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知识》题库
点击进入《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知识:钢结构》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问答题 《钢规》有没有勘误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笔者至今未见到官方正式的勘误。邱鹤年在《钢结构设计禁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笔者至今未见到官方正式的勘误。邱鹤年在《钢结构设计禁忌与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一书中对规范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笔者认为很有见地,读者可以参考。
2、问答题 在《钢规》中,长细比λ很常用,但是各处的取值似乎又有差别,能否归纳一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规范中与长细比λ计算有关的几处分述如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规范中与长细比λ计算有关的几处分述如下。
(1)规范5.1.2条中的λ计算式该条规定了长细比λ的基本计算。该条指出λ的计算实际分成两种情况:①对于截面为双轴对称或极对称的构件,λ=l/i,并考虑两个主轴方向。这一条不难理解。②单轴对称情况,绕非对称轴z轴的长细比χ仍按照λ=lox/i计算,但绕对称轴的长细比λ需要用λ代替以考虑弯扭效应。制订该条的原因是,单轴对称截面绕对称轴轴发生弯曲失稳时,由于剪力不通过剪心,因此必然伴随着扭转,即为弯扭失稳。对于这种情况,原88规范未考虑弯扭屈曲而直接采用c类截面的做法有些粗糙,故2003规范新增加了此规定。由于λ的公式十分复杂,故规范同时给出了常用截面的λ简化计算公式,即便如此,仍是十分繁琐。值得注意的是,该条的注2指出,对单面连接的单角钢轴心受压构件,依据3.4.2条考虑了强度折减系数后就可以不考虑弯扭效应。这必然会影响到大家对5.1.2条第5款的使用:该款规定了等边单角钢绕平行轴时的换算长细比λ,和强度折减比较起来实在是太复杂,以至于参考文献[34]认为宜删去对λ的规定。
(2)受压构件的计算长度对于受拉构件,λ只用来进行刚度验算,通常,其计算长度取为几何长度。对受压构件计算长度z。的取值,详见专题聚焦部分的"钢结构中的长细比"。
(3)规范表5.3.8中的长细比规范表5.3.8下的注释2和注释4比较特殊。注释2:计算单角钢受压构件的长细比时,应采用角钢的最小回转半径,但计算在交叉点相互连接的交叉杆件平面外长细比时,可采用与角钢肢边平行轴的回转半径。注释4:由容许长细比控制截面的杆件,在计算其长细比时,可不考虑弯扭效应。
(4)规范3.4.2条中的长细比规范3.4.2条规定,单面连接的单角钢作为轴心受压构件在计算稳定时,强度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对其中的λ,规定为:对中间无联系的单角钢压杆,按最小回转半径计算。此时,用到的计算长度应按照表5.3.1中的"斜平面"取值没有疑问。若是中间有联系的单角钢压杆,该如何处理?规范没有明确。笔者认为,若该联系是对平面内变形的约束,则在平面内产生约束而使计算长度变短,平面外将起控制作用,此时,应按照规范表5.3.1中的"在桁架平面外"取值,同时,取与肢边平行的回转半径;若联系是对平面外变形的约束,平面内将起控制作用,回转半径仍取与肢边平行的回转半径。
3、问答题
对于轴心受压构件,需要保证局部稳定,即板件的宽厚比不超过允许值,例如,对于翼缘板,要求自由外伸宽度与厚度之比
。如果用Q235钢能满足的截面,用Q345钢时,由于fy的提高,局部稳定反而不能保证了,导致无法使用,这如何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用Q345钢材代替Q235钢材是可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用Q345钢材代替Q235钢材是可以保证承载力的,只是,不是合理的做法。《钢规》在规定轴心受压构件宽厚比限值时,采用了两种原则:(1)等稳定性原则,即板件的局部屈曲临界应力大于或等于构件的整体稳定临界应力,不允许板件的屈曲先于构件的整体屈曲。对工字形截面构件和T形截面构件采用此原则。(2)板件的局部屈曲临界应力大于或等于钢材屈服点,对箱形截面构件采用此原则。因此,如果满足了规范规定的宽厚比限值,则能够保证其稳定承载力为φAf。对于Q235钢材,为215φA,对Q345钢材,为310φA。如果用Q345钢材但不能满足局部稳定,承载力会比310φA低。规范只是规定了当腹板不满足高厚比限值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见规范5.4.6条),但规范没有规定翼缘不满足宽厚比限值时的做法。依据陈绍蕃《GB50017应用中的几个问题》(钢结构,2007年第2期)中的思路,规范5.4节中的宽厚比限值公式中的
宜修改为
,式中,γr为材料的抗力分项系数,σ=N/(φA.。
