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文学》题库
点击进入《文学:中国近代文学史》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问答题 如何评价近代资产阶级的文学革新运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是在宣传政治维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是在宣传政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下,有纲领、有阵地、有队伍、有创作的自为的文学运动:
(1)自始至终都非常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学为社会,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使近代文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了催生作用;
(2)这场文学革新运动是在西方和日本文化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自觉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学说和文学思想,使近代文化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从古代文学中脱颖而出,促进了西方科学文化的输入,加快了文学革新的进程;
(3)强调文学的通俗化,语文合一,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的用白话代文言的白话文运动,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起了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
2、问答题 如何评价曾朴对《孽海花》的修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孽海花》的作者曾朴,字孟朴,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孽海花》的作者曾朴,字孟朴,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作品除《孽海花》外,还有自传体小说《鲁男子》第一部《恋》,《雪县梦》院本,译作有雨果《九十三年》、《笑面人》、《欧那尼》等。
《孽海花》初由革命派作家金一(松岑)写作了六回,后交给曾朴续写。曾朴于1904年11、12月间,写成了《孽海花》20回,1905年以东亚病夫笔名由小说林社出版。至1907年,又完成了5回。根据曾朴手拟的60回的回目,此书以歌颂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为主,兼对堕落为保皇党的维新派有所批判,贯穿了一条反对封建专制、鼓吹民主共和的主线,晚清近3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包括了进去。20年后,即1927年,曾朴着手修改已经发表的25回,并新撰26至35回,到35回发表时已是1930年4月了。第35回写到戊戌变法前夕。这次改动,不仅调整了章节,内容也有所增删。
中心思想变了,由反对君主立宪、鼓吹民族民主革命,变成先立宪、后民主共和。小说的布局也变了,把革命派只作为一个派别,而不是以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作为小说的纲来写了。内容也相应有了较大的改动,最能体现小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文字都作了删改。内容的修改,完全改变了小说的基调,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批判科举、批判封建专制变成为科举张目,为封建专制张目。
3、填空题 “同光体”是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一个重要诗派,集中体现这一诗派诗歌理论主张的诗话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石遗室诗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石遗室诗话》
4、填空题 近代中国文学读者群体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了以()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工农商学兵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工农商学兵
5、问答题 苏曼殊的小说有什么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或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他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大都具有近代青年人对新生活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他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大都具有近代青年人对新生活的喝望、追求和对于旧的封建伦理观念屈从的二重性。
第二,小说从争取婚姻自由的角度接触到反封建的主题。
第三,小说的悲剧基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时代的迷惘和彷徨,也是时代的企求。同时,小说人物的悲剧性,又是他自己的迷惘、彷徨在小说人物身上的反映。
第四,但它却提示了悲剧的时代内蕴和社会性,提示了封建道德观念给人沉重的枷锁,造成社会非人性的劣根。
6、问答题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哪四部作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谴责小说”是晚清小说的一个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谴责小说”是晚清小说的一个流派。鲁迅在《一国小说史略》中论述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因此称这类小说为“谴责小说”。谴责小说数量很多,其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以写官场最为普遍,也最为出色。其中,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影响最大,通常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7、问答题 什么叫“信、达、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这是近代翻译文学一种标准,最早由严复提出;(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这是近代翻译文学一种标准,最早由严复提出;(2)信,即译文要忠实可靠;(3)达,即畅达,译者要能弥补原著语言和中国语言之间的差距;(4)雅,译著语言要渊雅;(5)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8、单项选择题 林纤运用()文体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这是他译述风格的典型特征.
A.白话
B.方言
C.报章体
D.文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填空题 魏源在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基础上编著的()曾在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海国图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海国图志》
10、问答题 何谓新学思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学思潮是指19世纪末期出现的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学思潮是指19世纪末期出现的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社会学说的文化思潮。“新学”的倡导者们,视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旧学,并加以批判,以达到维新救国的目的。一时资产阶级的各种观点、学说,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卢梭的天赋人权论等都一齐涌进中国的思想界,生存竞争,弱肉强食、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观念大量出现于报刊和人们的论说中,新学成为一种时代的风尚。新学思潮盛行起来之后,给中国的思想界带来了新的变化。
11、单项选择题 黄遵宪于()年写作的《日本图志》一书,是一部系统地向国人介绍日本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尤其是维新变法情形的重要史书.
