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经济学》题库
点击进入《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单项选择题 市场体系是指由()
A.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B.农副产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所构成的市场整体
C.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D.同种商品的差价和不同种商品的比价所构成的整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多项选择题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
A.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
B.绝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
C.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有阶级背景
D.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E.各个社会形态只有特有的经济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
A.生产力水平发展高
B.生产力水平发展高,并且发展不平衡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发展比较平衡
D.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不平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新型垄断组织形式是()
A.康采恩
B.托拉斯
C.股份有限公司
D.混合联合公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单项选择题 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和经济实质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
B.垄断消灭了自由竞争
C.国家干预经济
D.垄断的出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问答题 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1)社会的需求结构。
社会需求的结构提出对各类产品及其数量的要求,也就是提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要求,从一个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如何分配于各个部门
(2)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主要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长度、劳动强度三个方面决定生产各种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量。它从另一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7、多项选择题 剩余价值率为100%时,是表示()
A.工人一天的全部劳动时间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B.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价值有一半为资本家无偿占有
C.工人一天劳动时间里,为自己劳动与无偿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相等
D.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价值中,工人得到的与资本家占有的相等
E.工人一天生产的商品价值中,工人得到的与资本家占有的相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问答题 社会主义消费有什么重要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社会主义消费对生产有积极推动作用多可以再生产出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社会主义消费对生产有积极推动作用多可以再生产出劳动力和使产吕得到实现,并为生产创造出动力。
(2)社会主义消费使分配最终实现
(3)社会主义消费使交换最终完成和促使交换扩大。
9、判断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手段可有可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单项选择题 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关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靠近横轴的点比靠近纵轴的点资源配置效率高
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靠近纵轴的点比靠近横轴的点资源配置效率高
C.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比以外的点资源配置效率高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比以内的点资源配置效率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单项选择题 股票控制额是指()
A.所有股东掌握的股票数额
B.达到能控制公司的股票数额
C.股东掌握的股票数额
D.所有股东掌握的股票面额的总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问答题 不变资产与可变资产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叫做可变资本。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3、单项选择题 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点是()
A.增加货币的发行
B.调节货币的需求量
C.调节货币的供应量
D.确定货币的投资方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判断题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科学的组织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多项选择题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是在竞争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的产生消除了竞争
C.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D.垄断与竞争共存
E.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多项选择题 生产工具。()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判断题 资本主义工资在本质上是劳动的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单项选择题 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方式是实行()
A.利改税
B.分税制
C.统收统支
D.税利分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名词解释 资本有机构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它可用c:v来表示。
20、判断题 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问答题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
因素:一、剩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
因素:一、剩余价值率,预付总资本和资本有机构成已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成正比。
二、资本有机构成,它与利润率成反方向变动。三、资本周转速度,速度越快利润率越高。
四、不变资本的节省,不变资本越节省利润率越高。
五、不变资本要素价格的变动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会对利润率的高低产生重大影响。
22、多项选择题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垄断资本()。
A.是通过银行业的竞争和资本集中而形成的
B.是普通的借贷介入
C.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通过固定的借贷关系影响企业的发展
E.通过掌握企业的往来账目和经营情况,对其进行监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多项选择题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
B.不变资本的节省
C.资本有机构成
D.资本的周转速度
E.年剩余价值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多项选择题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因此土地的价格()。
A.与地租成正比
B.与地租成反比
C.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
D.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E.与地租、银行利息率没有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判断题 出口导向又称股份公司,它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经营的企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多项选择题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两个因素:()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C.劳动时间的长短
D.生产时间的长短
E.流通时间的长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单项选择题 “阿罗不可能定理”得出了哪种结论?()
A.社会成员不可能都有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
B.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完全信息
C.集权制不可能有效配置资源
D.真正的“民主”体制是不可能实现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判断题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问答题 什么是经济领域的两个基本事实?为什么说经济学的所有问题都建立在这两个基本事实基础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经济领域的两个基本事实是:
(1)、社会居民和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经济领域的两个基本事实是:
(1)、社会居民和组织的物质需要是无限的或永不满足的。
(2)、经济资源,即生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要素是有限的或稀缺的。
经济学的所有问题都建立在这两个基本事实基础上的原因是: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在面对稀缺的资源与无限的需求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时,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社会科学,简而言之就是关于选择的科学。之所以产生选择的问题,就是因为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要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30、问答题 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剩余价值的含义
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剩余价值的含义
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过程。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下,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任何商品生产过程都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在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资本家让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是,资本家生产商品,目的也不是价值,而是价值增殖,即生产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①劳动过程
在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在商品价值中,就只有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等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没有剩余价值。这只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②价值增值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下面举例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假设,资本家让工人生产棉纱,消耗10斤棉花,价值为10元,消耗的纱锭等劳动资料的价值为2元,工人用6小时生产出10斤棉纱,假定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12元都由纺纱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棉纱中去。另一方面,工人在进行纺纱时,其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假设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为3元,工人劳动6小时形成的新价值也为3元。这样,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价值共15元,都在新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但商品的价值仅与预付资本价值相等,没有超过预付资本价值的余额,即没有剩余价值。这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在同样的假设下,劳动力一天的价值是3元,工人只用6小时就创造出补偿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但是,资本家购买了工人劳动力一天的使用权,他还可以让工人继续劳动下去。比如,要工人一天劳动12小时,将20斤棉花纺成20斤棉纱,所消耗的棉花价值和劳动资料的价值增加了一倍,共计24元,全部转移到新产品棉纱之中。劳动12小时,形成新价值6元。这样,20斤棉纱的价值为24元+6元=30元。而资本耗费只有24元+3元=27元。资本价值增殖了3元。这就是剩余价值。由此可见,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当资本家把劳动日延长到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时间以上时,就产生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指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点击进入《★经济学》题库
点击进入《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