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口腔执业医师》题库
点击进入《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基础医学综合》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单项选择题 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艾滋病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青霉素过敏
D.白血病
E.接触性皮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综合理解判断型题目,考核Ⅰ型超敏反应的代表性疾病。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Ⅰ型超敏反应。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蛋白可通过交联结合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分子而触发过敏反应,患者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选项为C。
2、单项选择题 穿髓孔内由表及里依次为炎性坏死渗出、炎性肉芽组织及新生的胶原纤维,有活性的散在炎症细胞浸润的牙髓组织的变化见于()。
A.急性浆液性牙髓炎
B.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C.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D.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E.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为慢性牙髓炎病理变化的分析题。根据普通病理性的知识,出现肉芽组织的炎症一般为慢性炎症,可以排除A、B选项。在慢性牙髓炎中,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无穿髓孔,故可排除C选项。慢性增生性牙髓炎一般表现为牙髓组织增生充填龋洞,有时其表面尚有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因此也可排除。慢性溃疡性牙髓炎自穿髓孔处向深部的表现由表及里依次为炎性、坏死渗出,炎性肉芽组织及新生的胶原纤维,有活性的散在炎细胞浸润的牙髓组织。正确答案应为D。
3、单项选择题 男,30岁。张口受限1周,下颌前伸时左侧颞下区疼痛,开口型偏右,诊断为咀嚼肌痉挛,痉挛的肌是()。
A.左侧颞肌
B.右翼内肌
C.左翼内肌
D.右翼外肌
E.左翼外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本题属基本概念试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咀嚼肌的功能。根据咀嚼肌功能可以知道,颞肌、翼内肌、咬肌主要功能为提下颌骨;翼外肌双侧收缩时下颌前伸运动,单侧收缩,下颌向对侧。此病例中,应该是左侧翼外肌痉挛。答案E正确。
4、单项选择题 下列含胶原纤维最少的牙本质是()。
A.前期牙本质
B.球间牙本质
C.管周牙本质
D.管间牙本质
E.修复性牙本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为牙本质结构特点的判断题。在镜下观察牙本质的横剖磨片时,可清楚地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极少。在观察脱矿切片时,由于脱矿后该处结构消失,故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周围呈现一环形的空隙。备选答案中其他的牙本质类型中均含较多的胶原纤维。故答案应选C。
5、单项选择题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为()。
A.使血小板内TXA2合成减少
B.激活COX-1活性
C.促进PGs合成酶的活性
D.促进血小板聚集
E.促进凝血酶原形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是综合应用题,考查学生对阿司匹林作用的记忆并加以运用。阿司匹林药理作用较为广泛,该题主要考点为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TXA2可诱导血小板聚集,COX-1可促进TXA2生物合成;而阿司匹林能与COX-1氨基酸序列第530位丝氨酸共价结合,通过乙酰化不可逆地抑制COX-1的活性,从而使TXA2生物合成减少,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减弱而发挥抗凝血作用。利用阿司匹林这一重要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6、单项选择题
如果患者咀嚼时,下颌长期处于侧方运动幅度较大时,则患者牙列的磨耗状态是()。
A.上颌颊尖和下颌舌尖磨损过多
B.上颌舌尖和下颌颊尖磨损过多
C.下前牙切缘较后牙牙尖磨损过多
D.双侧后牙颊舌尖及尖牙牙尖磨耗较重
E.横
曲线的曲度加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侧方运动幅度较小,或咀嚼运动受限,而造成颊舌尖的磨损程度不均。一般支持尖,如上颌后牙的舌尖及下颌后牙的颊尖磨损较多,结果形成与正常的横
曲线相反的反横
曲线。当侧方运动幅度大时,咀嚼时后牙颊、舌尖均有明显磨耗,临床表现为
面沟窝尖嵴被磨平,一般尖牙牙尖也有显著磨耗。因此正确答案是D。
7、单项选择题 主要表现为小叶内导管囊状扩张,导管上皮增生的病变见于()。
A.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B.坏死性唾液腺化生
C.唾液腺症
D.舍格伦综合征
E.唾液腺结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为分析判断题,考查对各种慢性唾液腺炎病理变化的掌握。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病理表现为小叶内导管囊状扩张,导管上皮增生,囊壁为一至数层扁平上皮,囊腔可融合;附近导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形成淋巴滤泡。坏死性唾液腺化生以导管上皮增生为主;唾液腺症以腺泡肿大为主;舍格伦综合征以腺泡破坏、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唾液腺结核以出现结核性肉芽肿改变为主。因此正确答案应选A。
