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心理学》题库
点击进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单项选择题 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犯罪的社会预防
B.犯罪的心理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名词解释 因果分析预测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从分析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入手,通过统计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从分析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入手,通过统计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揭示预测目标与其他相关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定量预测的方法。
3、单项选择题 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
A.必然联系
B.非必然联系
C.直接联系
D.间接联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现象的特殊性称为().
A.犯罪现象的属性
B.犯罪规律
C.犯罪的基本状况
D.犯罪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问答题 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层次和类型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暂时型
②假象型→表层弱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暂时型
②假象型→表层弱化
③渐进型
④反复型→中层弱化
⑤醒悟型
⑥停止型→深层弱化
6、名词解释 犯罪心理矫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在掌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在掌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成为守法的公民。
7、单项选择题 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
A.访谈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相关分析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在我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不少论述,以下那一种说法表明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的关系:().
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B.性相近,习相远;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问答题 简述犯罪综合动因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个体犯罪原因是一个整体系统(母系统),这个整体系统是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个体犯罪原因是一个整体系统(母系统),这个整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着的主体内外因素(子系统)所构成的,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原因网络结构。其中主体因素是指犯罪人犯罪赖以形成的生理状况、心理和行为发展水平等因素。包括:
⑴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神经类型因素和异常的生物学因素);
⑵心理因素;
⑶行为因素(犯罪人原有的不良行为特点)主体外因素:
⑴社会环境因素(大社会环境因素:
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④精神
⑤法治环境因素等;
小社会环境因素:
①家庭
②学校
③工作
④居住
⑤交往
⑥职业);
⑵自然环境因素(地域、季节、时间、自然灾害);
⑶情境因素(侵害对象、现场其他人、现场条件和气氛、机遇)
10、问答题 犯罪动机强化形式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同一动机强化;
②一种动机转变为另一种动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同一动机强化;
②一种动机转变为另一种动机;
③单一犯罪动机发展为多种犯罪动机;其主要形式有:
⑴动机的实现;
⑵动机的派生;
⑶动机的转移;
⑷动机的重合;
11、单项选择题 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
A.状态性被害人
B.流动型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
D.疏忽型被害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问答题 简述少年犯罪动机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易为外界诱因引起;
⑵不稳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易为外界诱因引起;
⑵不稳定;
⑶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型;
⑷未被意识的特征比较显著;
13、名词解释 心理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心理结构,也叫人的心理现象结构,心理的反应系统。是运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心理结构,也叫人的心理现象结构,心理的反应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科学的结构观来看待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并将这些现象放到人的整体心理系统中认识而形成的理论。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自我意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等亚结构。
14、单项选择题 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
A.规范性科学
B.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
C.理论性科学
D.形式性科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单项选择题 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是指().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多项选择题 政治信仰性犯罪人的行为特征有()。
A.智力性
B.预谋性
C.集团性
D.暴力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问答题 试述犯罪心理结构发展变化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后,由于主体内外因素和情境的影响,犯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后,由于主体内外因素和情境的影响,犯罪心理结构要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良性转化
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是犯罪心理结构的良性转化的前提和基础。
犯罪心理结构的良性转化,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犯罪心理结构暂时性抑制、瓦解和消除。
具体原因有两方面:
主体外因素和主体因素
主体外:
1、惩罚的正面效应
按照强化理论,如果一种行为经常伴随着抑制其增长的负强化物出现,行为主体感受到该行为带来的痛苦体验超过愉快体验,则该行为必然呈现负强化状态。
惩罚的正面效应取决于刑罚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合理性。
一般来讲,惩罚的力度应大于获利的程度,才能收到震慑效应。
2、情境变化的影响
家庭、学校、单位、亲友的耐心规劝教育、切断犯罪人与团伙之间的联系等。
3、教育与综合治理作用的发挥
主体因素:
1、犯罪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的积极因素
如良知、道德观念等。
2、条件限制
包括生理、心理条件的限制。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恶性发展
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是指犯罪心理形成后恶性发展的过程,是犯罪心理定型化、个性化、多方向化的过程,是从初犯到累犯、惯犯的变化过程。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机制:
1、外界不良诱因是强化的条件。
如被害人的刺激、同伙的拉拢
2、外部强化作用
没有受到及时地惩罚或惩罚力度不够;社会的歧视等。
3、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畸型的内心体验。
18、问答题 按犯罪的不同动机来分,犯罪可分为哪五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按犯罪的不同动机来分,犯罪可分为五种类型:物欲型动机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按犯罪的不同动机来分,犯罪可分为五种类型:物欲型动机犯罪;性欲型动机犯罪;情绪型动机犯罪;信仰型动机犯罪;集合型动机犯罪。
19、填空题 智能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行为人借助高科技工具和先进技术,实施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行为人借助高科技工具和先进技术,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20、多项选择题 下列哪些为犯罪人的意志特征()。
A.经不起犯罪诱惑
B.盲从
C.一意孤行
D.具有犯罪习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名词解释 团伙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
22、单项选择题 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严打”是在().
A.1983年
B.1985年
C.1992年
D.2000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问答题 简述犯罪预防的可能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犯罪是可以认识和预防的,其理由如下:
(1)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犯罪是可以认识和预防的,其理由如下:
(1)犯罪规律和犯罪原因的可认识性,为犯罪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2)犯罪学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为分析研究犯罪原因、犯罪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犯罪预防提供了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4)预防犯罪的实践为犯罪预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5)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犯罪预防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6)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为犯罪预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4、名词解释 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
25、单项选择题 被尊为犯罪学鼻祖的是().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费尔巴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单项选择题 20世纪中叶以后,在犯罪原因理论研究中().
A.单因论成为主流
B.二元原因论成为主流
C.多因论成为主流
D.综合原因论成为主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单项选择题 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
A.犯罪原因
B.犯罪条件
C.犯罪根据
D.犯罪的相关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问答题 简述“三抓三促”防控工作的要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抓点、线、面相结合,促社会面防控能力的突破。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抓点、线、面相结合,促社会面防控能力的突破。
(2)抓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促安全防范能力的突破。
(3)抓管、控、治相结合,促治安管控能力的突破。
29、名词解释 意志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意志过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意志过程。
30、填空题 审讯阶段审讯人员控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心理策略主要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自由交谈法;声东击西法;四面出击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自由交谈法;声东击西法;四面出击法。
点击进入《★心理学》题库
点击进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