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文学》题库
点击进入《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填空题 废名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1929年在北大外文系任教时出版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竹林的故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竹林的故事
2、单项选择题 《茶花赋》中,主人公认为最好看的茶花是()。
A.大玛瑙
B.雪狮子
C.童子面
D.大紫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散文《髻》的主要思想蕴涵是()。
A.对母亲、姨娘的同情与怜悯
B.对自身、对人世爱憎贪痴之情的感叹
C.感叹岁月的销蚀、青春的难驻和人生的易逝
D.对母亲的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这些句子出现在()。
A.《冬》
B.《我》
C.《春天,遂想起》
D.《听听那冷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填空题 组诗《诺日朗》意在揭示人类生存与自然的关系,被认为是最难懂的一首朦胧诗。“诺日朗”在藏语中的意思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男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男神
6、单项选择题 《诗经》中主要产生于王都附近的诗是()
A、“风”诗
B、“雅”诗
C、“颂”诗
D、其他诗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单项选择题 《红旗谱》通过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变迁,力图深刻地勾勒出中国农民在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其中第三代农民的代表人物是()。
A.朱老忠、严志和
B.朱老巩、大贵
C.严志和、江涛
D.运涛、大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问答题 试析杜运燮的《山》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九叶派在艺术的表现上“追求一个现实、象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九叶派在艺术的表现上“追求一个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以达到“知性与感性的溶合”。
①这首诗利用矛盾修辞将矛盾对立的概念和事物组合在一起,以造成一种复合的情景,从而给人以多层心理感受。
②其次,又通过连绵不尽的想象情景的依次展示将诗意引向深入,最后导出“永远寂寞”的玄深境界,体现了知性与感性的现代追求。
9、多项选择题 《游园惊梦》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
A.采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
B.采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刻画人物
C.通过性格化的对白、象征、暗示等手法强化喜剧讽刺性主题
D.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手段于一炉
E.风格淳朴,富于幽默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问答题 分析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的主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冰心1923年至19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美期间所写。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冰心早期创作中一以贯之的“爱的哲学”,即歌颂母爱(及亲人、朋友之爱)、童真和大自然。《寄小读者(通讯七)》也鲜明表现这一主题。
上半篇主要写海景,有空灵妙景,有海空夜色,有月、星、灯光交相辉映的璀璨世界。下半篇主要写慰冰湖:写岸上树叶在湖里的倒影,写柔和不胜桨的湖水,写落日映照下的湖色,处处和海景形成鲜明对照。倾注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真切爱心。
流贯于景物描写中的是作者离别家乡、亲人的离愁别恨和怀念亲人的沉重感情。在作品下半篇中,作者把母爱和对大自然的爱融合。通篇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姐姐对小孩子的亲切交谈。流露的是对童真的赞美。
11、单项选择题 “我钉在/我的诗歌的十字架上/为了完成一篇寓言/为了服从一个理想。”这句诗的作者是()。
A.舒婷
B.海子
C.北岛
D.顾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单项选择题 具有“藏庄严于诙谐之内,寓绚丽于朴素之中”这种艺术风格的作品是()。
A.《将军族》
B.《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C.《陈奂生上城》
D.《透明的红萝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填空题 “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食指、芒克、多多和根子等为主要成员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白洋淀诗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白洋淀诗派
14、填空题 巴金的散文集()被称为一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随想录;说真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随想录;说真话
15、问答题
三乐说:“我想吃肉。”
“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
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
“我给三乐切四片肉……”
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
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
……
……
二乐说:“我也要吃红烧肉,我要吃五片。”
“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煮一煮,煮熟了拿出来晾干,再放到……”
二乐说:“爹,一乐和三乐在吞口水。”
“一乐,”许三观训斥道。“还没轮到你吞口水。”
……
……
“一乐想吃什么?”
