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2 02:42:42
1、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综合指数法评价公式表示()。
A.斑块i出现的样方数
B.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C.i因子的权值
D.种数
2、单项选择题 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的叠加影响。
A.最大值
B.加权平均值
C.最小值
D.平均值
3、单项选择题 有一列550m火车正在运行。若距铁路中心线200m处测得声压级为71dB,距铁路中心线480m处有疗养院,则该疗养院的声压级为()dB。
A.66.75
B.65.29
C.63.25
D.60.75
4、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于Ⅱ类建设项目评价其导致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时,可采用()进行评价。
A.标准指数法
B.预测水位与现状调查水位相比较的方法
C.地下水量均衡法
D.平均加权法
5、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哪些图件属于生态影响二级评价中的推荐图件。()
A.土地利用现状图
B.植被类型图
C.地表水系图
D.生态功能分区图
E.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
6、单项选择题 室内有两噪声源,同时工作时总声压级为75dB,当其中一个声源停止工作时,测得室内声压级为74dB,另一声源的声压级是()dB。
A.63
B.65
C.66
D.68
7、单项选择题 某印染企业位于2类区域,厂界噪声现状值和噪声源及离厂界东和厂界南的距离如表1、表2所示,本题预测只考虑距离的衰减和建筑墙体的隔声量,空气吸收因本建设项目噪声源离预测点较近而忽略不计,考虑到各噪声源的距离,将噪声源化为点声源处理。计算公式如下:Lr=LW-20lgr-8-TL式中:Lr--距声源rm处的声压级,dB(A);LW--声源源强,dB(A);r--距声源的距离,m;TL--墙壁隔声量,dB(A)。TL在本题中取10dB(A)。 不考虑背景值的情况下,厂界南的噪声预测值应为()dB(A)。
A.31.4
B.41.2
C.30.7
D.41.6
8、多项选择题 水环境影响预测条件应确定下述内容:()。
A.筛选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B.拟预测的排污状况
C.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
D.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
E.选择确定预测方法
9、不定项选择 在声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收集预测需要掌握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
A.建设项目的建筑布局
B.声源有关资料
C.声波传播条件
D.有关气象参数
10、单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需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A.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B.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C.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D.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11、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一级评价应采用()进行预测。
A.均衡法
B.数值法或解析法
C.回归分析
D.数值法
12、单项选择题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所选取的典型小时气象条件是指采用长期气象资料()。
A.逐次计算出污染最严重时对应的小时气象条件
B.不同季节的代表性小时气象条件
C.选取的逆温气象条件
D.选取的静风气象条件
13、多项选择题 固体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
A.农业固体废物
B.工业固体废物
C.一般废物
D.危险废物
E.城市固体废物
14、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种污染类别,需预测所有因子?()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15、单项选择题 用营养物质负荷法预测富营养化时,当TP为15mg/m3时,湖泊富营养化等级为()。
A.富营养
B.中营养
C.贫营养
D.一般营养
16、单项选择题 有一列600m火车正在运行。若距铁路中心线250m处测得声压级为65dB,距铁路中心线500m处有居民楼,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是()dB。
A.62
B.60.5
C.59
D.63
17、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不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采用的预测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可采用解析法
B.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数值法
C.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可采用解析法
D.三级评价可采用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法
18、单项选择题 某车间有2种机器,声压级分别是100dB、98dB,它们同时运行的声压级为()dB。
A.102.1
B.100.1
C.111.1
D.121.1
19、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应用()可以给出在各种参数值的情况下渗流区中任何一点上的水位(水头)值。
A.地下水数值模型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地下水流解析法
20、多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情景设定计算源项包括()。
A.新增源项
B.削减源项
C.其他已建源项
D.其他在建项目相关源项
21、单项选择题 某技改项目NO2对附近的环境保护目标(二类区)预测小时贡献值为0.05mg/m3,现状监测值为0.10mg/m3,削减污染源计算值为0.05mg/m3,在环境保护目标附近另有一拟新建项目,据环评报告该项目预测小时贡献值为0.10mg/m3,则技改完成和新建项目完成后保护目标的小时浓度值和达标情况是()。
A.0.25mg/m3,不达标
B.0.10mg/m3,达标
C.0.20mg/m3,不达标
D.0.20mg/m3,达标
22、单项选择题 土壤侵蚀强度以()表示。
A.土壤侵蚀模数[t/(m2·A.]
B.土壤容许流失量[t/(m2·A.]
C.土壤侵蚀模数[t/(km2·A.]