4、问答题 对于吊车的动力系数,《荷载规范》5.3.1条规定"吊车竖向荷载应乘以动力系数";而《钢规》3.1.6条关于动力系数的规定中,没有特别指出局限于"竖向荷载",似乎意味着吊车横向荷载也要乘以动力系数。如何理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依据《荷载规范》5.1.2条的条文说明,吊车水平荷载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依据《荷载规范》5.1.2条的条文说明,吊车水平荷载分为纵向和横向.分别由吊车的大车和小车的运行机构在启动或制动时引起的惯性力引起,因此,笔者理解,其本身已经考虑了动力影响,故不需要再乘以动力系数。《钢规》3.2.2条规定的"卡轨力"也是考虑了动力影响的。王国周《钢结构原理与设计》、夏志斌《钢结构原理与设计》等教材均支持此观点。
5、问答题
《钢规》的5.1.1条,对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处的强度规定用σ=
和
计算,请问,为什么要对毛截面进行计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于受拉构件的计算,国外规范通常采用毛截面屈服和净截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对于受拉构件的计算,国外规范通常采用毛截面屈服和净截面拉断二者中的较小者确定承载力。我国规范偏于安全采用净截面屈服作为其承载力,这就是
的来历。对于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处的强度,由于孔前传力,在净截面的力减小,故采用
计算。为保证安全,还要求
,相当于保证不发生毛截面屈服。
6、问答题 《钢规》附录C给出的稳定系数表格,感觉有些乱,应该如何查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下面举例说明。若受压构件截面分类为a类(截面分类见规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下面举例说明。若受压构件截面分类为a类(截面分类见规范表5.1.2-1和表5.1.2-2),fy=235N/mm2(f按照钢材牌号取值),λ=66,则
,查表C-1,第一列找到60,第一行找到6(第一列数字加上第一行数字就是
的值),利用十字交找到0.858,即稳定系数φ=0.858。
7、问答题
规范的表5.1.2-2是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分类表,对其中的焊接箱形截面,有以下疑问:(1)板件宽厚比中的宽度,是按照规范图4.2.4中的b0取值还是取b0-2tw?(2)"板件的宽厚比≤20"这一条件,是指两个方向的板件宽厚比均≤20,还是某一个方向的板件宽厚比≤20?"板件的宽厚比>20"也有同样的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取宽度为b0-2tw应更符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取宽度为b0-2tw应更符合规范的本意。理由是:对于焊接工字形截面的翼缘,规范规定的宽厚比中的宽度都是自腹板边缘开始算起的(见规范的5.4.1条以及规范的表9.1.4。在《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则是自腹板中心线算起);同一本规范,同样是"无支长度",对于箱形截面,取至腹板边缘会更一致。
第二个问题,笔者至今未见到权威的对该规定来源的解释。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从偏于安全角度考虑,如果两个方向宽厚比均>20才属于b类,若有一个宽厚比≤20则按属于C类。
8、问答题 依据《钢规》的3.3.4条,钢材的选用与温度有关,如何理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宜从以下几点把握:
(1)依据《碳素结构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宜从以下几点把握:
(1)依据《碳素结构钢》GB/2、700-2006,碳素结构钢的质量等级分为A、B、C、D四个质量等级,A级对冲击韧性指标没有要求,B、C、D级分别要求+20℃、0℃、-20℃时冲击韧性不小于27J。依据《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则分为A、B、C、D、E共五个质量等级,对于Q345~Q420钢材,厚度12~150mm时,B、C、D、E级分别要求+20℃、0℃、-20℃、-40℃时冲击韧性不小于34J。由于冲击韧性是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的,所以,A、B、C、D、E的顺序表示质量等级越来越高。
(2)规范中"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意思是说,此时应采用Q390E和Q420E。
(3)从规范的3.3.4条可以看出,对于同样的工作温度,采用强度高的钢材时,对质量等级要求高;焊接结构和非焊接结构相比,后者的要求宽松些。