8、单项选择题
当长期侧方运动受限,临床上患者的牙齿磨耗会出现()。
A.上颌颊尖和下颌舌尖磨耗过多
B.上颌舌尖和下颌颊尖磨耗过多
C.下前牙切缘较后牙牙尖磨耗过多
D.一侧磨耗较重
E.横
曲线的曲度加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当侧方运动受限时,临床上患者咀嚼方式是杵臼式,即是以下颌开闭运动为主。因此,牙齿磨耗主要表现在上颌后牙的舌尖和下颌后牙的颊尖。磨耗的结果是上颌后牙的舌尖较颊尖低(较短)和下颌后牙的颊尖较舌尖低,因此出现反向的横
曲线,而不是横
曲线的曲度加大。后牙是完成咀嚼的主要牙齿,在没有口腔副功能的患者,一般下前牙切缘不会较后牙牙尖磨耗多。一侧牙齿磨耗较重出现在偏侧咀嚼的患者。因此正确的答案是B。
9、单项选择题 最大开颌运动末期为()。
A.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上腔的滑动
B.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上腔的转动
C.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下腔的滑动
D.发生在颞下颌关节下腔的转动
E.下腔的转动与上腔的滑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最大开颌运动:如在打哈欠时的下颌运动就是最大开颌运动。此时翼外肌下头处于紧张状态,二腹肌出现强烈收缩,牵引下颌向下后方增大开口度至极限。此时髁突仍是只作旋转不作滑动,运动只发生在关节下腔。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起到限制髁突过度移动的作用。
10、单项选择题
AngleⅠ类牙尖交错
时,上颌第一磨牙的哪些牙尖斜面及对颌无咬合接触()。
A.颊尖的近远中颊斜面
B.舌尖的近远中颊斜面
C.舌尖的近远中舌斜面
D.颊尖的近远中舌斜面
E.近中舌尖的颊斜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当牙尖交错
时,除下颌中切牙与上颌第三磨牙外,都保持着一个牙与对颌相对的两个牙的接触关系,以及与前后两个邻牙的接触关系。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内。
11、单项选择题 女,14岁。上颌尖牙区肿物。肉眼标本检查见完整包膜,切面囊、实性,内含牙齿1枚。最可能的诊断是()。
A.成釉细胞瘤
B.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C.牙源性腺样瘤
D.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E.牙源性钙化囊性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为牙源性腺样瘤病理特点的分析题。牙源性腺样瘤在临床和病理学表现上是牙源性肿瘤中较有特点的肿瘤。一般发生在上颌前牙区,年龄多在15岁以下。肿瘤多有完整包膜。备选答案中的其他病变均无上述特点,因此正确答案应选C。
12、单项选择题 以下关于普鲁卡因的错误叙述是()。
A.脂溶性低
B.对黏膜穿透力强
C.主要用于浸润麻醉
D.避免与磺胺药合用
E.可引起过敏反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是简单应用题,考查学生对普鲁卡因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的了解。普鲁卡因是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其作用特点为脂溶性低,故对黏膜穿透力弱。本考题要求考生了解局部麻醉药的脂溶性常与黏膜穿透力有相关性的问题,此特点常与药物的临床应用密切相关。
13、单项选择题 肉芽肿性唇炎的病理特点为()。
A.固有层散在淋巴细胞浸润
B.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C.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D.结缔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并形成滤泡
E.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结节样聚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本题涉及肉芽肿性唇炎的病理变化。顾名思义,肉芽肿性唇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在唇黏膜的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形成肉芽肿样的病变,典型的是在血管周围有肉芽肿样结节。此结节为较多的淋巴细胞,还有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因此答案应选E。
14、单项选择题 常作为寻找腮腺导管口标志的是()。
A.第三磨牙
B.上颌第一磨牙
C.下颌第一磨牙
D.上颌第二磨牙
E.下颌第二磨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寻找腮腺导管口的标志为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上。
15、单项选择题 以下关于过度正角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角化层增厚,角化细胞核消失
B.角化层增厚,角化细胞核残留
C.棘细胞层出现角化
D.角化层未增厚,角化细胞核消失
E.角化层增厚,粒层不增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过度角化基本概念的理解。过度正角化是角化层增厚,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消失,形成均匀性嗜伊红染色的角化物,伴有粒层增厚且透明角质颗粒异常明显;过度不全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中尚见残留的细胞核,粒层增厚不明显。备选答案中的C选项所指的是角化异常的表现;D和E选项均与过度正角化时的变化相反。因此答案应选A。
16、单项选择题
氨由骨骼肌组织通过血液向肝进行转运的机制是()。
A.三羧酸循环
B.鸟氨酸循环