D.植被覆盖度(mm)
23、单项选择题 在陆地堆积或简单填埋的固体废物,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将会产生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从而形成水污染。
A.渗滤液
B.重金属
C.有毒、有害气体
D.有机体
24、单项选择题
流域3个相邻城市向同一河流干流排放某种难降解污染物,干流功能区目标(类别及限值)分布如下图所示:已知干流枯水设计流量为10m3/s,忽略悬沙吸附沉降作用,保证3个城市所有功能区达标的最大允许负荷(包括背景负荷)为()。
A.0.25g/s
B.0.50g/s
C.0.75g/s
D.1.00g/s
25、不定项选择 声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有()。
A.收集预测需要掌握的基础资料
B.确定预测范围和预测点
C.预测时要说明噪声源噪声级数据的具体来源
D.选用适当的预测模式和参数进行影响预测计算
26、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土壤盐渍化,在影响预测与评价时可采用()进行评价。
A.地下水流解析法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中心水位降和水位下降速率
D.据地下水水位变化速率、变化幅度、水质及岩性等分析其发展的趋势
27、单项选择题 填埋场渗滤液()可能会对地下水及地表水造成污染。
A.泄漏
B.处理不当
C.重金属
D.泄漏或处理不当
28、单项选择题 一般情况,"年轻"填埋场的渗滤液的pH(),BOD5及COD浓度()。
A.较高较高
B.较低较高
C.较高较低
D.较低较低
29、单项选择题 固体废物堆放、贮存和处置场的污染物可以通过()方式释放到环境中。
A.固态
B.气态
C.液态
D.上述形态的一种或多种
30、多项选择题 地下水的污染途径类型有()。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
31、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哪些图件属于生态影响三级评价中的推荐图件。()
A.土地利用现状图
B.植被类型图
C.地表水系图
D.地形地貌图
E.关键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图
32、单项选择题 某车间一窗户面积为20m2,已知室内靠近窗户处的声压级为90dB,靠近窗户处的室内和室外声压级差为15dB,等效室外声源的声功率级应为()。
A.28dB
B.75dB
C.88dB
D.103dB
33、单项选择题 在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
A.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C.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34、多项选择题 对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需附上()基本附表。
A.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B.污染源调查清单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
D.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
E.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
35、单项选择题 某印染企业位于2类区域,厂界噪声现状值和噪声源及离厂界东和厂界南的距离如表1、表2所示,本题预测只考虑距离的衰减和建筑墙体的隔声量,空气吸收因本建设项目噪声源离预测点较近而忽略不计,考虑到各噪声源的距离,将噪声源化为点声源处理。计算公式如下:Lr=LW-20lgr-8-TL式中:Lr--距声源rm处的声压级,dB(A);LW--声源源强,dB(A);r--距声源的距离,m;TL--墙壁隔声量,dB(A)。TL在本题中取10dB(A)。 叠加背景值后,厂界东昼间的噪声预测值是否超标?()
A.超标
B.达标
C.不确定
36、单项选择题 两个排气筒高度分别为24m及30m,距离为50m,排气筒的污染物排放速率分别为0.44kg/h及2.56kg/h,则等效排气筒的排放速率是()。
A.4.56
B.4.2
C.2.12
D.3.0
37、单项选择题 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时,可将该声源近似为点声源。
A.很多
B.1倍
C.3倍
D.2倍
38、单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对于临近污染源的高层住宅楼,应适当考虑()的预测受体。
A.不同代表长度上
B.不同代表宽度上
C.不同代表高度上
D.不同代表朝向上
39、单项选择题 重金属经过各种污染途径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中的重金属元素首先发生()。
A.吸附作用
B.络合作用
C.氧化作用
D.离子交换作用
40、单项选择题 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为()。
A.贡献值
B.背景值
C.预测值
D.叠加值
41、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经验公式确定承压水水位变化区域半径的适用条件是()。
A.无观察孔完整井抽水时
B.有一个观察孔完整井抽水时
C.有两个观察孔完整井抽水时
D.近地表水体单孔抽水时
42、单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应选择()作为计算点。
A.区域地面上风向轴线浓度点
B.区域地面下风向轴线浓度点
C.所有的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D.所有的环境空气敏感区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43、单项选择题 管柱基础是由管柱群和()组成。
A.钢筋混凝土承台
B.系梁
C.基桩
D.沉井
44、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称()。
A.生产力法
B.生物多样性法
C.景观生态学法
D.生态机理分析法
45、多项选择题 使用估算模式计算点源影响时,如考虑建筑物下洗,需输入下列哪些下洗参数?()
A.建筑物高度(m)
B.建筑物宽度(m)
C.建筑物朝向
D.建筑物长度(m)
46、多项选择题 渗透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A.粒度成分
B.颗粒排列
C.流体的黏滞性
D.颗粒形状
47、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中,类比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
A.定量和半定量
B.定性和半定量
C.定性和定量
D.半定性和半定量
48、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哪些图件属于生态影响一、二级评价中的基本图件。()
A.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
B.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
C.生态监测布点图
D.地表水系图
E.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49、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适宜进行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的预测方法是()。
A.地下水数值模型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地下水流解析法