9、问答题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验算公式为N/(φA)≤f,公式的左边是截面的实际应力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首先必须明确,强度和稳定是不同的概念,强度计算针对最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首先必须明确,强度和稳定是不同的概念,强度计算针对最不利截面进行,而稳定计算则是针对整个构件;其次,规范的公式来源如下:将实腹式受压构件稳定承载力记作Nu,则考虑抗力分项系数之后应有
规范只是将其写成应力的形式,为N/(φA.≤f,但是N/(φA.绝不是应力。只是,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时,时常用"稳定应力"的说法,这时,其所指为N/(φA.,因而需要注意区别不同情况。
10、问答题 如何正确理解《钢规》7.2.5条对于螺栓数目的规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规范的7.2.5条规定了4种需要增加螺栓数目的情况,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规范的7.2.5条规定了4种需要增加螺栓数目的情况,相当于承载力的折减。第1款是对应用了填板的情况进行规定,如图2-2-16(α)所示。填板只是提供一个厚度,并不传力。第2款对除摩擦型之外的螺栓连接当采用搭接时的规定,如图2-2-16B.所示。这里主要是考虑此种连接会导致偏心受力,故将承载力折减。对于焊缝连接,由于规范8.2.13条对搭接长度有规定,故不必考虑这种折减。美国钢结构规范和欧洲钢结构规范对过长的焊缝也考虑折减。第3款是指,由于螺栓间距需要满足最小间距的构造要求,因此,在构件端部的连接可能需要很长的长度,这时,加设一个短角钢,通过其传递一部分力,从而可以减小连接长度。如图2-2-16C.所示。夏志斌、姚谏《钢结构-原理与设计》中认为,若a组螺栓和b组螺栓共同承受角钢外力,则c组螺栓个数增加50%;若a组螺栓和c组螺栓共同承受角钢外力,则b组螺栓个数增加50%。第4款对铆钉连接当板件叠合厚度过大的情况进行规定。螺栓连接也应该满足此规定。

11、问答题 如何理解《钢规》3.2.8条的内力分析的规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宜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结构内力分析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宜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结构内力分析方法采用一阶弹性分析,这是目前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的内力分析方法。
(2)当压力附加弯矩与初始弯矩之比大于0.1时,宜考虑二阶效应的影响,这是与《抗规》3.6.3条一致的规定。
(3)考虑二阶效应时采用将一阶弯矩放大的简化方法。
(4)每层柱顶附加假想水平力是对缺陷(如柱子的初倾斜、初偏心以及残余应力)的综合考虑。式中Q的取值,可参照规范条文说明(见规范的165页)理解。
(5)由公式(3.2.8-1)计算出的弯矩MⅡ为框架柱的杆端弯矩,从道理上讲,由于节点处弯矩需要达到平衡,梁端弯矩以及梁柱节点处弯矩也要调整。
12、问答题 如何理解《钢规》3.4.2条规定的强度折减系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所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所谓"单面连接的单角钢",是指单个的一根角钢与节点板相连时,尽管角钢有两个肢,但只能有一个肢与节点板连接(肢背、肢尖用焊缝连接,或者,用螺栓相连)。此时,角钢构件是按照轴心受力构件的模型进行计算,但实际受力却有偏心(会产生附加弯矩),受力状况较为不利,所以,要对强度折减(另一种观点是,这种单面连接由于"剪力滞"使得截面并不是全部有效,因而需要采用有效净截面积计算,即将净截面积乘以折减系数。美国AISC的钢结构规范就是如此处理的。由于截面积与强度是"相乘"的关系,所以,截面积不折减而对强度折减,效果是一样的)。若是采用两个角钢与节点板相连,由于角钢隔一段距离会设置填板,因此,实际上是视为双角钢组成的T形截面受力,此时,不考虑强度折减。图2-2-2中,B.图为双角钢与节点板相连,此时强度不折减;C.图为单面连接,须考虑折减。
(2)单面连接的单角钢用公式N/A≤f计算强度时,强度折减系数为0.85;用公式N/(φA.≤f计算稳定性时,强度折减系数要区分等边角钢或不等边角钢(短边相连还是长边相连)。
(3)该条分为4款,第2、3、4款是连接计算时的规定,也就是说,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情况,规范表3.1.1-3~表3.1.1-5中规定的强度设计值要乘以折减系数。
