,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网络问卷调查;三是协调市政府相关委办局,专门听取意见,对《实施办法》提到的学生社会实践等的操作、管理等达成一致意见;四是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于2015年2月15日至27日,通过“上海教育”门户网站,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多次征求意见,数易其稿,形成目前的《实施办法》。

2.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什么重要意义?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意义重大,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的重要举措。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方向,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时,重点关注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不只看成绩,还要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学习经历;不只看校内学习,还要看社会实践;不仅有共性指标,还有学校特色指标;不仅有量化指标,还有质性的自我介绍和专题报告等。这些要求将引导高中学校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校特色多样发展;促进校内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朝着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方向发展。

其次,综合素质评价注重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贯穿高中三年,学生每学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客观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典型事例),收集相关事实材料,高三时要遴选整理成自我介绍,体现社会责任感、专业志向与才能、个性特点与个人爱好等。这将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激发潜能,主动发展,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全面提升各方面素质。

第三,高校招生过程中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这将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加全面,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3.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什么?评价内容如何做到可考察、可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导向。

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的重点是学生外显的活动与行为,例如要求记录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情况,通过列举典型事例等方式介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专业志向等,并要求填报学生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代表作、参加科技活动项目、创造发明项目等,都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还强调一定的区分度和典型性,如每学期学科成绩可以转化为百分位数,统计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获得表彰次数,记录市级竞赛活动获奖情况、参加市级学生艺术团体和市级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的情况等。

4. 如何确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真实可信?

真实性是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校在录取时可资参考的首要前提。我们通过标准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客观数据导入、如实记录行为结果、相关材料公示、建立健全信用等级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等,保障评价材料真实可信。

一是开发建立上海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规范的统一数据信息标准管理。谁录入谁负责,部分内容还需提供佐证材料,以确保数据真实。

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录入,尽可能采用客观数据导入的方式,如学生个人学籍信息、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次数和累计时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综合得分等,以客观性确保真实性。需要人工录入的内容,也尽可能采用统一格式的下拉菜单选择。

三是将部分原本难以考察的主观性指标,转化为参与相关活动情况记录及其成果,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内容可考察、可分析。

四是建立和完善监督保障措施。实行高中学校、区县教育局和市教委三级管理,并完善信息确认、公示投诉、信誉等级评定等制度,确保信息真实性。

5.为什么要建立全市统一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开发建立全市统一的上海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三个目的:

第一,保证评价数据的客观真实。这一信息管理系统与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接,提供数据录入、审核等系列标准、规范、统一,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据真实可靠。

第二,方便高校招生使用。使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招生高校,可以将自己的招生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对接,方便地检索、分析报考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第三,方便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引导高中办学。通过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本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数据库,市、区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趋势判断,了解全市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整体情况、学校素质教育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从而对学校办学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

6.高中学生社会实践主要记录什么内容?

纳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学生社会实践主要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军训、农村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社会文化活动、社会考察(调查)等。根据有关文件规定,高中学段社会实践不少于90天,其中志愿者服务不少于60学时。

学生军训、农村社会实践指学校集体组织的学军、学农活动,主要由学校记录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表现。

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指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居委会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主要记录学生参加的项目内容、次数、累计时间、达标情况、受表彰的次数或调查研究报告。

社会文化活动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科普场馆、图书馆、社区等参加的校外文化科技活动。

社会考察(调查)指学生到社会(社区)就国情、社情、乡情开展的调查研究。主要记录学生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或调查研究报告。

7.怎么记录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高中学校依托《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和“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全面记录学生社会实践情况。在此基础上,本着“成熟一项、录入一项”的原则,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首批录入学生军训、农村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基础性数据和调查研究报告。

学生军训、农村社会实践由学校整体录入;学校集体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后,社会实践基地(机构)负责记录,并定期录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8.为什么《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中规定只录入市级及以上的体育、艺术和科技活动及比(竞)赛获奖信息?怎么录入这些信息?

学生纪实报告中并非只记录市级及以上比赛活动的名次或等第等信息,而是在记录方式上对不同级别的比(竞)赛活动做了一定的区分。市级及以上的活动和比赛项目均经市教委确认,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将锁定这些经确认的项目名单,这些获奖信息经有关部门确认、公示后统一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区级和校级比赛活动可记录在学生自我介绍中,在纪实报告相关表格下都有说明。随着综合素质评价的全面推行,我们将在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相关制度。

市级及以上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及比(竞)赛获奖信息以及学科类竞赛获奖信息不用高中学校填写,由市教委相关职能处室会同相关部门确认获奖信息的真实性,公示无异议后统一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9.《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专设了“学校特色指标”,主要记录哪些内容?怎么记录?

考虑到本市已有部分学校陆续开始了各具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探索,因此我们在推进全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将学校原创的“特色指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鼓励高中学校特色办学。

“学校特色指标”不要求每所学校都要记录。记录“学校特色指标”的高中学校要同时满足以下4个要求:一是学校有独特的育人目标,主要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特色内涵;二是有特色课程群的支撑,仅仅是单个特色项目或活动还不足以形成学校特色指标;三是特色课程群覆盖本校的全体学生或大多数学生;四是有特色指标的测量评价的具体标准,对学生表现等第的评定有切实的依据。

根据以上要求,有关高中学校可以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共性内容中未能包括的、体现所在区(县)和本校学生素养特色的指标,以及学生在这些指标上的表现。特色指标可以体现学生认知能力方面的特色,也可以体现学生非认知因素的特色,例如领导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信心、坚持性等。“学校特色指标”并非硬性要求,有办学特色的学校最多可以填报3项特色指标。评价标准也由学校自主研发,在记录时一要记录每个学生表现等第,二要清楚地陈述评价的标准,三要提交特色指标评价管理办法。

10.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中怎么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需要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2017年起,试行推动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把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学校自主招生的参考。高校在招生中具体如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高校自主决定。相关高校应在招生章程中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和公开使用情况。

Time works great changes. 时间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Poverty is the test of civility and the touchstone of friendship. 贫穷是对人情的检验,也是友谊的试金石.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