50、多项选择题 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基本附表。
A.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B.污染源调查清单
C.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
D.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
E.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
51、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量均衡法的均衡期的选择一般选用()。
A.5年、10年或20年
B.5年、15年或30年
C.5年、20年或40年
D.5年、30年或60年
52、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中,下列哪些工作是综合指数法评价要求做的。()
A.分析研究评价的生态因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B.建立表征各生态因子特性的指标体系
C.确定评价标准
D.建立评价函数曲线
E.根据各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赋予权重
53、单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直角坐标的网格点网格间距应是()。
A.50~100m
B.50~400m
C.100~200m
D.100~500m
54、单项选择题
总磷负荷规范化公式中的Lp表示()。
A.年面积水负荷
B.水力停留时间
C.单位面积年总磷负荷
D.叶绿素
55、多项选择题 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分析下列哪些内容?()
A.是否超标
B.超标范围和程度
C.小时浓度超标概率
D.小时浓度超标最大持续发生时间
E.超标位置
56、不定项选择 工矿企业声环境影响评价应着重分析说明()。
A.按厂区周围敏感目标所处的环境功能区类别评价噪声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说明受影响人口情况
B.分析主要影响的噪声源,说明厂界和功能区超标原因
C.评价厂区总图布置和控制噪声措施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提出必要的替代方案
D.明确必须增加的噪声控制措施及其降噪效果
57、单项选择题 大气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三年内的()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A.至少连续一年
B.任意一年
C.至少连续二年
D.任意二年
58、多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采用极坐标网格的布点原则是()。
A.横向等间距
B.径向等间距
C.距源中心近密远疏法
D.距源中心近疏远密法
59、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哪些图件不属于生态影响三级评价中的基本图件。()
A.土地利用或水体利用现状图
B.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C.工程平面图
D.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
E.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
60、单项选择题 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的叠加影响。
A.最小值
B.加权平均值
C.最大值
D.平均值
61、多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直角坐标网格布点法,下列哪些网格间距布置是合理的?()。
A.50
B.60
C.100
D.120
62、单项选择题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常可根据填埋场"年龄"分为两类,"年轻"填埋场的填埋时间在()年以下。
A.2
B.3
C.4
D.5
63、单项选择题 已知某线声源长10km,在距线声源10m处测得噪声值为90dB,则30m处的噪声值为()dB。
A.78
B.81
C.80.5
D.85.2
64、单项选择题 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00m3/h,CODCr:200mg/L,石油类:20mg/L,氰化物:10mg/L,六价铬:6mg/L。污水排入附近一条小河,河水流量为5000m3/h,对应污染物的监测浓度分别为CODCr:10mg/L,石油类:0.4mg/L,氰化物:0.1mg/L,六价铬:0.03mg/L。则根据ISE计算结果,水质参数排序正确的是()。(注:河流执行Ⅳ类水体标准,CODCr:20mg/L,石油类:0.5mg/L,总氰化物:0.2mg/L,六价铬:0.05mg/L)
A.CODCr>石油类>氰化物>六价铬
B.六价铬>石油类>氰化物>CODCr
C.氰化物>石油类>CODCr>六价铬
D.石油类>六价铬>氰化物>CODCr
65、单项选择题 不属于耗氧系数Ki的单独估值方法的是()。
A.实验室测定法
B.两点法
C.kol法
D.经验公式法
66、单项选择题 Streeter-Phelps模式是研究()。
A.DO与BOD关系
B.DO与COD关系
C.COD与BOD关系
D.BOD浓度
67、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
A.数学模型法
B.专业判断法
C.物理模型法
D.类比预测法
68、多项选择题 下列哪些措施可以防止污染地下水?()
A.限制地下水开采
B.建立卫生防护带
C.进行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
D.减少"三废"排放量
E.利用工程措施预防
69、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哪些区域属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的重点。()
A.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B.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重要湿地
C.地下水可能出现的土壤次生盐债化区域
D.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域
70、多项选择题 对于被取代污染源,常规预测内容包括()。
A.小时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季均浓度
D.年均浓度
71、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当成图面积≥100km2时,二级生态评价的成图比例尺应≥1:10万,则三级生态影响评价的成图比例尺应()。
A.≥1:25万
B.≥1:5万
C.≥1:50万
D.≥1:10万
72、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图件中的专题地图应包括()、图名、成图时间等要素。
A.比例尺
B.方向标
C.图例
D.注记
E.制图数据源
73、不定项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噪声的叠加计算就是进行噪声级的相加即求分贝和,在具体计算时可应用()。
A.公式法
B.查表法
C.绘图法
D.查资料法
74、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香农-威纳指数公式,下列参数说法正确的是()。