(4)有人发现,对于折减系数0.6+0.0015λ,λ越大折减系数越大,于是认为规范于理不通。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是误解。笔者的观点如下:令γ=0.6+0.0015λ,则单角钢的受压承载力可以表示为γφAf,λ增大后,实际情况是γ稍微增大,对应的φ却降低更多。例如,对于b类截面γ=70的Q235钢,γ=0.705,φ=0.751,yφ=0.529;当λ增大至90时,y=0.735,φ=0.621,γφ=0.456。可见,总的结果γφAf仍然是降低的,这与λ越大受压承载力越小是一致。
(5)折减系数中用到的长细比λ,规范规定"对于中间无联系的单角钢压杆,应按最小回转半径计算,当λ<20时,取λ=20"。并未对"中间有联系的单角钢压杆"作出规定。笔者认为,若该联系是对平面内变形的约束,则平面内的杆件计算长度将因约束而变短,平面外将起控制作用,此时,应按照规范表5.3.1中的"在桁架平面外"取值,与计算长度对应的回转半径取与肢边平行;若联系是对平面外变形的约束,则按平面内取计算长度,回转半径仍取与肢边平行的回转半径。支持笔者此观点的文献有:①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钢结构设计与计算》(第2版)第368页的算例;②邱鹤年《钢结构设计禁忌与实例》第242页的算例。
13、问答题
《钢规》4.3.6条关于加劲肋的构造要求指出:在同时用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加强的腹板中,横向加劲肋的截面尺寸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其截面惯性矩Iz尚应符合下列要求……我想问的是,这里对加劲肋的要求,是对于一片加劲肋而言的还是两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横向加劲肋成对布置时,Iz是对于两片加劲肋而言的。依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横向加劲肋成对布置时,Iz是对于两片加劲肋而言的。依据为该条的条文说明。
14、问答题 对于梁的突缘支承加劲肋,在验算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时,是否需要考虑弯扭效应而采用λyz?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于T形截面的轴心受压构件,当绕对称轴y轴发生失稳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对于T形截面的轴心受压构件,当绕对称轴y轴发生失稳时,由于所产生的剪力不通过剪心,因此会伴随扭转,从而发生弯扭屈曲。88版钢结构规范对此是按c类截面处理,2003版《钢规》则是采用换算长细比λyz来考虑,见规范的5.1.2条第2款。梁的突缘支承加劲肋在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时,由于考虑了加劲肋一侧
宽度,因此形成了T形截面。然而,该T形截面只是一个虚拟的情况,在受力上与实际的T形截面受压构件(例如用作腹杆时)不同:该T形截面沿竖向受到腹板的扭转约束,因此不会发生扭转,故用λy确定稳定系数即可。魏明钟《钢结构》(第二版)、夏志斌《钢结构-原理与设计》中均持此观点。《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中,则是考虑弯扭效应,用λyz确定稳定系数。似乎不妥。
15、问答题
由于稳定系数9随长细比λ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直接用长细比较大者查表,就能得到φmin,代入整体稳定性验算即可,对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稳定系数φ与长细比、钢材牌号、截面分类三者有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稳定系数φ与长细比、钢材牌号、截面分类三者有关,对于给定的构件,当绕χ、y轴属于相同的截面分类时,必然存在长细比较大者得到的φ就小。但是,由于绕z、y轴可能属于不同的截面分类,在λx和λy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能得到的结果相反。
16、问答题 《钢规》的体系是怎样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规范按照构件类型划分章节,即包括下面的基本构件:(1)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规范按照构件类型划分章节,即包括下面的基本构件:(1)受弯构件(2)轴心受力构件(3)拉弯、压弯构件和《混凝土规范》相比,未包括受扭构件。笔者认为,并不是实际中不存在钢构件受扭,而是因为受扭的力学分析十分复杂,所以,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构造措施来防止构件发生扭转。连接作为钢结构的重要内容,形成第7章。疲劳计算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规范实际上采用的是容许应力法,单独列在第6章。规范第9章塑性设计和第11章钢与混凝土组合梁主要是对于梁的规定。钢结构中的计算,可以归结为12个字:强度、刚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强度属于截面(section)计算,整体稳定属于构件(member)计算。通常,应在截面满足局部稳定要求之后,才能使用整体稳定公式计算。从力学概念上讲,压弯构件居于梁和柱中间的受力状态,规范的规定应该在二者之间有一个过渡,只不过,实际中压弯构件通常就是柱子,所以,压弯构件的刚度规定同受压构件一样用长细比λ(梁的刚度用挠度表示)。