C.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D.甲硫氨酸循环
E.ATP循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核氨的转运,旨在考查考生对血氨代谢的掌握情况。骨骼肌中的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再经血液运到肝释放出氨,用于合成尿素。在肝中丙氨酸转氨基后生成的丙酮酸又可经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再由血液输送到肌组织利用。这就是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是氨由肌组织通过血液向肝进行转运的机制。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质和氨基酸等彻底氧化分解、互变和产生能量的机制。鸟氨酸循环是氨在肝生成尿素的机制。甲硫氨酸循环是甲硫氨酸的重要代谢途径,通过甲硫氨酸循环,将甲硫氨酸与一碳单位代谢和维生素B12及叶酸功能联系起来。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A、B、D和E是错误的。
17、单项选择题 严重的氟牙症的病理表现是()。
A.釉质表面粗糙,且有凹陷缺损
B.上前牙牙面有白垩状斑点
C.所有牙齿表面有白垩状斑点
D.部分牙齿出现黄褐色斑点
E.釉柱间区消失,釉质表面光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为氟牙症病理表现判断题。轻症氟牙症者,只有部分牙齿(主要是上前牙)的牙面有白垩状斑点。中度氟牙症者,所有牙齿表面几乎全被侵犯,牙面易于磨损,且部分牙齿出现黄褐色斑点。重症者,大部分或全部牙齿出现广泛性的黄褐色斑点,且合并有釉质发育不全症,牙面发生实质性缺损。因此正确答案应选A。
18、单项选择题
后牙
运动循环研磨发挥功能的阶段()。
A.下颌后牙颊尖舌斜面从中央窝沿上后牙舌尖颊斜面向舌侧继续滑行,约到一半处分离
B.下颌后牙舌尖颊斜面沿上后牙颊尖舌斜面向舌侧继续滑行,约到一半处分离
C.工作侧上下颌后牙的同名尖彼此相对
D.由正中
向上、向前、向上至对刃
E.由对刃滑行回归至牙尖交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切割功能主要通过下颌前伸咬合实现。开始时,下颌从牙尖交错位或姿势位向下前方伸出,继则上升,使上下前牙咬住食物,用力切割。在穿透食物后,下切牙的切缘顺沿上切牙舌面的方向回到牙尖交错位。下颌由切牙对刃位滑到牙尖交错位的运动(由对刃
滑到牙尖交错
),是发挥功能的阶段。后牙捣碎和磨碎食物,由下牙弓随下颌向一侧运动到上下牙颊尖相对位即行向上,使上下牙的颊尖相咬合,而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即依上牙颊尖的舌斜面滑行,是发挥功能的阶段。
19、单项选择题 男,50岁。右上腹部隐痛2周,食欲缺乏并有呕吐。体检:体温37.6℃,神清,皮肤轻度黄染,腹平,肝肋下1指、质软。可作为黄疸鉴别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清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
B.血清总胆红素与1分钟胆红素
C.血清白蛋白
D.血清碱性磷酸酶
E.血清淀粉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核考生对胆红素代谢和黄疸实验室检查项目的了解及其他备选答案的检查意义。正常人胆红素的生成与排泄维持动态平衡,使得血浆中胆红素含量甚微。肝对该平衡的维持起重要作用。任何原因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和(或)肝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过程发生障碍均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正常人血浆胆红素总量为3.4~17.1μmol/L(0.2~1mg/dl),其中约80%是未结合胆红素,其余为结合胆红素。1分钟胆红素是指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重氮试剂迅速产生颜色反应。血清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血清白蛋白、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淀粉酶的测定与黄疸的鉴别诊断没有直接的关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0、单项选择题 形成面部的突起不包括()。
A.上颌突
B.下颌突
C.侧鼻突
D.联合突
E.中鼻突(包括球状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是面部发育过程的判断题。面部是由下颌突、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包括球状突)联合形成的。随着胚胎发育,约在第6周,已形成的突起与相邻的或对侧的突起联合。两个球状突中央部分联合,形成人中;球状突与同侧的上颌突联合形成上唇;侧鼻突与上颌突联合,形成鼻梁的侧面、鼻翼和部分面颊;上颌突与下颌突由后向前联合,形成面颊部,同时使口凹缩小至正常口裂的大小。至第8周面部各突起联合完毕。联合突与舌根的形成有关,不参与面部的形成,因此正确答案应选D。
21、单项选择题 舍格伦综合征病理检查部位多选择()
A.唇腺
B.磨牙后腺
C.舌下腺
D.颌下腺
E.腭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单项选择题 对单侧咀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侧咀嚼是为了躲避障碍
B.单侧颞下颌关节有疾患
C.咀嚼时只在牙列一侧有食团的情况称单侧咀嚼
D.长期单侧咀嚼可致面容偏斜
E.长期单侧咀嚼可形成
干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习惯性的单侧或前伸咀嚼运动,常是对
障碍适应的结果,单侧咀嚼运动亦可因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引起,长期单侧咀嚼可致面容偏斜、
干扰
23、单项选择题 篮细胞是指唾液腺中的()。
A.浆液性腺泡细胞
B.黏液性腺泡细胞
C.肌上皮细胞
D.闰管细胞