A.H为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B.H为种群的多样性指数
C.Pi为样品中属于第i种的个体比例
D.S为种数
75、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中,类比分析法可应用于()。
A.进行生态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B.以原始生态系统作为参照,可评价目标生态系统的质量
C.进行生态影响的定量分析与评价
D.进行某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
E.预测生态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趋势及其危害
76、多项选择题 大气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包括评价范围内()。
A.长期气象条件下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C.出现区域季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E.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小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77、多项选择题 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主要以()存在,而且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都属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A.挥发态
B.自由态
C.溶解态
D.固态
78、单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极坐标的网格点网格间距应是()。
A.50~100m
B.100~500m
C.100~200m
D.50~200m
79、多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采用直角坐标网格的布点原则是()。
A.网格等间距
B.径向等间距
C.近密远疏法
D.近疏远密法
80、单项选择题 风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有()。
A.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B.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土壤侵蚀面积
C.植被覆盖度、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面积
D.侵蚀模数、年风蚀厚度、土壤侵蚀面积
81、单项选择题 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为()。
A.贡献值
B.背景值
C.预测值
D.最大预测值
82、单项选择题 某拟建项目,经预测对附近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的贡献值是0.1mg/m3,最大地面浓度点的贡献值是0.2mg/m3。该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现状监测值的平均值为0.2mg/m3,最大值为0.25mg/m3,最小值为0.18mg/m3,则该项目建成后,环境空气敏感区和最大地面浓度点的SO2质量浓度分别是()。
A.0.30mh/m3,0.40mg/m3
B.0.35mg/m3,0.45mg/m3
C.0.35mg/m3,0.40mg/m3
D.0.28mg/m3,0.38mg/m3
83、单项选择题 表征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是()。
A.土壤侵蚀厚度
B.土壤侵蚀量
C.土壤侵蚀面积
D.土壤侵蚀模数
84、单项选择题 某工厂冷却塔外1m处,噪声级为100dB(A),厂界值要求标准为60dB(A),在不考虑屏障衰减的情况下,厂界与冷却塔的最小距离应为()。
A.80m
B.100m
C.50m
D.60m
85、单项选择题 风蚀强度分级按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mm)、侵蚀模数[t/(km2.a)]三项指标划分,以下三项指标属中度风蚀强度的是()t/(km2.a)。
A.70~50,2~10,200~2500
B.50~30,10~25,2500~5000
C.10~30,25~50,5000~8000
D.<10,50~100,8000~15000
86、单项选择题 有一列500m火车正在运行。若距铁路中心线20m处测得声压级为90dB,距铁路中心线40m处有一居民楼,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是()dB。
A.87
B.84
C.80
D.78
87、单项选择题 有一列500m火车正在运行,若距铁路中心线600m处测得声压级为63dB,距铁路中心线900m处有医院、疗养院,则该医院、疗养院的声压级是()dB。
A.55.48
B.58.52
C.59.48
D.60.52
88、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用经验数值确定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半径是根据()进行判定。
A.污染物渗透系数
B.包气带的岩性
C.潜水厚度或承压水厚度
D.涌水量
89、多项选择题 在下列()情况下,声源可当做点声源处理。
A.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时
B.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2倍时
C.声波波长远远小于声源几何尺寸
D.声波波长远远大于声源几何尺寸
90、单项选择题 污染物通过地下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属()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
91、单项选择题 除声环境影响评价基本要求和方法外,下列关于工矿企业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着重分析不包括()。
A.分析主要影响的噪声源,说明厂界和功能区超标原因
B.明确必须增加的噪声控制措施及其降噪效果
C.评价厂区总布置和控制噪声措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必要的替代方案
D.对超过标注的环境敏感地区,按照等值线范围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降噪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论证
92、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某拟建高速公路长度为40km,如二级评价的生态评价成图比例尺应≥1:10万,则三级评价成图比例尺应()。
A.≥1:1万
B.≥1:5万
C.≥1:25万
D.≥1:10万
93、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位不能恢复、持续下降的疏干漏斗,采用()进行评价。
A.地下水流解析法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中心水位降和水位下降速率
D.据地下水水位变化速率、变化幅度、水质及岩性等分析其发展的趋势
94、单项选择题 在声学中,被称为声音受体的是()。
A.生源
B.介质
C.传输器
D.接收器
95、单项选择题 通常,人畜粪便和有机垃圾所含的成分经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后会形成()污染。
