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管理学》题库
点击进入《管理学:科技政策学》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判断题 2006年2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十五年规划中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政策指导方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多项选择题 下列哪些成果产生于15—16世纪()
A.天文学
B.牛顿力学
C.瓦特蒸汽机
D.微积分
E.相对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问答题 简述2012年韩国科技发展的5个构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建立一个信息—知识—智能社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建立一个信息—知识—智能社会;实现生物保健;促进环境和能源前沿的发展;提高韩国当今主要产业的价值;加强国家安全和提高国家声望。
4、问答题 从中国科技发展同西方的差距分析,中国应如何发展科技事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中国科技发展与西方的差距
1、基础研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中国科技发展与西方的差距
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性发展的经费投入比例不合理。一般来说,欧美国家这三者投入经费的比例是1:2:5,新兴工业化国家为1:2:4,而我国是1:2:9。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支出的6.4%,低于美国的17.3%、韩国的16.5%、日本的14.5%的比例。
2、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数量相对欠缺,每万人中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数只有发达国家的1/10。
3、科研投入不足和科技体制的某些缺陷导致了科技成果的难产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困难。目前我国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实施的转化率仅为10%左右,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约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4、由于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基础性研究领域的差距,导致了在应用科学研究、工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上的脱节。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中国应经济腾飞而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但其过程主要依靠的是低廉的人力、土地和自然资源成本,工业体系中的劳动密集型结构比重过大,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能源消耗大、对外来技术的依赖性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中国只是“制造大国”而非“科技大国”。
(二)中国发展科技事业的思路
中国要掌握未来科学技术的导向和核心,使世界科技中心回归东方,必须要从提升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普及基本科学知识、传播弘扬科学精神做起。同时还要加大科研的资金投入;重视基础研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积极培育有实力的科技人才,还要鼓励外国留学生回国工作,吸引国外的人才;不断的完善现有的科技体制,使科技成果能够有效地进行转化。
5、多项选择题 以下对尤卡里计划说法错误的是()
A.尤里卡计划是西欧在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的情况下“不得已”选择,是西欧各国决定对抗美国的重要举措
B.美国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和美苏之间激烈的军事竞赛,在根本上促进了西欧的振作和团结,使西欧产生了必须走联合的道路,集各国之长,在所有技术领域迎头赶上美国、日本的强烈紧迫感。
C.“尤里卡”计划建议西欧各国加强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合作,逐步成立“欧洲技术共同体”。在计算机、自动装置、通讯联络、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有益的合作
D.美国、日本、加拿大、以色列和波兰等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先后参加尤里卡的部分研究项目
E.尤里卡项目资助经费可以从各国科研计划或欧共体科研计划经费中申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判断题 《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是1978年作出的决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判断题 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判断题 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单项选择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8年的分类,科学技术活动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服务、科学技术教育与培训。
A.教育与科研
B.生产与发展
C.研究与发展
D.教育与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问答题 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的背景及目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背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背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有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计划源自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冷战后期(1983年3月23日)一个著名演说。
目的:在于利用美国的高技术优势,建立空间武器系统,提供对付战略核武器攻击的空间防御手段,以消除苏联日益增长的核威胁。与此同时,加紧开拓太空工业化领域,以获取宇宙空间的丰富资源。由于该计划主要以太空为基地,故亦称“星球大战计划”。
1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定的科技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为国家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多项选择题 惯性(定势)思维往往表现为()
A.刻板印象
B.晕轮效应
C.迷信权威,简单复制
D.屈从压力,盲目从众
E.放大经验,刚愎自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科学与军事的关系,使美国等国家意识到了科学资源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了国家决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判断题 1985年到1992年,国家的科技计划,如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863计划、攀登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绝大多数是围绕科研项目设立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各国的科技政策的突出特征是商业导向,强调工业创新和技术预测或预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单项选择题 在我国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代表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报告》。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周恩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多项选择题 关于国家创新体系正确的有()
A.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是在20世纪开始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B.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87年在研究了日本的发展道路后,发表了《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中首次提出来的。
C.国家创新体系强调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创新与国家特质密切相关,目前国家创新体系理念已被普遍接受,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公认的定义。
