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生物学》题库
点击进入《生物学:微生物学》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名词解释 显微直接计数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利用血球计数板或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测计出每小格的微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利用血球计数板或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测计出每小格的微生物细胞数量后,再换算出单位体积中微生物细胞总数的测数方法。
2、名词解释 防腐剂(antiseptic)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用于防腐的化学制剂。防腐剂的毒性一般小于消毒剂,以避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用于防腐的化学制剂。防腐剂的毒性一般小于消毒剂,以避免对动物或人体组织产生毒害作用。
3、名词解释 表型(phenotype)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可观察或可检测到的个体性状或特征,是特定的基因型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可观察或可检测到的个体性状或特征,是特定的基因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表现。
4、问答题 什么是施加选择压力分离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为了增加菌种分离成功率,可通过富集培养增加待分离菌的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为了增加菌种分离成功率,可通过富集培养增加待分离菌的数量。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不同,如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氮源等,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这种方法又被称为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5、名词解释 内生菌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菌根中真菌菌丝可以穿透根表皮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菌根中真菌菌丝可以穿透根表皮层,进入皮层细胞间隙或细胞内,也有部分真菌菌丝可穿过菌根的表皮生长到根外,有助于扩大根的吸收,但主要是在皮层细胞间纵向延伸,或盘曲于皮层细胞内。这种菌根称为内生菌根。
6、名词解释 倍增时间(doublingtime)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群体生长中微生物数量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倍增时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群体生长中微生物数量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倍增时间。
7、名词解释 不产氧光合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某些光合细菌(如红螺菌中),由于没有光反应中心Ⅱ的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某些光合细菌(如红螺菌中),由于没有光反应中心Ⅱ的存在,不能光解水,因而没有氧气放出,故称为不产氧光合作用:在蓝细菌中,由于有光反应中心Ⅱ的存在,能光解水,并有氧气放出,故称产氧光合作用。
8、名词解释 焦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清晰的目的象的上面和下面所看见的物象之间的距离。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清晰的目的象的上面和下面所看见的物象之间的距离。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焦深越小。
9、名词解释 SOS修复(SOSrepair)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NA受到广泛损伤时发生的复杂诱导型应急修复过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DNA受到广泛损伤时发生的复杂诱导型应急修复过程。
10、名词解释 移码突变(frameshiftmutation)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DNA序列中发生1~2个核苷酸的缺失式插入,使翻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DNA序列中发生1~2个核苷酸的缺失式插入,使翻译的阅读框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从改变位置以后的氨基序列的完全变化。
11、名词解释 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亦可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亦可致病的细菌,又称机会致病菌。
12、问答题 溶剂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分配定律二、弱电解质萃取的分配平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分配定律二、弱电解质萃取的分配平衡
13、单项选择题 首次研制了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的伟人是()。
A.吕文虎克
B.巴斯德
C.柯霍
D.伊凡诺夫斯基
E.弗莱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问答题 非牛顿流体类型及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类型:1拟塑性流体:其粘度随着剪应速率增高而降低;2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类型:1拟塑性流体:其粘度随着剪应速率增高而降低;2平汉塑性流体:当剪应力小于屈服应力时,液体不发生流动,只有当剪应力超过屈服力时才发生流动;3涨塑性流体:它的黏度随着剪应力的增高而升高;4凯松流体:发酵液的屈服应力和黏度与菌体的浓度和形态有关。
15、问答题 加压蒸气灭菌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种利用100℃以上的高温(而非压力)蒸气进行湿热灭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种利用100℃以上的高温(而非压力)蒸气进行湿热灭菌的方法,用特制的耐压灭菌锅进行。广泛应用于培养基和各种物件灭菌。
16、问答题 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历史上自然发生说的否定,糖酵解机制的认识,基因与酶关系的发现,突变本质的阐明,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实,操纵子学说的提出,遗传密码的揭示,基因工程的开创,pcr技术的建立,真核细胞内共生学说的提出,以及近年来生物三域理论的创建等,都是因选用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而结出的硕果。为此,大量研究者还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微生物还是代表当代生物学最高峰的分子生物学三大来源之一。在经典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先驱者们意识到微生物具有繁殖周期短、培养条件简单、表型性状丰富和多数是单倍体等种种特别适合作遗传学研究对象的优点,纷纷选用粗糙脉孢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t系噬菌体作研究对象,很快揭示了许多遗传变异的规律,并使经典遗传学迅速发展成为分子遗传学。