A.物理物质型
B.化学物质型
C.辐射物质型
D.病原体型
96、多项选择题 垃圾焚烧厂的废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
A.粉尘(颗粒物)
B.酸性气体(HCl、HF、SOx等)
C.重金属(Hg、Pb、Cr等)
D.二噁英
E.恶臭气体
97、多项选择题 使用估算模式计算面源影响时,需要下列哪些面源参数?()
A.宽度(m)(矩形面源较短的一边)
B.面源排放速率[g/(s.m2)]
C.排放高度(m)
D.计算点的高度
E.长度(m)(矩形面源较长的一边)
98、单项选择题 填埋场产生的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安全有一定的威胁。
A.燃烧
B.爆炸
C.泄漏
D.处理不当
99、多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设定预测情景时,排放方案分为()。
A.工程设计中现有排放方案
B.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现有排放方案
C.评审专家所提出的推荐排放方案
D.环评报告所提出的推荐排放方案
100、多项选择题 以下耗氧系数K1的单独估值方法有()。
A.实验室测定法
B.两点法
C.费希尔(Fischer)法
D.多点法
E.kol法
101、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采用解析模型预测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扩散时,一般应满足以下哪些条件。()
A.预测区内含水层的基本参数变化较大
B.污染物的排放对地下水流场有明显的影响
C.污染物的排放对地下水流场没有明显的影响
D.预测区内含水层的基本参数不变或变化很小
102、单项选择题 废水渠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属()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
103、单项选择题 用营养状况指数法预测富营养化时,当TSI为35时,湖泊富营养化等级为()。
A.富营养
B.中营养
C.贫营养
D.一般营养
104、单项选择题 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为()。
A.贡献值
B.背景值
C.预测值
D.叠加值
105、多项选择题 使用估算模式计算点源影响需要下列哪些点源参数?()
A.点源排放速率(g/s)
B.排气筒几何高度(m)
C.排气筒出口内径(m)
D.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放速度(m/s)
E.排气筒出口处的烟气温度(K)
106、多项选择题 多参数优化法一般需要的数据是()。
A.各测点的位置和取样时间
B.各排放口的排放量、排放浓度
C.水质、水文数据
D.支流的流量及其水质
E.各排放口、河流分段的断面位置
107、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预测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预测时,应先进行()。
A.参数识别
B.模型验证
C.适用条件判断
D.地质条件判断
108、单项选择题 若某一网格点的SO2最大地面小时浓度(CSO2)和NO2最大地面小时浓度(CNO2)占标率相等,则()。
A.CSO2=CNO2
B.CSO2>CNO2
C.CSO2
D.CSO2=2CNO2
109、多项选择题 风力侵蚀的强度分级按()指标划分。
A.植被覆盖度
B.年风蚀厚度
C.生物生产量
D.侵蚀模数
110、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中,关于指数法评价的说法,正确有是()。
A.单因子指数法可评价项目建设区的植被覆盖现状情况
B.单因子指数法不可进行生态因子的预测评价
C.综合指数法需根据各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赋予权重
D.综合指数法中对各评价因子赋予权重有一定难度,带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111、单项选择题 以下对水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过程是主要指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析出
B.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C.混合稀释作用只能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其总量
D.影响生物自净作用的关键是: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112、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于Ⅰ类建设项目的地下水水质影响评价,可采用()进行评价。
A.综合指数法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标准指数法
D.平均加权法
113、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量均衡法属于集中参数方法,适宜进行()评价。
A.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量
B.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量
C.区域或流域地下水位变化量
D.区域或流域地下水水质变化量
114、多项选择题 在环境敏感点(区)分布图中标注污染源点位有助于选择()。
A.监测因子
B.预测因子
C.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
D.预测计算点
115、单项选择题
公式中,Chi是指()。
A.含水污染物i的排放浓度
B.评价河段含水污染物i的浓度
C.含水污染物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
D.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
116、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哪些方法属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数学模型法。()
A.数值法
B.解析法
C.均衡法
D.时序分析
117、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哪种地下水预测方法可以拟合观测资料以求得水动力弥散系数。()
A.地下水数值模型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地下水流解析法
118、单项选择题 在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流充分混合段,对排入河流的化学需氧量(COD)进行水质预测最适宜采用()。
A.河流一维水质模式
B.河流平面二维水质模式
C.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D.河流S-P模式
119、单项选择题 污染物通过地层尖灭的天窗污染潜水或承压水属()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
120、单项选 择题 某厂的鼓风机产生噪声,距鼓风机3m处测得噪声为85dB,鼓风机距居民楼30mB。如居民楼执行的噪声标准是60dB,如果要达标,则居民楼应离鼓风机的距离是()m。
A.60.25
B.61.75
C.63.25
D.64
121、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公式用以表达()。
A.丰富度指数
B.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C.优势度指数