E.分泌管细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为肌上皮细胞形态特点的基本知识题。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和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底膜之间。光镜下,细胞体小,形扁平,发出4~8个分支状突起,该突起呈放射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故又称篮细胞(basketcell)。所以正确答案应选C。
24、单项选择题 阿托品的不良反应为()。
A.瞳孔轻度扩大、皮肤潮红
B.肠蠕动增加、烦躁不安
C.调节痉挛、心率加快
D.肠蠕动减少、唾液分泌增加
E.中枢抑制、心率减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是理解记忆题,考查学生对阿托品不良反应的记忆和理解。阿托品不良反应与其药理作用有密切关系,从5个选项看来,B、C、D和E分别有一点不是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如B选项中的“肠蠕动增加”、C选项中的“调节痉挛”、D选项中的“唾液分泌增加”和E选项中的“中枢抑制”,只有A选项是对的。
25、单项选择题
Ⅰ度深覆
是指下颌切牙切缘咬在上颌切牙舌面的()。
A.切1/3以内
B.中1/3以内
C.颈1/3以内
D.颈1/3以上
E.下颌切缘下3~5mm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覆
程度依下颌切牙切缘咬在上颌切牙舌面的部位而定,如咬在切1/3以内者,为正常;咬在中1/3以内者,称为Ⅰ度深覆
咬在颈1/3以内者称为Ⅱ度深覆
咬在颈1/3以上者,称为Ⅲ度深覆
26、单项选择题 釉质形成缺陷症中,釉质形成不全的表现不包括()。
A.普遍性凹陷
B.局限性凹陷
C.常染色体显性的光滑型
D.X性连锁显性光滑型
E.釉质厚度正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此题为釉质形成缺陷症形态变化的判断题。釉质形成不全的基本病变为釉质基质沉积量减少,已形成的基质矿化正常,其表现有较大的变化,可分为普遍性凹陷、局限性凹陷、常染色体显性的光滑型、X性连锁显性光滑型和粗糙型。表现为釉质厚度正常的釉质形成缺陷症属于矿化不全型,因此正确答案应选E。
27、单项选择题 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均起作用的酶是()。
A.丙酮酸羧化酶
B.磷酸甘油酸激酶
C.果糖二磷酸酶
D.丙酮酸激酶
E.葡糖激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核糖酵解和糖异生中的酶,旨在考查考生对糖代谢途径的掌握情况。在糖酵解反应中,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与3-磷酸甘油酸互变,反应可逆,因此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均起作用。丙酮酸激酶和葡糖激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和果糖二磷酸酶是糖异生的关键酶,这些酶催化的反应均不可逆,不可能同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起作用。如果考生不知道磷酸甘油酸激酶,则可用排除法确定答案。糖酵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是大纲要求的,它们催化的反应均不可逆,不可能同时催化糖酵解和糖异生反应,只要掌握了糖酵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这道题就可以答对了。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A、C、D和E是错误的。
28、单项选择题 下列有角化的口腔黏膜是()。
A.颊
B.唇
C.舌腹
D.软腭
E.牙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此题为咀嚼黏膜和被覆黏膜结构不同点的判断题。咀嚼黏膜包括硬腭和牙龈黏膜,承受咀嚼压力,特点是:上皮较厚,上皮表层有正角化或不全角化,有粒层,细胞间隙宽并见细胞间桥;固有层厚,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紧密呈网状,固有层的乳头多而长,与上皮钉突呈指状镶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可有效地防止上皮在外力作用下与下面的结缔组织分开。正确答案应选E,其他备选答案所列的黏膜均为被覆黏膜,上皮无角化。
29、单项选择题 化脓性球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扩散到其他脏器引起化脓性病灶,称为()。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病毒血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的基本知识。例如,化脓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肺、肾脓肿及皮下脓肿等。
30、单项选择题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病原体感染2周后诱导的免疫应答
B.αβT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C.在病原体感染后迅速发生的免疫应答
D.进化上不保守的免疫应答
E.依赖TCR激活的免疫应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为综合理解型题,考核对固有免疫的性质、诱导时间的理解。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是生物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固有免疫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96小时内)产生应答,发挥抗感染效应,因此正确答案选C。
点击进入《★口腔执业医师》题库
点击进入《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基础医学综合》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