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1 23:38:35
1、单项选择题
某男,33岁,热水瓶厂喷漆工,近五年来常感头昏乏力,失眠,多梦,牙龈出血,皮下偶可见到紫癜,其可能与接触何种毒物有关()
A.CS2
B.CCl4
C.正己烷
D.二甲苯
E.苯
2、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项不是社区诊断的基本内容()
A.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
B.确定社区的主要危险因素
C.找出社区的高危人群
D.了解社区资源
E.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
3、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种不是炭疽的临床分型()
A.皮肤型
B.肺型
C.肾型
D.脑模型
E.肠型
4、单项选择题 某医院门诊在较短时间内相继接诊了50余名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之腹泻,呈血水样,1日10余次,少数人有脓血便,里急后重不明显。除恶心呕吐外,少数人有畏寒、发热(37.5~40℃)、乏力、脱水等现象,所有患者均在同一宾馆就餐,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患者共同的食物最有可能的是()
A.肉类食品
B.海产品
C.凉拌菜
D.罐头食品
E.米饭
5、单项选择题 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特征的是()
A.时间分布各异
B.地点分布各异
C.有后期效应
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一般是难以预测的
E.具有绝对性
6、单项选择题 现行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儿童基础免疫)规定接种的疫苗是()
A.卡介苗、百白破、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
B.麻疹疫苗、卡介苗、百白破、乙肝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C.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D.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
E.卡介苗、百白破、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7、单项选择题 男性,40岁,某印刷厂工人,因持续性腹绞痛,阵发性加剧而入院。患者自诉近五年来经常有腹绞痛发作,部位多在脐周,发作时尚能坚持工作。但近一年来,腹痛发作频繁,发作时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在地上打滚,并伴有头痛、头昏、乏力、关节酸痛。体查:一般情况尚可,体温正常,面色苍白,牙龈有色素沉着,眼底动脉痉挛,腹部平软,肝脾未扪及,肠鸣音正常,诊断为慢性铅中毒。对此患者,首选的解毒剂是()
A.二巯基丁二酸钠
B.依地酸二钠钙
C.巯乙胺
D.二巯基丙磺酸钠
E.二巯基丙醇
8、单项选择题 对卫生问题解决程度或达到计划预期目标的实际程度进行的评价属于()
A.效果评价
B.效率评价
C.效益评价
D.影响评价
E.适宜度评价
9、单项选择题 男,50岁。左上中切牙有深楔状缺损,可探及露髓孔,探无感觉,X线检查发现根尖有大面积阴影。在进行根管治疗时,有关开髓部位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楔状缺损部位已经通髓腔,可以从楔状缺损处制备进入髓腔的洞形
B.由于切牙的舌面窝髓壁薄,可以从舌面窝向牙颈部方向钻入
C.由于切牙的髓腔形态与切牙的外形基本一致,可以从切端开始向牙根方向钻入
D.只要能进入髓腔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
E.以上都不是
10、单项选择题 某县人口50万,约80%居民以河水为饮用水,该县设有一传染病科的综合医院,其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水中。该县1986年1-11月份伤寒发病人数达1063例,超过该县历史(1958-1985年)同期发病人数的6.9倍。初步调查,发现患者集中于河水排污口的下游地带。这一地区居民饮用河水者的伤寒发病率为6.5%,而饮用地下水者的伤寒发病率为0.62%。控制疫情蔓延最有效的措施是()
A.隔离伤寒患者
B.停止供水
C.对饮用水迅速采取氯化消毒
D.迅速切断污染源
E.加强饮用水的净化
11、单项选择题
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A.NO2
B.CO2
C.N2O
D.CO
E.SO2
12、单项选择题 矽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是()
A.支气管炎
B.肺结核
C.肺癌
D.肺心病
E.肺气肿
13、单项选择题 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的()
A.肌肉
B.脊髓
C.肝、卵巢
D.血液
E.皮肤
14、单项选择题 水俣病属于()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致癌作用
D.致畸作用
E.致突变作用
15、单项选择题 职业卫生的主要任务是()
A.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
B.积极防治职业病
C.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D.提高经济水平
E.提高劳动生产率
16、单项选择题 对社区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个体水平上的疾病判断
B.依据的是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C.理论基础是临床专业知识
D.通常采用的是流行病学方法
E.是一种在疾病发生后的诊断
