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文学》题库
点击进入《文学: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名词解释 峨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高尚的德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高尚的德行。
2、名词解释 三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3、名词解释 乌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小人、俗客庸夫,哀伤、衰败荒凉之兆。按照迷信的说法,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小人、俗客庸夫,哀伤、衰败荒凉之兆。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4、名词解释 玉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5、名词解释 谢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6、名词解释 云(浮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踪迹不定,闲适飘逸。一是来去自由,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踪迹不定,闲适飘逸。一是来去自由,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漂泊、自由,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二是遮蔽光华,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7、名词解释 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8、名词解释 巴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9、名词解释 楼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名词解释 西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11、名词解释 鸡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rdquo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2、名词解释 商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3、名词解释 涂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14、名词解释 南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15、名词解释 南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李白《流夜郎闻不预》:“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16、名词解释 素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秋天的代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秋天的代称。
17、名词解释 豆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18、名词解释 迟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春日,相对冬日短而言,杜甫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春日,相对冬日短而言,杜甫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诗句。后人多用来表示融和的阳光。
19、名词解释 张罗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如李弥逊《春日即事》:“小雨丝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如李弥逊《春日即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20、名词解释 采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ld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1、名词解释 天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本题解析:
试题答案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22、名词解释 “松梅竹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23、名词解释 狂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24、名词解释 蟋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名促织,表示惆怅。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名促织,表示惆怅。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25、名词解释 后庭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6、名词解释 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暗喻明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暗喻明君。
27、名词解释 抱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28、名词解释 珠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妇女佩戴的首饰,指代宫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妇女佩戴的首饰,指代宫女。
29、名词解释 梅花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漂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
30、名词解释 投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点击进入《★文学》题库
点击进入《文学: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