D.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和构建对于一个国家在国际中开展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E.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可以通过模仿创新来实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问答题 谈谈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科学与技术的含义
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科学与技术的含义
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社会事业,它是一种主客观认识,是真理,是一种知识体系。
技术总的来说是一种人类实现目的的手段,人类建构、变革、控制和改造自然、社会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手段。他的来源较广泛可以来源于人类实践、科学、已有技术等。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任务和性质不同。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而科学是一种精神财富,技术是一种物质财富。
(2)解决问题不同。科学讲的是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而技术说的是要做么做、做什么的问题。
(3)方法不同。科学是使经验上升到理性,而经验是技术则是组成部分。
(4)研究过程不同。科学研究尽管是有计划的,但目标是不确定的;而技术尽管有它的不确定性,但路径明确,有明确的方向、准确的时间、经费等成本预算,计划性较强。
(5)劳动特点不同。科学研究自由度大,个体性强,而技术则集体性强些。
(6)从才人因素看。科学要有能力但更凸现知识,年龄偏小,而技术发明要有知识,但更注重能力,年龄偏大(7)从结果和评价看。科学标准往往只有一个就是客观规律,而技术过程及地域、民族等差异,评价标准往往也是实用不实用、有效不有效,不能做是非判断。
(8)发展过程看,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此起彼伏,并不完全重合。
(9)从与国家的关系看。科学水平和技术水平虽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成正比。
(10)从价值和意义看。科学是长远的,科学革命带来技术突破,技术虽也对科学有推动作用,但更直接的则是它的经济、社会、军事价值等。
(三)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历史地看,科学与技术由分离走向互动,且随着人类的进步,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一个统一体,并且是科学、技术、生产的三位一体了。
(1)近代以前,科学与技术是分离的,二者是独立发展的。科学依附哲学,而技术依附工匠,古代的奇数发明都是工匠们经验的积累的结果。
(2)近代以后,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才逐渐融合起来且日期越来越短。
(3)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科学与技术由平行——交叉互动、共为一体):
第一,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现象。
第二,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
第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第四,各学科、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
集中表现在科学技术正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向着最复杂、最基本的方向发展。
第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紧密结合。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的解决必须加强科技工作者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系才能有重大突破。
第六,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全球性的信息网络,实现了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虚拟实验室等新型的研究组织,逐渐形成了一个“全球研究村”。
第七,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19、单项选择题 我国第()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象征着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A.一
B.二
C.三
D.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判断题 2007年6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动用否决权,再次否决了国会提交的放宽联邦政府资助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法案。这是他上任以来第三次否决干细胞研究法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问答题 简述攀登计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攀登计划是我国1992年为了加强基础性研究而制订的一项国家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攀登计划是我国1992年为了加强基础性研究而制订的一项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计划。包括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项目计划。攀登计划包括A、B、C、3类:A类是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B类是国家工程技术科学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C类是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攀登计划是我国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攀登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实现科技的纵深部署;有利于吸引一批学术带头人,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有利于集中力量在一些有优势的重要领域取得突破;有利于我国在世界科技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22、判断题 建设“绿色德意志”是2007年德国科技政策的重点,政府在农业,交通,住房等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判断题 在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我国领导人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多项选择题 21世纪日本科技政策第二期科学技术计划(2001年---2005年)中,政府投入在五年内达到24亿日元,具体措施包括()
A.改变政府研究投资的战略途径
B.推进科研机构改革
C.营造竞争性的研究环境
D.促进科技界和社会的交流
E.促进年轻研究人员的独立性和流动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判断题 动态上,科技政策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等环节构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判断题 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属于科技投入调控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判断题 政策议题的内容基本上是政治或管理的,但是深深依赖于技术因素,这类政策叫为了科学发展的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科技发展具备的优势()
A.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
B.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五
C.高薪技术产业群迅速崛起
D.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判断题 邓小平在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生产力”的重要论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英国应对全球化挑战和促进国际合作的科技政策的是()
A.1994年政府发表了《国家利益中的科学》、1995年政府发表了《不断扩大的国际交往中的国家安全战略》、随后制定了《国家安全科学技术战略》。都明确提出了国际科技合作对实现国家利益和外交目标的重要战略意义。
B.1994年提出“世界化”战略口号,随后政府制定了科学技术“世界化”战略,强调利用国际资源和加强国际合作。
C.2000年发表了《卓越与机遇——21世纪的科学与创新政策》白皮书。把加强科技界和实业界的国际联系作为科技政策的一个战略目标。
D.2001年《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1—2005)》中,将“科学技术活动的国际化”与“科学技术的战略优先设置”和“科技体制改革以创造和利用优秀成果”列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基本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点击进入《★管理学》题库
点击进入《管理学:科技政策学》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