17、单项选择题 男性,40岁,某印刷厂工人,因持续性腹绞痛,阵发性加剧而入院。患者自诉近五年来经常有腹绞痛发作,部位多在脐周,发作时尚能坚持工作。但近一年来,腹痛发作频繁,发作时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在地上打滚,并伴有头痛、头昏、乏力、关节酸痛。体查:一般情况尚可,体温正常,面色苍白,牙龈有色素沉着,眼底动脉痉挛,腹部平软,肝脾未扪及,肠鸣音正常,诊断为慢性铅中毒。患者从事的工种最可能是()
A.检字
B.印刷
C.浇板
D.仓库保管
E.以上都不是
18、单项选择题 以下是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但不包括()
A.注意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B.低温保藏,控制细菌繁殖及毒素形成
C.对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D.食用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体及破坏毒素
E.加强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卫生法规及管理条例
19、单项选择题 不属于毒蕈中毒类型的是()
A.胃肠炎型
B.溶血型
C.神经精神型
D.类伤寒型
E.脏器损害型
20、单项选择题 当体内缺乏下列哪些物质时可增加镉在胃肠道的吸收()
A.铜、锌、铁
B.钙、镁、铜、锌
C.铁、钙、蛋白质、锌
D.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E.脂肪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21、单项选择题 引起沙门菌属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
A.肉类、蛋类、禽类
B.豆制品
C.奶类食品
D.剩饭、米粉
E.海产鱼虾X
22、单项选择题 铅的主要蓄积部位是()
A.骨骼
B.肾脏
C.肝脏
D.骨髓
E.神经组织
23、单项选择题 从防治心血管疾病出发,对高危人群最行之有效的是哪一项()
A.定期体格检查
B.药物治疗措施
C.改变不良饮食行为生活方式
D.戒烟
E.锻炼身体
24、单项选择题 治疗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一般使用()
A.阿托品
B.胆碱酯酶复能剂
C.对症治疗
D.阿托品加对症治疗
E.阿托品加胆碱酯酶复能剂加对症治疗
25、单项选择题 听觉疲劳指()
A.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使听阈上升10~15dB,脱离噪声接触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
B.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致使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后需数小时至几十小时才能恢复
C.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导致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范围内出现"Ⅴ型"下陷,双耳平均听力下降26~70dB
D.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斜形逐步下降,双耳平均听力下降>70dB
E.听力曲线各频段以同等程度水平下移
26、单项选择题 国务院于什么时间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A.2003年5月
B.2005年9月
C.2002年12月
D.1981年2月
E.1997年8月
27、单项选择题 听觉适应指()
A.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使听阈上升10~15dB,脱离噪声接触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
B.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致使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后需数小时至几十小时才能恢复
C.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导致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范围内出现"Ⅴ型"下陷,双耳平均听力下降26~70dB
D.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斜形逐步下降,双耳平均听力下降>70dB
E.听力曲线各频段以同等程度水平下移
28、单项选择题 某农药厂灌装车间发生5位工人集体中毒事件,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痛、流泪、手部有瘙痒、烧灼等异常感觉;2例严重病例有呼吸困难、流涎、腹痛和轻度意识障碍。现场调查结果:车间无通风排毒设备,工人均未戴防护手套和口罩,中午均在食堂集体就餐。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阿托品
B.胆碱酯酶复能剂
C.对症治疗
D.阿托品加胆碱酯酶复能剂
E.阿托品加胆碱酯酶复能剂加对症治疗
29、单项选择题 铅引起机体的主要早期变化之一是()
A.小血管痉挛
B.卟啉代谢障碍
C.对神经鞘细胞作用
D.大脑神经细胞变性
E.δ-氨基-γ-酮戊酸的分解增加
30、单项选择题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A.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森林大火
B.农业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工具
C.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工具
D.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地震
E.工业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