A.1887
B.1900
C.1902
D.1905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问答题 为什么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中国的代文学发展史,是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蜕变与近代化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因为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产生过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因为二千多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产生过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但就文学思想来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所以文学思想的本质,变化不大。
从文学形式来看,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经过长期的演变,大致都形成为固定的模式,其成就已达到难以逾越的高度。至清代《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后的文学作者,除了摹拟古人一途以外,就很难找到别的出路了。到了鸦片战争为起点的近代,封建社会解体了,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主义面临崩溃。
随着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变化,人民的需要,自文学启蒙,到文学革新,到文学鼓吹革命,自然要求文学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从僵化的古诗文中解放出来。尽管这种解放是有限度的,不彻底的,但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方法,都有所革新,并对文学的社会功能,作了重新的估价。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转折,也标习着中国近代文学具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又不同于“五四”以后新文学的特点。这就是封建时代文学的蜕变过程,也是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过程,即是反帝反封建和爱国民族民主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和过程。
13、问答题 略述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历史地位可概括为:
(1)宝贵遗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历史地位可概括为:
(1)宝贵遗产;
(2)历史记录;
(3)五四先导,即从多方面孕育着“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从“诗界革命”到新诗运动;
第二,从“新文体”到现代散文;
第三,从“小说界革命”到新小说的诞生;
第四,从戏剧改良到话剧的产生。近代文学所发生的划时代变化,打开了封建阶级旧文学通向资产阶级新文学的大门。中国近代文学在创作和实践方面所提供的新东西,使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特殊地位。重要意义可概括为:(1)现实意义。近代进步文学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近代史教育的宝贵材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2)认识意义。中国近代文学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发展的连续性和文学革命的必然性,理解新文学的发展方向意义非常重大。(3)借鉴意义。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斗争和曲折的道路。新旧文学的冲突,中外文学的碰撞,不同艺术见解的分歧,都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中表现出来。深入考察并科学分析近代文学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正确阐明其规律,将为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启示和借鉴。
14、问答题 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品与思想倾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侠义公案小说在鸦片战争前后颇为盛行,而且一直延续到咸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侠义公案小说在鸦片战争前后颇为盛行,而且一直延续到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作品数量众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施公案》、《彭公案》和《三侠五义》。鸦片战争前后流行的侠义公案小说,一是侧重写清官的忠君思想,二是增加一群效命清官、为朝廷尽忠、甘当鹰犬奴才的所谓侠义人物。中心内容总离不开“有道明君,天降良臣”。书中还充斥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因果报应、宿命论思想比比皆是。所以有人将这类公案小说的思想倾向归结为宣扬忠君的封建道德、提倡奴才思想、鼓欢投降变节行为。总之,侠义公案小说到了晚清,又大大发展了明代侠义公案小说的封建性,而且封建性成了这类小说的主要思想倾向。
15、单项选择题 近代宋诗运动的诗学观是建立在传统诗学()观的基础上的.
A.江山之助
B.真我不俗
C.温柔敦厚
D.经世致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单项选择题 1895年,严复在()上发表著名文章《原强》,引述了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学说,阐述了“物竞天生,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思想。
A、《新民丛报》
B、《直报》
C、《吕言报》
D、《强学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填空题 黄遵宪的一些诗作,别具风味地表述了自己幼稚的社会和自然的科学见解,如()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
18、单项选择题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处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甲午战争期间,几乎是与()运动同步发展的。
A、维新
B、新文化
C、洋务
D、资本主义民族民主革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问答题 何谓“同光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第一,“同光体”,是指同治、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第一,“同光体”,是指同治、光绪年间一个以学习宋诗为主的一个诗歌流派。
第二,崇尚以学问考据入诗,强调人格修养与诗文成家的关系,力图另辟蹊径,“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
第三,最早指出“同光体”的是陈衍代表人物有:陈衍、陈三立、夏敬观、郑孝胥、沈曾植、袁昶等。
20、填空题 龚自珍强烈主张文学创作要“尊情”,要畅情。龚自珍在中,含蓄地指出“初秋”的景象,暗示一个衰落的时代的到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21、填空题 鲁迅先生在()一书中称《三侠五义》“绘声状物,甚有评话习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小说史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小说史略》
22、问答题 简述近代爱国主义作品的新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近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作品与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作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近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作品与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作品相比,鲜明地有如下特点:
(1)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2)爱国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相结合,既反侵略也反封建。
(3)爱国主义思想与维新思想、革命思想结合,宣传维新,鼓吹革命。
23、填空题 继《新小说》之后,以刊登小说和刊登小说为主的文学期刊相继出现,影响较大的有:《绣象小说》、《新新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小说时报》、《小说月报》。比较有影响的还有()兄弟创办的《中外小说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黄小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黄小配
24、填空题 梁启超对“新文体”的解释,出自于他的()一本。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代学术概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代学术概论》
25、单项选择题 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之言,出自他的().
A.《蕙风诗话》
B.《艺概词典概》
C.《人间词话》
D.《宋元戏曲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多项选择题 南社诗人的诗作,从形式上看,主要是旧体诗,但也有一些成员创作过新诗的尝试,写过一些通俗、自由的诗或者可供配曲的歌词,如《新杂谣》、《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华族祖国歌》、《中国公学校歌》、《惜别离》等,这些诗歌的作者有()。
A、苏曼珠
B、马君武
C、马骏声
D、周实
E、高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问答题 近代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提出过什么口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日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呼声响彻华夏,其时以救亡图存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日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呼声响彻华夏,其时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的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取代洋务运动而成为左右中国政坛的改革思潮。维新派在与守旧派的政治斗争中,努力寻求新的理论、新的学术、新的文学与之相配合。为此,从属于维新变法,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思潮就在龚自珍等人反理缘情的文学思想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并迅速形成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学革新运动。梁启超是这场文学革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袖,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丘逄甲、严复、裘廷梁、李伯元、吴趼人等在这场文学革机关报运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近代资产阶级在文学革新运动中,相继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等口号。
28、问答题 为什么说梁启超是“新文体”的最杰出的代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因为梁启超为“新文体”的建立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因为梁启超为“新文体”的建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新文体”是由梁启超最后完成的,他的散文,最能体现“新文体”的特点。所以说梁启超是“新文体”的杰出代表。
29、问答题 简述同光体的代表诗人和主要创作倾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同光”是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同光”是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同光体这一诗派是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这一诗派颇庞大,也极为复杂,代表诗人有陈衍、郑孝胥、陈三立、沈曾植等,作品较多是咏叹个人身世、描摹山水景物。
其中的不少人是维新运动的直接参加者,作品中也表现了变法图强、忧怀国事、反对外国侵略的积极内容。如林旭的《虎邱道上》。戊戌变法失败后,大多数诗人逐渐走向消沉,超然物外,或者政治上落伍,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但仍然写下了一些痛恨外敌侵略、忧心国事的作品,陈三立《晓抵九江作》可以推为代表。
30、填空题 ()的散文大多发表在《循环日报》上,后来辑入《盛世危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郑观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郑观应
点击进入《★文学》题库
点击进入《文学:中国近代文学史》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