从1970年代起,由于微生物既可以作为外源基因供体和基因载体,并可作为基因受体菌等的优点,加上又是基因工程操作中的各种“工具酶”的提供者,故迅速成为基因工程中的主角。由于小体积大面积系统的微生物在体制和培养等方面的优越性,还促进了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这种“微生物化”的高等动、植物单细胞或细胞集团,也获得了原来仅属于微生物所有的优越体制,从而可以十分方便地在试管和培养皿中进行研究,并能在发酵罐或其他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和产生有益代谢产物。此外,这一趋势还是原来局限于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一整套独特的研究方法、技术,急剧向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各领域发生横向扩散,从而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方法学上的贡献。
17、名词解释 鉴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从一般到特殊或从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通过详细观察和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从一般到特殊或从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名称纯种微生物的各种形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知类、辨名的目的
18、问答题 复合pH电极特殊要求有那些?氧电极的指示读数有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1)首先能高温灭菌(2)其次还要求电极具有长时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1)首先能高温灭菌(2)其次还要求电极具有长时间稳定性(3)另外还要求一定的液络部流通,维持液接界电位的稳定(4)还应该便于安装和耐受一定的压力
2.(1)百分饱和浓度表示法(2)氧分压表示法(3)氧浓度表示法
19、问答题 细胞破碎率的测定方法有那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直接测定法,测定蛋白质质量或酶活力以及测定导电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直接测定法,测定蛋白质质量或酶活力以及测定导电率.
20、问答题 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显微镜的发明,
②灭菌技术的运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显微镜的发明,
②灭菌技术的运用,
③纯种分离技术,
④培养技术。
21、名词解释 质粒的不亲和性(incompatibility)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如果将一种类型的质粒通过接合或其他方式(如转化)导人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如果将一种类型的质粒通过接合或其他方式(如转化)导人某一合适的但已含另一种质粒的宿主细胞,只经少数几代后,大多数子细胞只含有其中一种质粒,那么这两种质粒便是不亲和的(incompatible),它们不能共存于同一细胞中。质粒的这种特性称为不亲和性(incompatibility)。
22、名词解释 巴斯德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有氧状态下酒精发酵和糖酵解受抑制的现象,因为该理论是由巴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有氧状态下酒精发酵和糖酵解受抑制的现象,因为该理论是由巴斯德提出的,故而得名。
23、填空题 化学药物对微生物的影响:①高浓度();②低浓度();③再低浓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杀菌;防腐;消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杀菌;防腐;消毒
24、名词解释 紫外辐射(UVradiation)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波长为10—400nm(通常采用260nm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波长为10—400nm(通常采用260nm)的高能辐射。紫外辐射有较强的致死效应,通常用于对物体表面和空气的灭菌。
25、名词解释 抗酸细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一类细胞壁中含有大量分枝菌酸等蜡质的特殊G+细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一类细胞壁中含有大量分枝菌酸等蜡质的特殊G+细菌
26、名词解释 B淋巴细胞(Blymphocyte)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当受抗原刺激时产生抗体。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当受抗原刺激时产生抗体。简称B细胞。
27、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巴氏消毒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一种消毒方法。是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巴氏消毒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一种消毒方法。是在62-63℃的条件下,保温半小时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主要是病原菌)的方法。
28、多项选择题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毛霉菌(无性阶段),正确的观察结果包括:()
A.孢子囊梗;
B.孢子囊;
C.孢子囊孢子;
D.假根;
E.囊托(衣领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问答题 举例说明微生物之间寄生关系中的直接接触和代谢物接触两种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种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代谢物接触使另一种微生物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种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代谢物接触使另一种微生物寄主受害,乃至个体死亡,而使它自己本身得益并赖以生存,这种现象为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
直接接触的类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尤其是毒性噬菌体,侵染并进入细菌细胞后,利用细菌细胞内的物质,按噬菌体本身的遗传信息,合成噬菌体的大分子,再装配成成熟的噬菌体,而最后将细菌细胞裂解。代谢物接触的类型如粘细菌对细菌的寄生,粘细菌并不直接接触细菌,而是在一定距离外,依靠其胞外酶溶解敏感菌群,使敏感菌群释放出营养物质供其生长繁殖。
30、名词解释 微好氧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只能在较低的氧分压下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只能在较低的氧分压下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
点击进入《★生物学》题库
点击进入《生物学:微生物学》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