一乐说:“红烧肉。”
许三观有点儿不高兴了,他说:
“三个小崽子都吃红烧肉,为什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一起给你们做了……我给一乐切了五片肉……”
———《许三观卖血记》
分析以上段落的叙事手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采用人物对白的方式完成了小说的叙事。(2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采用人物对白的方式完成了小说的叙事。(2分)
②对话和语言在形式上采取了多种重复的方式,例如给三个孩子炒同一道菜,表现了情节的重复。(2分)
③强调对话,重复使用相同语句,呈现出一种有控制力的冷静、朴素的叙事风格。(2分)
④简单的重复叙事,显示了作者惊人的叙事能力和语言天赋,起到了令人震惊的艺术效果。(2分)
⑤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分)
16、单项选择题 以下不属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内容的是()。
A、主观战斗精神
B、中间人物论
C、现实主义
D、民族形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问答题 简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人物描写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物个性鲜明,给读者以鲜活深刻的印象。人物描写的主要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人物个性鲜明,给读者以鲜活深刻的印象。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是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以此既揭示他们的反动共性,又刻画各人的独特个性。
18、单项选择题 流沙河曾经获得全国优秀新诗(集)一等奖的诗集是()。
A.《流沙河诗集》
B.《告别火星》
C.《草木篇》
D.《农村夜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问答题 说明《财主底儿女们》这篇作品所体现的“七月派”小说的创作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路翎是“七月”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路翎是“七月”文学流派代表作家。《财主底儿女们》体现了这一流派小说创作的独特性。实践着胡风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理论,用主观感情的“扩张”,拥抱与关照客观世界。这篇小说主观色彩强烈,描写充满激情,气势逼人,形成一种描述、议论与抒情交织在一起的艺术风格,与此风格相应,作品的语言多用复杂的长句,酣畅而略嫌重拙。
20、多项选择题 描写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主要有()。
A.《李有才板话》
B.《山乡巨变》
C.《暴风骤雨》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问答题 《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他是属于另一个环境的。他有他的前途,他有他的事业。她不能够拉住他,她不能够妨碍他,她不能够把他永远拉在她的身边。她应该放弃他。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她不能让他牺牲他的一切来救她。她应该去了,在他的生活里她应该永久地去了。她这样想着,就定下了最后的决心。这“最后的决定”指的是什么事?她为什么要下这个“决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最后的决定”指的是鸣凤决定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最后的决定”指的是鸣凤决定跳湖自杀。作为高家的婢女,觉慧的爱情给她的生活带来一缕阳光,使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欢乐,但高老太爷却要把她作为礼物送给冯乐山作做姨太太。她的苦苦哀求丝毫不能改变高老太爷法律一般的命令,而她又不愿意因自己毁了觉慧的前程,只好放弃他,不能让他牺牲他的一切来救她。
22、填空题 ()“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诗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诗经
23、不定项选择 小元和阎恒元形象出自作品()。
A.《李有才板话》
B.《小二黑结婚》
C.《传家宝》
D.《孟祥英翻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单项选择题 在"样板戏"《沙家浜》中,始终处于该剧核心地位的人物是()。
A.郭建光
B.阿庆嫂
C.刁德一
D.胡传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问答题 以五四以来话剧文学的发展为背景,说明曹禺话剧的文学史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曹禺的戏剧深刻集中的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有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曹禺的戏剧深刻集中的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有力的冲击了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成为“五四”新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
他的剧作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在新文学领域的表现即是:反封建与个性解放两大主题。在现代戏剧领域,“五四”主题在不断发展。胡适《终身大事》属于改良性质。丁西林《一只马蜂》、田汉《获虎之夜》也属于同一内容。欧阳予倩的《泼妇》主人公个性泼辣但作品开掘较浅,与《雷雨》情节接近的《幽兰女士》(陈大悲)、《青春的悲哀》(熊佛西)等,在揭露生活的深刻性和丰富性上,不能和后来的《雷雨》相比。左联时期,左翼“剧联”领导下的剧作家把重点转移到工人、农民的阶级斗争和抗日斗争内容上去,这是一个新的发展,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这个反映时代、社会主题要求的重要主题,在戏剧方面还没有一部代表作。1934年曹禺发表《雷雨》,在这一领域异军突起。此后,《北京人》等又深化了反封建主题。《雷雨》、《北京人》等堪与巴金《激流三部曲》雄蜂对峙,并驾齐驱,在现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6、问答题 请结合对剧本主题的理解,谈谈以“雷雨”为题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作者以雷雨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告诉人们,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27、单项选择题 所谓“新时期文学”一般是指()。
A.1949年建国后的文学
B.抗日战争后的文学
C.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
D.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文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问答题 《许三观卖血记》中,人物的对话和语言不仅是交代叙事背景、故事情境、和结构转换的主要载体,而且在形式上采取了多种重复的方式,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效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文章中多次出现对话性的重复,如“许三观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文章中多次出现对话性的重复,如“许三观说”、“许三观对许玉兰说”等,在小说结构和节奏上造成了复沓的效果,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客观记叙,显示了冷静、朴素的语言风格。(5分)
②文章中的核心内容--卖血,也是多次重复,如第28章中就出现了许三观三次卖血的行为。作者这样安排,是在揭示:许三观在卖血的同时,不断丧失某种东西。通过内容的重复将生存悲凉与残酷揭示得一览无余。(5分)
(提示:举例时可以对许三观(28章)三次卖血的行为有一定的陈述,其他情节也可给分。)
③结合文本分析。(5分)
④其他观点,学生自由发挥。(5分)
29、问答题 简要说明《山之子》采用的烘托、渲染、层层铺垫的写作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作品以“我”登山的见闻为线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作品以“我”登山的见闻为线索,由远及近,由次及主,层层铺垫展开描写。又用渲染、烘托等艺术手法,让刘兴与高立山两个孩子口引出“山之子”,还由他俩渲染了泰山的凶险神秘,以泰山峭壁的险要来烘托“山之子”劳作环境的艰险。又以攀摘百合花的艰难,烘托、反衬“山之子”为养活全家的责任感,以及勇敢与顽强。
30、单项选择题 《铸剑》中眉间尺的父亲留给他的剑是()。
A.雌剑
B.雄剑
C.双剑
D.宝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点击进入《★文学》题库
点击进入《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