17、问答题
今对于《钢规》的公式(5.2.2-2)(见下式),有几个疑问:
(1)规范中说,"对于表5.2.1的3、4项中的单轴对称截面压弯构件,当弯矩作用在对称轴平面且使翼缘受压时"使用该式,但是,规范表5.2.1(塑性发展系数表)的第4项,其截面见图2-2-10,似乎不符合这个条件呀?
(2)若该公式可以理解为"应力计算",公式中截面特征似乎应取净截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于问题1:规范的文字,是照顾到规范表5.2.1的第3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对于问题1:规范的文字,是照顾到规范表5.2.1的第3项(T形截面)而言的,对规范表5.2.1的第4项,的确有些不对应。从本质上看,规范的这个公式,是考虑到截面的拉应力区可能提前出现塑性而提出的,而截面某部位之所以拉应力大,是因为其位置距离截面中和轴远。据此,应该可以理解。
对于问题2:根据陈骥《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第三版,科学出版社),规范给出的该公式并不是应力计算,仍然是稳定计算,因此,应采用毛截面特征。
18、问答题 《钢规》5.3.6条规定了摇摆柱对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的影响,该如何理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这里,给出一个算例加以说明。如图2-2-13所示的框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这里,给出一个算例加以说明。如图2-2-13所示的框架,已知梁与柱的截面均相同。要求:确定柱AE、柱BF的平面内计算长度。
解:对于柱AE,由于其上下端均为铰接,是摇摆柱,依据规范5.3.6条第1款,摇摆柱的计算长度取其几何长度,故l=l=6m。对于柱BF,由于其上端的横梁EF在远端(E点处)为铰接,故依据规范表D-2下的注释1,应将横梁EF的线刚度乘以0.5。于是,在柱BF的上端,梁柱线刚度比
。由于柱BF与基础铰接,故K=0。按照有侧移框架,查规范表D-2,得到μ=2.25。由于摇摆柱的存在,依据规范5.3.6条需要乘以一个放大系数:
故柱BF的计算长度l=η.μ.l=16.5m。
19、问答题 《高钢规》与《抗规》的不一致之处,应如何取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正在修订之中,原98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正在修订之中,原98版可能会存在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不一致之处,这时,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执行,这是符合国家标准化法的。
20、问答题 对于角钢与节点板的螺栓连接,看到有的资料上能根据角钢的型号大小确定出最大螺栓孔径,这是怎么回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角钢构件进行螺栓孔布置时,除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大、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对角钢构件进行螺栓孔布置时,除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大、最小间距外,还应特别注意满足施工要求。对此,《钢结构设计手册》给出了螺栓线距表,如表2-2-9所示。表中,b、e1、e2的含义见图2-2-18,d0max为最大孔径。
21、问答题 《钢规》5.1.5条,只规定了填板间的距离,请问,该距离是净距还是中至中的距离?另外,填板的构造尺寸如何?在徐建的习题集里面有一道题(题3-74),其中假设了填板宽60mm。还有题3-79假设填板宽度100mm。不知道根据什么取值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所有的教科书中,填板间的距离都是指中距,没有发现取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所有的教科书中,填板间的距离都是指中距,没有发现取净距的。填板宽度一般取60mm左右。填板的个数依赖于规范5.1.5条规定的截面回转半径i、双角钢(双槽钢)构件几何长度以及侧向支承点间距离,与填板宽度并不直接关系。