D.香农-威纳指数
122、多项选择题 固体废物填埋场污染物在衬层和包气带土层中的迁移速度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地下水的运移速度
B.地表径流的运移速度
C.土壤堆积容重
D.土壤一水体系中的吸附平衡系数
E.多孔介质的有效空隙度
123、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哪些图件属于生态影响一级评价中的推荐图件。()
A.生态监测布点图
B.水文地质图
C.地表水系图
D.植被类型图
E.动植物资源分布图
124、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中,综合指数法需建立评价函数曲线,对于无明确标准的生态因子,须根据()选择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值,再确定上、下限。
A.评价目的
B.评价要求
C.评价依据
D.环境特点
125、多项选择题 下列哪种污染类别,只需预测主要预测因子?()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E.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
126、单项选择题 某厂的鼓风机产生噪声,距鼓风机3m处测得噪声为85dB,鼓风机距居民楼30m,该鼓风机噪声在居民楼处产生的声压级是()dB。
A.75
B.68
C.65
D.60
127、多项选择题 如项目污染源位于()可能导致岸边熏烟。
A.海岸
B.河流岸边
C.鱼塘岸边
D.宽阔水体岸边
128、单项选择题 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途径为()。
A.污染源→表层土壤→下包气带土壤→犁底层土壤→地下含水层
B.污染源→表层土壤→地下含水层→犁底层土壤→下包气带土壤
C.污染源→表层土壤→犁底层土壤→下包气带土壤→地下含水层
D.污染源→表层土壤→犁底层土壤→地下含水层→下包气带土壤
129、多项选择题 重金属在包气带中也存在迁移的过程,迁移形式主要是()。
A.物理迁移
B.化学迁移
C.生物迁移
D.自然迁移
130、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进行预测。
A.解析法
B.数值法
C.回归分析
D.趋势外推
131、单项选择题 某印染企业位于2类区域,厂界噪声现状值和噪声源及离厂界东和厂界南的距离如表1、表2所示,本题预测只考虑距离的衰减和建筑墙体的隔声量,空气吸收因本建设项目噪声源离预测点较近而忽略不计,考虑到各噪声源的距离,将噪声源化为点声源处理。计算公式如下:Lr=LW-20lgr-8-TL式中:Lr--距声源rm处的声压级,dB(A);LW 91EXAm.org--声源源强,dB(A);r--距声源的距离,m;TL--墙壁隔声量,dB(A)。TL在本题中取10dB(A)。 叠加背景值后,厂界南夜间的噪声预测值是否超标?()
A.超标
B.达标
C.不确定
132、单项选择题 某印染企业位于2类区域,厂界噪声现状值和噪声源及离厂界东和厂界南的距离如表1、表2所示,本题预测只考虑距离的衰减和建筑墙体的隔声量,空气吸收因本建设项目噪声源离预测点较近而忽略不计,考虑到各噪声源的距离,将噪声源化为点声源处理。计算公式如下:Lr=LW-20lgr-8-TL式中:Lr--距声源rm处的声压级,dB(A);LW--声源源强,dB(A);r--距声源的距离,m;TL--墙壁隔声量,dB(A)。TL在本题中取10dB(A)。 不考虑背景值的情况下,厂界东的噪声预测值应为()dB(A)。
A.29
B.28.8
C.29.8
D.22.9
133、多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设定预测情景时,排放方案(除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外)一般包括()。
A.正常方案
B.推荐方案
C.现有方案
D.非正常方案
134、不定项选择 除机场飞机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基本要求和方法外,还需针对项目不同运行阶段,依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评价WECPN1评价量()的等值线范围内各敏感目标的数目。
A.75Db
B.80dB
C.85dB
D.90dB
135、多项选择题 使用估算模式计算点源影响时,一般情况下,需输入下列哪些参数?()
A.点源参数
B.气象数据
C.烟囱出口处的环境温度(K)
D.计算点的高度
E.地形类型的选择
136、单项选择题 封场后的填埋场,植被恢复过程种植于填埋场顶部覆盖层上的植物()受到污染。
A.可能
B.不会
C.一定
D.严重
137、单项选择题 固体废物在淋滤作用下,淋滤液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属()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
138、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哪些图件属于生态影响各级评价中的基本图件。()
A.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
B.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C.工程平面图
D.地表水系图
E.土地利用现状图
139、单项选择题 已知距某点声源10m处测得噪声值为90dB,则30m处的噪声值为()dB。
A.72
B.78
C.80.5
D.84
140、单项选择题 通常,工业、矿业固体废物所含的成分经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后会形成()污染。
A.物理物质型
B.化学物质型
C.辐射物质型
D.病原体型
141、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流解析法的适用条件是()。
A.含水层几何形状规则
B.方程式简单
C.边界条件单一
D.边界条件复杂
142、单项选择题 对于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常规预测内容包括()。
A.小时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季均浓度
D.年均浓度
143、多项选择题 地下水污染物的清除与阻隔措施有()。
A.地下水分层开采
B.屏蔽法
C.抽出处理法
D.地下反应墙
144、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机理分析法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
A.生态学原理
B.生命科学原理
C.景观学原理
D.生物学原理
145、单项选择题 上题中如居民楼执行的噪声标准是55dB,如果要达标,则居民楼应离鼓风机的距离是()m。
A.65
B.85
C.75
D.95
146、多项选择题 地下水污染物的防治措施有()。
A.地下水分层开采
B.划定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
C.工程防渗措施
D.合理规划布局
E.改进生产工艺
147、多项选择题 S-P模型可用于预测()。
A.COD
B.BOD
C.DO
D.NH3-N
E.非持久性污染物
148、单项选择题 在混合系数采用示踪试验法测定时,如果连续恒定投放,其投放时间应大于()。
A.1.5xm/u
B.2.5xm/ub
C.1.5xmH/u2
D.0.5xmGH/u2
149、单项选择题 河流横向混合系数常用下列哪种经验公式法估算?()
A.费希尔(Fischer)法
B.狄欺逊(Diachishon)法
C.泰勒(Taylor)法
D.鲍登(Bowden)法
150、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的重点区域包括()。
A.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
