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
点击进入《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单项选择题 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前苏联教育家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凯洛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罗杰斯提出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需要层次论
B.强化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自由学习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罗杰斯提倡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应是自由学习理论,故选D。
3、问答题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其对学习动机的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他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后一种需要是生长需要。
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缺失需要(特别是爱和自尊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那些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惹人(特别是教师)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做出较为"安全"的选择,即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4、单项选择题 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验,这种方法是()。
A.实验法
B.实习作业法
C.参观法
D.实践活动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实习法又称"实习作业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5、问答题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6、问答题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针对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针对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7、单项选择题 一般说来,注意的()是一种技能。
A.转移
B.集中
C.分配
D.稳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能到达的技能的程度应是注意的分配,例如司机开车的时候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眼睛看观后镜,这是注意分配,司机开车是一种操作技能。
8、单项选择题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题干可首先排除实验法和演示法。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谈话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去获得新知识,借以巩固新知识或检查新知识的教学方法。结合题干可知,该题的正确答案为A。
9、单项选择题 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研究
B.调查研究
C.叙事研究
D.行动研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单项选择题 教师常用表扬、称赞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进步,其针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自我效能感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强化理论
D.动机归因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老师用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的进步,体现的是强化理论。
11、单项选择题 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主张是()。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及时而教
D.开而弗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原则"。学不躐等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各因其材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及时而教体现了及时施教的原则,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故选D。
12、问答题 试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方向性的意义。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选择。
(2)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所用教学方法的不同,要依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学生年龄特征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情况。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除受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的影响外,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地、具体地、综合地考虑各种有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13、问答题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2)学生参与学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2)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否高;
(3)教学内容是否正确;
(4)教育方法是否恰当;
(5)教学结构是否紧凑;
(6)教学组织是否合理。
14、单项选择题 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智力训练无关紧要的理论是()。
A.传统教育理论
B.现代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实质教育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斯宾塞,实质教育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形式教育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15、单项选择题 《礼记,中庸》中描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现代教学论中的()。
A.教学过程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题干可知从博学、审问到笃行是一个过程,故应是教学过程。
16、问答题 归因理论是如何解释人的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17、单项选择题 学生采用列提纲、画图形、列表格等方法进行复习的做法属于()。
A.注意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复述策略指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故列提纲、画图形、列表格应属于组织策略,故选B。
18、单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
②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
③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
④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⑧
D.②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动机强度和任务难易度之间的关系是: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由此可知①④错误,排除A、B、D项。正确答案选C。
19、问答题
《植物的叶》一课教学中,老师利用植物叶的若干标本和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大自然中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表示怀疑。
生A:同样的一棵树上应该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生B:这么大一个大自然,肯定有不少叶子是完全相同的。
生C:我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信,我可以去找来。
学生对老师的结论充满了怀疑。此时,老师并没有反驳,而是顺水推舟说:"看来还得继续研究,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找找看,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节课,学生们果真带来了许多植物的叶子。在经过观察后,确实发现班上所有的叶子没有完全相同的。
为了要得出“大自然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如此简单的结论,花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我觉得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值得。这是因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我觉得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值得。这是因为: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细心呵护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
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花了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大自然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的结论。教师这样的处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而且学生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20、问答题 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1、单项选择题 韩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花的构造时,将花的挂图带到了教室,供学生研究学习。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知识直观
D.言语直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模象直观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像、电影等。
22、单项选择题 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形式教育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23、单项选择题 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
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24、单项选择题 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
C.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双基",即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5、单项选择题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差距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体现了()的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因材施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教材的理论内容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26、单项选择题 小安同学通过认识牡丹花、玫瑰花、桃花等,概括出“花”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形式是()。
A.推理
B.判断
C.综合
D.概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概念是人脑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如"花、草、树木"等都是概念。题目中学生通过不同花的特征概括出花的本质特征,把花类与其他植物区分开来,故选D。
27、单项选择题 以下对学习动机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动机的作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
B.学习动机只对学习活动的发起起作用
C.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就是学习者遇到的问题情境
D.学习动机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作用。学习动机具有维持功能,不只是在学习活动发起时起作用,故排除B;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较多,C项说法过于绝对;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果随学习动机强度变化而变化,并不是越高越好,故排除D。
28、问答题 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应注意以下方面: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29、单项选择题 柏克赫斯特创立的学制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特朗普制
D.道尔顿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30、单项选择题 王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列举了直角在上方、下方、右方、左方等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这种教学方式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变式分析
D.概念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本题中列举了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其本质没变,为的是突出"含有直角"的本质特征,这种教学是运用了变式的教学方法。
点击进入《★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
点击进入《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