22、问答题 《钢规》7.2.4条规定了螺栓或铆钉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如何全面、正确理解该规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宜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可将该折减系数记作&eta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宜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可将该折减系数记作η,写成下面的公式形式,比较简洁:
(2)该折减适用于螺栓(包括普通螺栓与高强度螺栓)和铆钉;
(3)用于端部受力,且该力使螺栓受剪的情况,但不用于螺栓群受扭时;
(4)由于制定该折减系数的初衷是由于螺栓受力不均匀,因此,相当于将外荷载作用变大,从这一点考虑,折减应该是针对于N
与N
的较小者
。例如,所需螺栓数为
。
23、问答题 翼缘上承受均布荷载的梁,是否需要计算局部压应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钢规》4.1.3条指出,当梁上翼缘受有沿腹板平面作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钢规》4.1.3条指出,当梁上翼缘受有沿腹板平面作用的集中荷载,且该荷载处又未设置支承加劲肋时,才计算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局部压应力。另外对支座处不设置支承加劲肋的情况也要计算,但ψ=1.0。也就是说,计算局部压应力的前提是某截面处承受集中荷载且未设置支承加劲肋。陈绍蕃《钢结构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62页明确指出,对于翼缘上承受均布荷载的梁,因腹板上边缘的局部压应力不大,不需要进行局部压应力的验算。
24、问答题 《荷载规范》5.1.2条规定的"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和《钢规》3.2.2条规定的"横向水平力"如何区分使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荷载规范》5.1.2条规定的"吊车横向水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荷载规范》5.1.2条规定的"吊车横向水平荷载"系由于小车制动、刹车引起,《钢规》3.2.2条规定的"横向水平力"则是大车运行时的"卡轨力"。
《钢规》明确该"横向水平力"的使用范围为局部:计算重级工作制吊车梁(或吊车桁架)及其制动结构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吊车梁或吊车桁架、制动结构、柱相互间的连接)的强度时采用,且不与"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同时考虑。而对工业厂房排架柱进行整体受力分析时,应采用《荷载规范》的规定值。邱鹤年《钢结构设计禁忌与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第60页指出,横向水平力常大于荷载规范规定取值的数倍,两者不同时考虑,取其大者。
25、问答题 《钢规》5.1.2条第4款,给出了等边角钢绕平行轴稳定时的换算长细比计算公式,即公式(5.1.2-8α),但是,在该条的"注"又指出,对于单面连接的单角钢轴心受压构件,按3.4.2条考虑折减系数后可不考虑弯扭效应。二者似乎矛盾,如何理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规范的3.4.2条为强制性条文,按照该条,对单面连接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规范的3.4.2条为强制性条文,按照该条,对单面连接的单角钢,在按照轴心受压构件计算强度和稳定性时,需要考虑折减系数。该规定是沿袭88规范的做法。考虑到单轴对称截面绕对称轴的稳定性是弯扭失稳问题,88规范中未计及弯扭影响直接取为C类截面的处理方法比较粗糙,2003规范将其改进为采用换算长细比以考虑弯扭的影响,这就是规范的5.1.2条。也就是说,采用换算长细比的做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陈绍蕃《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回顾与展望》(工业建筑,2009年第6期)中,在谈到提高规范透明度时指出:"计算的简化,不应该把问题的技术实质掩盖起来。单轴对称的轴心压杆在绕对称轴失稳时呈弯扭屈曲,必须计入扭转的不利影响。过去为了简化计算,将它作为弯曲屈曲对待,只是采用较低的稳定系数,扭转的效应被掩盖起来,不利于设计值掌握构件的真实性能。这个问题已在GB50017-2003规范得到解决。3.2.4节提到的单面连接的单角钢强度计算,则是剪切滞后的概念被掩盖了,还待解决。"只是,2003规范的公式(5.1.2-8α)计算比较麻烦,远不如折减系数简便,这就必然导致在现阶段,大家会更乐意采用强度折减系数,换算长细比的执行则会大打折扣。