B.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上游区域
C.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D.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
E.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
151、单项选择题 室内有两个噪声源,同时工作时总声压级为73dB,当其中一个声源停止工作时,测得室内声压级为72dB,另一声源的声压级是()dB。
A.62
B.67
C.78
D.66
152、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在进行生态机理分析法时,下列哪些工作是需要做的。()
A.调查环境背景现状和搜集工程组成和建设等有关资料
B.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对植物或动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分析
C.预测项目对动物和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并预测生态系统演替方向
D.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
153、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采用采用类比预测分析法时,类比分析对象与拟预测对象之间应满足以下哪些要求。()
A.二者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相似
B.二者的环境水动力场条件相似
C.二者的敏感保护目标相似
D.二者的工程特征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具有相似性
154、单项选择题 河流纵向离散系数常用下列哪种经验公式法估算?()
A.费希尔(Fischer)法
B.狄欺逊(Diachishon)法
C.泰勒(Taylor)法
D.鲍登(Bowden)法
155、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种地下水预测方法可以解决许多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评价问题,并可以预测各种开采方案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即预测各种条件下的地下水状态。()
A.数值法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回归分析
156、单项选择题 只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E.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
157、多项选择题 对于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需预测的计算点有()。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B.网格点
C.区域最远地面距离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158、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机理分析法可以预测()。
A.项目对动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
B.项目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价
C.项目对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
D.生态系统演替方向
159、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中,指数法可应用于()。
A.可用于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B.可用于生态多因子综合质量评价
C.可用于生态因子单因子质量评价
D.可用于生物多样性评价
160、单项选择题 在自由声场条件下,点声源的声波遵循着球面(),按声功率级作为点声源评价量。
A.扩散规律
B.衰减规律
C.发散规律
D.递减规律
161、单项选择题 在计算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噪声衰减时,一般都得使用到()。
A.倍频带声压级
B.等效连续A声级
C.声功率级
D.A声级
162、多项选择题 大气预测模型所有输入文件及输出文件(电子版)应包括()。
A.气象输入文件
B.地形输入文件
C.程序主控文件
D.预测浓度输出文件
E.气象观测资料文件
163、单项选择题 声环境影响预测时,等声级线的间隔不大于5dB。对于1eq,等声级线最低值应于相应功能去夜间标准值一致,最高值可为()dB。
A.35
B.75
C.80
D.85
164、单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综合指数法评价公式表示()。
A.开发建设活动前后生物多样性变化值
B.开发建设活动前后生态质量变化值
C.开发建设活动后f因子的质量指标
D.开发建设活动前f因子的质量指标
165、多项选择题 使用估算模式计算点源影响时,如选择了复杂地形,需输入哪些地形参数?()
A.主导风向上风向的计算点与源基底的相对高度(m)
B.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与源基底的相对高度(m)
C.主导风向上风向的计算点距源中心距离(m)
D.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距源中心距离(m)
166、多项选择题 垃圾填埋场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的主要内容是()。
A.释放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B.机械噪声、振动对环境的影响
C.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
D.恶臭对环境的影响
167、多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网格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网格。
A.三维坐标
B.直角坐标
C.极坐标
D.以上都可以
168、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机理分析法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不能预测生态系统演替方向
B.该方法无需与其他学科合作评价,就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
C.该方法需与生物学、地理学及其他多学科合作评价,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
D.评价过程中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生物模拟试验
169、单项选择题 某印染企业位于2类区域,厂界噪声现状值和噪声源及离厂界东和厂界南的距离如表1、表2所示,本题预测只考虑距离的衰减和建筑墙体的隔声量,空气吸收因本建设项目噪声源离预测点较近而忽略不计,考虑到各噪声源的距离,将噪声源化为点声源处理。计算公式如下:Lr=LW-20lgr-8-TL式中:Lr--距声源rm处的声压级,dB(A);LW--声源源强,dB(A);r--距声源的距离,m;TL--墙壁隔声量,dB(A)。TL在本题中取10dB(A)。 锅炉房3台风机合成后噪声级(不考虑距离)是()dB(A)。
A.96.4
B.94.8
