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
A、超强效果理论
B、微弱效果论
C、微观效果论
D、分层效果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名词解释 说服性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
3、单项选择题 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没有受到以下哪位学者的影响().
A、布热津斯基
B、伊尼斯
C、戈夫曼
D、麦克鲁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符号的功能有:指代功能、表义功能、()、显示功能、认识功能、交流功能。
A.强调功能
B.替代功能
C.传播功能
D.自律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多项选择题 按照德福勒模式的观点,传播过程中受噪音源影响的环节是()。
A.信源
B.发射器
C.信道
D.接收器
E.信宿
点击查看 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填空题 组织传播分为()和()。纵向传播包括自上而下的传播和自下而上的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纵向传播;横向传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纵向传播;横向传播
7、单项选择题 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A.面访记录法
B.心理实验法
C.实地调查法
91exam .org D.内容分析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问答题 简述“休眠效果”效果研究的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9、单项选择题 必须 遵循的传播原则不包括下列()。
A.特殊性原则
B.可信性原则
C.适时性原则
D.适量性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问答题 简述传播效果的3个层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
11、单项选择题 受众在信息自选时,所谓“选择性接触”是指()。
A.理解;
B.注意;
C.记忆;
D.吸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问答题 简述阿特休尔与《权力的媒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1984年出版的《权力的媒介》中,阿特休尔用大量雄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1984年出版的《权力的媒介》中,阿特休尔用大量雄辩的历史事实与现实资料详尽地阐述了一个基本观点,即一切媒介—不论是以往的,还是现存的,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媒介历来都是受某种权势控制的工具,都是为某种权势卖力的“吹鼓手”。
阿特休尔经过对比分析后,指出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关系共有四种:
官方形式、商业形式、利益关系形式、非正式形式。
13、单项选择题 传播学中论证技巧有:引证法、()、比喻法、假借法、比较法、逆证法。
A.理性分析法
B.号召从众法
C.印证法
D.多说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问答题 传播效果理论的发展分为哪些三个阶段,它们分别与社会环境的变迁具有什么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效果而论,
①由“魔弹论&rd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效果而论,
①由“魔弹论”所代表的“直接强力效果论”;
②由“传播流程”研究所代表的“有限效果论”;
③70年代以后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之强有力性的“宏观效果理论”。
关系:
1.“魔弹论”与20世纪初传播媒介迅猛发展并成为大众宣传的主要工具这一历史环境有关,其背后是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
2.“有限效果”理论与大众传媒的企业化、商业化的现代发展以及实证主义行为科学的流行相对应。
3.70年代至今的效果理论则与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信息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15、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信息爆炸的后果?()
A.信息浪费
B.信息超载
C.信息匮乏
D.信息疾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名词解释 议程设置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17、问答题 什么是上限效果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77年由艾蒂玛、克莱因提出,他们认为,个人对特定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77年由艾蒂玛、克莱因提出,他们认为,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当达到某一上限时,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社会地位高的人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早;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追上前者。
18、名词解释 德福勒模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在申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在申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修正便是加入并突出了“反馈”的机能。其次,德福勒提示了大众媒介对传播过程的介入。再次,传播的双向性、循环性均被表现出来,是典型的控制论模式。
19、问答题 简述传播效果的各种分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从时间上考虑,可以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从时间上考虑,可以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②从与传播者意图的关联上,可分为预期效果和非预期效果。
③从效果的性质上,可以分为积极效果、消极效果、逆反效果等。
20、填空题&nbs p; 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在伊里调查中发现,大众传播对一般受众的影响往往要经过“()”这个中间环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意见领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意见领袖
21、填空题 集合论认为,大众传播是社会系统的一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子系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子系统
22、问答题 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
如此循环,便形 成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这个假说由三个命题组成:
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②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③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23、问答题 简述大众文化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大众文化的特点是:
①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大众文化的特点是:
①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
②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
③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
④娱乐性;
⑤大众传媒的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24、单项选择题 人们交流时常会遇到词不达意的情况,这体现了语言的基本特征()。
A.语言是抽象的,现实是具体的
B.语言是有限的,现实是无限的
C.语言是静态的,现实是动态的
D.语言是无限的,现实是有限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问答题 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相同与不同的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相同:
1,有关传播要素是相同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相同:
1,有关传播要素是相同的;
2,都具有循环性反馈性;
不同之处:
1,控制论模式解决的是传播要素,即内部结构问题。考查的是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不重视对传播以外的因素的考察;无法揭示社会传播的总体面貌;
2,社会系统模式解决的是条件,即外部结构;把传播过程明确描述为社会过程之一,把传播过程置于总的社会过程中加以考察。
26、名词解释 把关概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卢因说的把关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传播者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卢因说的把关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27、问答题 简述丹斯模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螺旋形模式,在传播的过程中,传受双方的“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螺旋形模式,在传播的过程中,传受双方的“认知场”“信息场”总是不断积累与扩大的。从宏观看,正是这种积累性造就了人类文明;从微观看,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要在传播中自觉地,不断地推陈出新,有所创新。
28、名词解释 信息主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包括三方面内容:
(1)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保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包括三方面内容:
(1)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
(2)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存储、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
(3)对本国信息的输入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29、填空题 美国1996年联邦电信法:克林顿()签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96年2月8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96年2月8日
30、单项选择题 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
A、卡尔•霍夫兰
B、拉扎斯菲尔德
C、哈罗德•拉斯韦尔
D、施拉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新闻学与传播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学》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