26、问答题 《抗规》8.1.6条中说到"支撑",中心支撑框架中的交叉支撑、人字支撑、单斜杆支撑、K形支撑各是怎样的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交叉支撑、人字支撑、单斜杆支撑与K形支撑分别如图2-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交叉支撑、人字支撑、单斜杆支撑与K形支撑分别如图2-2-22(α)、B.、C.、D.所示。
27、问答题 《钢规》4.3.2条规定了组合梁腹板配置加劲肋的要求,这里的定语是"组合梁",那么,我的问题是,对于热轧型钢梁该如何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加劲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保证腹板的稳定性,而我们知道,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加劲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保证腹板的稳定性,而我们知道,热轧工字形截面是一种系列生产的钢材,其截面本身已经考虑了局部稳定的问题,因此,无需验算其局部稳定性(部分H型钢可能会不满足)。以轴心受压构件为例,依据规范5.4.2条,有
今将λ取为最大值100,则会得到
。而依据4.3.2条第1款的规定,对
的仅按构造要求设置加劲肋(σ≠0),或者不设置加劲肋(σ=0)。所以,若热轧工字形截面无须再做更多的规定。
28、问答题 在利用公式υ≤[υ]进行梁的挠度验算时,公式的左端是否应减去起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钢规》3.5.1条指出,变形可能是影响"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钢规》3.5.1条指出,变形可能是影响"正常使用"的,也可能是影响"观感"的。3.5.3条指出,"当仅为改善外观条件时,构件挠度应取在荷恒载和活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值减去起拱度"。而根据3.5.1的条文说明,[υ]反映观感而[υ]反映使用条件,可见,验算[υ]时,如有起拱应减去拱度,而对[υ]验算时则不减。规范附表A.1.1下的注释2即是这种含义。徐建《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题解》(第二版)也持这种观点,但是,其所说的规范正文3.5.3条与附录表格A.1.1注释2存在矛盾,笔者认为并不存在。
29、问答题 《钢规》4.2.3条规定了双向受弯的H型钢截面或工字形截面构件整体稳定验算公式,如果是其他截面形式,例如槽钢,该如何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笔者认为,双向受弯时的整体稳定验算公式(即规范式(4.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笔者认为,双向受弯时的整体稳定验算公式(即规范式(4.2.3))不仅限于H型钢截面或工字形截面。支持此观点的文献如下:
(1)王国周《钢结构原理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38页指出,"屋面板应尽量与檩条连接牢固,以保证檩条的整体稳定;否则在设计时应计算檩条受双向弯曲的整体稳定[式(6-55)]"。其在第237页的图6-28中,檩条截面包括槽钢、卷边槽钢和角钢。
(2)《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第6页的算例。该算例檩条为轻型槽钢[14,承受双向弯矩Mx和My。
30、问答题 对工字形截面钢梁进行强度计算时,若不考虑塑性发展系数,最大应力仍没有达到屈服,这时,题目要求计算最大压应力,还需要考虑塑性发展系数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点需要说明:
(1)在《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点需要说明:
(1)在《钢规》中,"荷载效应不大于结构抗力"通常被写成"应力小于等于f"的形式,这时,公式左边项的"应力"并不是真实的应力,充其量只能算是"名义应力"。
(2)在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时,有个"约定俗成"的做法是,题目中所谓的求"应力"(包括"稳定应力")数值,实际上是让求解验算式的左项是多少。由此可见,当遇到问题中的情况时,塑性发展系数仍应按照规范规定取值。
点击进入《★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知识》题库
点击进入《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知识:钢结构》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