C.90
D.97.6
170、单项选择题 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应选取()作为预测因子。
A.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
B.有特征的评价因子
C.地面浓度占标率大的评价因子
D.毒性较大的评价因子
171、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中,类比分析法类比对象的选择条件是()。
A.工程投资与拟建项目基本相当
B.工程性质、工艺和规模与拟建项目基本相当
C.生态因子相似
D.项目建成已有一定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已基本全部显现
172、单项选择题 有一列450m火车正在运行。若距铁路中心线20m处测得声压级为88dB,距铁路中心线50m处有一居民楼,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是()dB。
A.85.98
B.84.02
C.83.00
D.82.52
173、多项选择题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
B.富营养化只与水体磷的增加相关
C.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指人为因素引起的湖泊、水库中氮、磷增加对其水生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
D.水体富营养化与水温无关
E.富营养化与水体特征有关
174、单项选择题 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A.环境空气敏感区
B.评价范围内
C.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
D.计算点
175、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哪些图件不属于生态影响二级评价中的基本图件。()
A.地表水系图
B.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C.植被类型图
D.生态监测布点图
E.土地利用现状图
176、多项选择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设定预测情景时,一般考虑下列哪些内容?()
A.预测因子
B.污染源类别
C.排放方案
D.气象条件
E.计算点
177、单项选择题 已知L1=85dB,L2=85dB,则合成声压级L1+2是()dB。
A.86
B.87
C.88
D.90
178、单项选择题 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 环境》(HJ2.2-2008)中的常规预测情景组合中,预测内容的小时浓度、日平均浓度是指()。
A.平均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
D.据污染源的类别来确定
179、单项选择题 某线声源长2km,在距线声源8m处测得噪声值为92dB,则距线声源15m处的噪声值为()dB。
A.82.05
B.85.00
C.89.27
D.87.05
180、多项选择题 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含水层的主要措施有()。
A.防止土壤污染
B.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
C.严禁用渗井排放污水
D.合理选择废物堆放场所
E.固体废物堆放场底应做防渗处理
181、单项选择题 某工厂,距机器噪声源10m处测得噪声值为92dB,则距机器噪声源25m处的噪声值为()dB。
A.80.5
B.82.04
C.83.96
D.84.04
182、多项选择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关于生态影响评价制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影响评价制图的工作精度一般不低于工程可行性研究制图精度
B.当涉及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应分幅单独成图,以提高成图精度
C.生态影响评价图件应符合专题地图制图的整饬规范要求
D.当成图范围过小时,可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分幅成图
183、多项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列哪些属于"年轻"填埋场的渗滤液的水质特点?()
A.各类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
B.BOD5及COD浓度较低
C.pH较低
D.色度大
E.BOD5/COD的比值较低
184、多项选择题 在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分析下列哪些内容?()
A.小时浓度超标概率
B.超标位置
C.是否超标
D.小时浓度超标最大持续发生时间
E.超标程度
185、多项选择题 报告书中的大气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包括()。
A.项目污染源和评价范围内其他污染源分布图
B.评价范围底图
C.评价范围图
D.主要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
E.地面气象台站、探空气象台站分布图
186、多项选择题 对于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需预测的计算点有()。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B.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C.区域最远地面距离
D.网格点
187、多项选择题 在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环境影响时,应分析下列哪些内容?()
A.是否超标
B.年均浓度超标概率
C.超标范围和程度
D.绘制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E.超标位置
188、多项选择题 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式A=R.K.L.S.()。
A.降雨侵蚀力因子
B.土壤可蚀性因子
C.气象因子
D.坡长和坡度因子
E.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189、多项选择题 运行AERMOD模型系统所需的最少测量或衍生的气象数据包括()。
A.常规气象数据
B.风向与季节变化的地表特征数据
C.所在地经纬度、时区
D.所在地时区
E.风速仪的阈值、高度
190、多项选择题 运行ADMS模式系统输入的气象数据包括()。
A.风速(m/s)、风角(°)
B.地表温度(℃)
C.云盖度(oktas)
D.边界层高度(m)
E.横向扩散(°)
191、单项选择题 垃圾填埋场的环评需对洪涝()产生的过量渗滤液以及垃圾释放气因物理、化学条件异变而产生垃圾爆炸等进行风险事故评价。
A.正常年
B.多年平均
C.特征年
D.五年平均
192、多项选择题 为便于分析和采取对策,要将生态影响划分为()。
A.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B.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
C.近期影响与长期影响
D.人为影响与自然影响
E.局部影响与区域影响
193、单项选择题 某厂的鼓风机产生噪声,距鼓风机2m处测得噪声为90dB,鼓风机距居民楼22m,该鼓风噪声在居民楼处产生的声压级是()dB。
A.69
B.68
C.65
D.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